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为什么健身的人独爱西蓝花?有4个好处

你喜欢吃西蓝花吗?为什么健身的人独爱西蓝花呢? 西蓝花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蔬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叶酸等多种营养物质,西蓝花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身体排毒、提高免疫力。 西蓝花对健身有什么好处: 好处1、西蓝花热量低,可以控制食欲。100g西蓝花的热量是34大卡左右,饱腹感强,可以帮你控制食欲,是不可多得的健身食材。减肥的人可以多吃西兰花,不仅不会饿肚子,还能控制一天的热量摄入。 好处2、有助于肌肉恢复。 西蓝花 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帮你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形态。其中, 西蓝花 中的异硫氰酸盐成分,可以帮助身体释放更多的肌酸,促进肌肉生长。 好处3、蛋白质含量高。100g 西蓝花 中所含的植物蛋白为4g左右,是不可多得的高蛋白蔬菜了。 西蓝花 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消化吸收,降低胆固醇,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好处4、价格实惠。 西蓝花 的价格比较实惠,做法也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还可以跟番茄或者胡萝卜、虾一起烹饪。 对于健身的人来说,西兰花价格实惠、蛋白质高、营养丰富、做法简单,自然是健身人士的最爱了。 如何食用西蓝花? 西蓝花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作为烤、炒、蒸等菜肴的主料,但是要注意低油盐烹饪,才能控制热量,也可以加入到沙拉、汤中。 在健身饮食中,西蓝花可以与鸡胸肉、鱼肉等高蛋白食材搭配食用,既满足了蛋白质的需求,又摄入了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物质。 总结: 对于健身达人来说,西蓝花不仅是一种美味健康的蔬菜,更是一种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体型的神奇食材。 无论是从营养角度还是健身效果来看,西蓝花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西蓝花的爱好者行列中来吧!

刀郎又火了!“借歌复仇”的说法成立吗?

近日,刀郎发布新歌《罗刹海市》,与《聊斋志异》中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同名,一些网友猜测刀郎借歌词讽刺歌坛往事,甚至是复仇某些歌手。那么,“借歌复仇”的说法是否成立?是否有法律风险? 刀郎翻红,网友群起围观 沉寂十年,刀郎再次“出圈”。截至发稿时,《罗刹海市》持续在QQ音乐、网易云等音乐软件的热搜榜前列。这次“出圈”的背后,少不了众多网友的猜测和调侃。 “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罗刹海市》的这句歌词,让网友猜测刀郎在隐退十年之后唱出了“弦外之音”“肺腑之言”。其中有一条解读引发热议,即歌词中的“马户”“又鸟”“草鸡”……指的就是某些知名歌手。 还有一些网友的评论充满了调侃意味,“2002年下的是雪,2023年下的是刀”,“本以为刀郎已经封刀,没想到是一直在磨刀”。 更有甚者在某些歌手的微博评论区发起了围观,言辞不无犀利。 是确有讽刺指向,还是网友会错曲中之意,其中涉及法律风险吗? “借歌复仇”的说法是否成立? “借歌复仇”的说法是否成立?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作出了专业解读。 夏海龙表示,人格权侵权有相对比较独立的构成要件,首先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存在歪曲事实、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或侮辱、诽谤等行为,其次要判断行为人的这些言行是否指向了具体、特定的自然人,最后要从一般公众的角度评判,行为人的这些言行是否会造成他人受到负面评价。 对于一些网友猜测刀郎“借歌复仇”,作出种种解读的现象,夏海龙认为,从歌词本身既看不出有歪曲性、侮辱性的内容,也看不出指向某些具体的自然人。至于网友们的解读,他认为,这些更接近文艺评论,不属于法律范畴。 同时,夏海龙提醒各位网友,网友对这首歌的任意解读、随意关联,如果脱离事实而含有针对他人的负面或者侮辱性内容,严格来说就逾越了法律底线,属于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网友有权评论公众人物,不仅评价公众人物,公开谈论任何其他民事主体,都应遵循基于事实、客观评论的底线,不应演绎、揣测事实,也不应带有主观好恶。”夏海龙表示。

南京,一位66岁绿化工人在暴雨中离世

7月19日下午,暴雨席卷南京,66岁的绿化工人蒋梅花在涵洞躲雨时被水冲走,三天之后,她的遗体被找到。 蒋梅花家在距离南京市区33公里外的村子,每天她要4点起床,跟村里人一起坐着面包车横穿长江大桥,才能赶在6点前到单位打卡。 这一天出门后,她再也没有回来。 被水冲走的女人 南京市雨花台区守正路的滨水步道是今年2月新建设完工的,紧挨着一条两米左右的河道,当地人叫一号沟,一公里后汇入秦淮河。通往秦淮河的方向,每几十米有一个涵洞,也是新建的。涵洞上方可以通行,下方也有步道,可以休憩散步。7月19日这天下午三点左右,天空乌云密布,雨点逐渐密集。绿化工人蒋梅花和她的三位工友跑进了一处有步道的涵洞躲雨。67岁的杨鹏和河道清洁工人徐志宏也在里面。 暴雨天气,天色也暗了许多。路上的清洁工还在坚持工作。(图|视觉中国) 杨鹏是附近小区的居民,退休后几乎每天都来这里练吹萨克斯。他之前就见过蒋梅花和她的工友,觉得她们“工作很辛苦”:不管是下小雨还是顶着烈日,几个人要么在修剪灌木,要么在整理草坪;只有午间一会,才能躺在涵洞下面的坐台上休息,头就直接搁在台子上,什么都不垫。为了不打扰他们休息,练习的杨鹏有时会停下来等一会。 在涵洞里,最先感觉到异常的是徐志宏。四五天前也下过雨,当时河里的水漫到步道上,随后漫过石台,不过随着雨势减小,水很快就退了。但这一天,水涨得很快,只几分钟,河水从河道漫上了步道,然后过了石台,没有消减的迹象。他们几人迅速站到石台上,前后一溜,最前面的是他,后面是杨鹏,接着是蒋梅花和她的几个同事。 2023年7月19日,南京,江东南路的慢车道积水(图|视觉中国) 雨越来越大,水继续上涨,速度越来越快。杨鹏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臭味,河水也从清水变得发黄发黑。紧接着,河水卷着浪向他们袭来,“快赶上一辆小轿车的行驶速度”。为了保持平衡,徐志宏喊,“大家用手撑着桥顶。”杨鹏记得,身高170的他和徐志宏头能够顶到桥,个子最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的蒋梅花则费力地用双手撑着桥顶。 只有几分钟,杨鹏便听到后面传来蒋梅花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满是焦虑和急迫,“快报警,快打110!快打110!”杨鹏对着拨出去的手机大喊,“我们在贾西路前面一个涵洞下,有六个人被困在这里,你们赶快来救援,要不然就没命了。”但周围全是哗哗哗的水声,他听不见对方的应答,重复喊了四五遍。这时,水已经没过了杨鹏的膝盖。 就在这时,背后传来“啊”的一声,杨鹏扭头一看,最后面的一个绿化工人被冲入水中,紧接着几个人像骨牌一样,一个撞一个,全被卷入水里。等从水里抬起头后,杨鹏瞅着迎面有一块景观石,他全力抱住石头,双腿夹住,才免于被冲走。惊魂未定的他看向远方,发现有1名绿化工人,被步道旁的石椅挡住;徐志宏则被一棵景观树拦住了。路边经过的几个农民工救了他们。 网传南京暴雨视频截图 个子最小,瘦瘦弱弱的蒋梅花不见了踪影。7月20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水务局通过官方微信“水润雨花”发布的情况通报提到,因瞬时强降雨造成河道水流增大,在桥洞避雨的蒋梅花不慎被冲入水中失联。气象数据显示,7月19日15时-16时一个小时内,南京45个乡镇(街道)的降水量达到20毫米以上,其中双闸街道达到112.1毫米,雨花街道84.5毫米,铁心桥街道春江社区73.6毫米,最大小时雨强112.1毫米,为南京近10年雨强第二位。 三天之后,蒋梅花的遗体被找到。杨鹏觉得惋惜,以前下大雨,他看到南京其他地方路面过车的涵洞,都会有警察在涵洞积水位置值守或是放置警示牌禁止行人通过。而这次出事前,新建的涵洞位置没有提醒,他们几个人也没有安全意识。 外出打工的村民 蒋梅花今年66岁,是两三个月前才到滨水步道附近做绿化工人的。她家在距离事发地33公里外的南京浦口区汤泉街道的陈庄村。村里有1300多口人,以陈姓为主。蒋梅花的丈夫,是上世纪70年代从安徽滁州的一个村子搬过来的,后二人结婚有了一儿一女。 村民陈山今年50岁,他告诉本刊,这两年,村子里像蒋梅花这样外出打工的老人很多,得有七八成。他们多是干零活,有不少就是做绿化工人。在涵洞跟蒋梅花一起躲雨的几个人,都是陈庄村的,他们每天要4点起床,一起坐着面包车横穿长江大桥,赶在6点前到单位打卡,下午四五点钟下班,6点多才能到家。 图 | 视觉中国 如果往前推个三四年,还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况。汤泉是全国知名的“苗木之乡”,曾以栽种雪松出名。陈山说,村里80%的人都种雪松,最鼎盛时期,“汤泉这边没有一块地是种庄稼的,到处都是苗木。周边五六十公里,北到安徽滁州、南到马鞍山,总共大概10万亩苗木。”陈山说,“其中有6万亩,是我们汤泉的,包括我们自己的土地和在外租种的。” 凭借着种苗木的优势,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过去十几年里,陈庄村的村民种苗木、贩苗木,经济情况都不错。陈山说,在2005年前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两层小洋房,瓷砖、地板、铝合金门窗是标配。后来,村里家家户户都买了小汽车,许多人城里买了房子。“基本是男的做苗木生意,女的看工人干活,同时负责烧饭。”陈庄村村民、蒋梅花的朋友刘兰告诉本刊。 蒋梅花家里也种了十多亩苗木。她的儿子司立军今年43岁,他记得以前上学放假回家都会去苗圃里扛雪松,一棵5米高的雪松,带个大土坨,压得肩膀和腰都会很痛。作为一个没有根底的外来户,蒋梅花家里的情况一直滞后于村里人,村里人盖两层楼房时,他们家还是小平房,但比起种稻谷的农村人,家里还算过得去。 《隐入尘烟》剧照 但2018年之后,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随后又碰上疫情,汤泉的苗木行情断崖式下跌。刘兰告诉本刊,2018年,1.5米高的雪松几十块钱一棵,现在五块钱都卖不出去。收树的货商也不来了,以前3月到7月是收树的旺季,货商们把汤泉镇上的宾馆、饭店、歌舞厅挤得爆满,镇上的四星级酒店都需要提前预定,否则就没房。现在宾馆空着,很多饭店都倒闭了。“有的直接当柴火卖,一毛多一斤,荒废的苗木,没人修剪,全长一起糊成一片,密密麻麻的,歪七扭八的,田占着,也不能种粮食,哪有收入,只能出去打工。” 在村子里,年龄在四五十岁的村民,女的可以去市区食堂帮工、去售楼处打扫卫生,还有一些人去当保姆,男的则能去当保安,也能开网约车。像蒋梅花这样的,60岁以上的只能去干零工,主要是做绿化,“不要动脑筋,又不要出太大的体力,是最低价值的活。”刘兰说。蒋梅花老家的侄子记得,她去年在老家锄过田埂,一天90块钱,工资比较低,到南京市区做绿化工人,工资能多十几块钱。 操劳的母亲 “我这几天有时在想,这么多人掉水里,只有她没爬上来,一定是因为她太瘦了。”刘兰比蒋梅花小十多岁,对于这个朋友,她觉得惋惜又难过,“她顶多八九十斤,胳膊一小把,人也苍老。” 《妈妈!》剧照 操劳,是蒋梅花一直给刘兰的印象。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她管,儿女小时候,蒋梅花总是四点多就起床,洗衣服、做饭、干农活,丈夫只管田里的重活,从不沾手家务,连衣服都是找好交到他手里。“普通的农村妇女,干活的时候都苦,但总有闲下来的时候,大家会一起打牌,挺开心。”刘兰说,蒋梅花很少打牌,她是村里少有的几个一直在外面找活的,“把打工当做就像上班一样的,今天不做,今天就少挣100多块钱。” 司立军知道母亲的勤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2005年,司立军沾上老虎机,之后染上赌瘾,输光了手上所有钱,妻子与他离了婚。一直到2021年,他都漂泊在深圳,靠送快递维持基本的生存,女儿的照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亲蒋梅花。“儿媳妇住在镇子上,三四年前孩子还小的时候,她每天白天在地里干活,傍晚就去镇子上接孙女放学,给孙女做饭,收拾好了再回家。她不会骑车,五六公里都是走着去。”刘兰说。 《喜丧》剧照 司立军说,自己一直到2021年才真正将赌博戒掉。在这些年里,蒋梅花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当时为了尽快还清赌债,司立军必须赶在7点半上班前,去给菜市场送一趟菜,需要5点起床。他担心起不来,母亲就每天5点给他打电话叫他起床,持续了2个多月。前年过年回家,母亲还掏了300块钱给他,说“你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去年过年,他让母亲不要出去打工,递给她2000块钱,但母亲又还给了他。 司立军知道,因为他的赌博,母亲在村里抬不起头。当初,司立军是大队上少有的几个考上大专的人,但沾染了赌博后,邻居会说,儿子没出息,会读书有什么用?相隔几百米的邻居,他们从来不会来串门,母亲也不去跟人交往。司立军知道母亲手头并不宽裕,她一个月的养老金有五六百块钱,一年下来也就6000块,父亲是个强势的人,一直将家里的经济大权攥在手里,母亲想要贴补儿子和孙女,就只能自己赚。 《妈妈》剧照 在女儿司敏的记忆里,母亲蒋梅花做事从来没有为过自己。吃东西的时候,她总会把好的那块肉给家里人,自己吃带骨头的。家里鸡下的蛋煮了,她从来不吃。她很少买新衣服,很多时候是捡亲戚的旧衣服穿,后来出去打工,总穿着工地上的迷彩服。“她很苦,她的苦,只有一个人受着。她不想我知道的太多,怕给我带来一些思想包袱。她不光是身体苦,内心也苦,身心很疲惫。”司敏说。 蒋梅花很少有开心的时刻。儿子司立军印象深的一次,还是2004年国庆节时,那时大学刚毕业的他带着爸妈去南京市区游玩,父母对他期望很高,他也是心气高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 (除徐志宏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秦刚造成的外交困境让回锅老将很难收拾

中国外长秦刚不善合纵连横,又缺乏相异文明的理解,他所留下的困局,恐怕让回锅的老将王毅更难收拾。(美联社) 自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六月底消失在公共活动以来,各种关于秦刚的传言不断,其中一种耸动的说法是普京告知中国秦刚叛国,虽然现况仍不可考证。但是在外长失讯将近一个月的期间,普京采取更多激烈的举措让中国的立场更难转圜,并且间接的让中国的“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更显失色。 俄国近一个月打破黑海粮食协议和扩大冲突范围,使得中国在西方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更为两面不讨好,强加中国接受来自俄国的“友谊无上限”,使得中国逐渐失去俄国以外其他国的认同。而这些责任来自于近七个月来,外交部门未能管控中俄的主动与被动关系,秦刚作为政府部门第一线的外交负责人,自然难辞其咎。而今王毅再度披挂上任,这场茶壶里的风暴,实际上反映著当前中国外交的举棋不定。 “结伴而不结盟”会恢复吗 曾几何时,中国奉行“结伴不结盟”,是19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金科玉律:“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这条准则曾经被中国外交圈视为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效国际交往途径,至少在2019年之前仍被人民日报等官媒持续讨论,仍是中国外交的主要基石。 然而,历经美中贸易战和俄乌战争这几年的试炼,中国谋求均势而亲向俄国,俄国却以行动不停地拉扯中国“结伴”和“结盟”之间的战略模糊,挑战中俄关系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像是俄国侵略的乌克兰,原先是中国最重要的军事科技来源国之一,至少在航母工程上功不可没,而今中国却难以有效协调,甚至反过来尴尬地提供俄国军民两用产品。王毅回任之后该如何在“极限思维”和“结伴不结盟”把握政治正确,将是极大的挑战。 中国外交部门未能管控中俄的主动与被动关系,秦刚作为政府部门第一线的外交负责人,自然难辞其咎。(美联社) 地缘政治的错判需要人扛责 在地缘政治方面,俄国对乌克兰的侵略,实际上是对欧亚陆桥北线上的“一带一路”进行一场不负责任的外科手术,这使得欧亚草原与心脏地带上再次陷入历史上的无秩序。由于战火再起的时间点发生在中国疾呼“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关键时刻,使得中国在2022年以来的国际战略重心只能向南退缩到印度洋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仅能从中亚从南线经由土耳其进入欧洲,成为艾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天上掉下来的选举礼物,但是中国在欧洲关系的损失,只能从俄国身上取得杯水车薪的回报。 假设传言的指控为真,也许从结果来看中国的亲俄路线让俄国更为有利。秦刚作为外长未能有效行职务,适切地提出预警或是风险管制措施,未能从大局建言,使得中国在东欧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造成对中欧关系整体不利的影响。俄国在战争初期的快速进取,或许让秦刚过于乐观,因此未能及时将东欧情势真实的回报北京,仍以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影响力足以让东欧国家沉默。 实际上东欧各国除匈牙利之外都表示反对俄国出兵侵略,波罗的海三国脱退后虽仍有14个成员国,但是捷克亦曾表态要退出,且该机制在2021年之后也未再开启峰会,实际机能以不如以往。迫于地缘的压力,波罗的海三国和捷克只能选择台湾以制衡中国,波兰也选择与韩国合作军事工业,面临俄国第一线的国家不约而同地望向远东取得平衡的力量,这个责任必然有人得担起。 殃及“亚非拉大团结”与“一带一路” 俄乌战争殃及发展中国家,动摇“亚非拉大团结”,更是让中国陷入两难,由于俄国破坏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再度让饱受大旱的非洲之角各国感到无奈。整个东非地区多个国家2,000多万人面临著饥荒的危险,至少8,000万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况,其中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南苏丹三国又与“一带一路”关系密切。 2022年的肯尼亚选举期间,耗资高达47亿美元的铁路成为不分党派批评的标的,债务陷阱与粮食危机的双重冲击下,又得面对俄国破坏粮食协议的作为,“一带一路”曾经许诺的稳定与发展恐怕再受牵连。 虽然中国很快呼吁各方不应破坏粮食协议,但是俄国却以无人机轰炸靠近多瑙河沿岸的伊兹梅尔港(Izmail),使得中国所需背负的俄乌调停与人道压力持续看向“无上限”。 中国助俄反促成西方团结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在俄乌战争的角色已多次质疑,七月份的北约维尔纽斯(Vilnius)峰会,称中国以“公开的野心和强制性政策”挑战北约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并抨击中国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原先美国的盟邦分别在欧洲应对俄国,印太地区诸国牵制中国,而今却因为俄乌战争的关系即将合而为一。2022年至今,中国在印太举行的联合军演中,俄罗斯至少参与七次,其中两次更在日本海域附近进行,“东方-2022”穿越鹿儿岛,“北部联合-2023”沿著日俄战争路线穿越的对马海峡。北约和日本关系日趋密切,不一定全然是因为美国的主导,两者出现共同的潜在威胁恐怕是更直接的推力。 中国能在冷战时期能逐渐走出外交困境,并且加入联合国取得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主要原因在于善用美苏之间作为关键第三方的地位。今日的俄国同样造成欧洲国家安全上的威胁,中国却选择“中俄友谊无上限”,并且持续提供防弹衣等军品给俄国,反而促成西方国家意见的整合。 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指出,尽管中国声称自己是一个中立的行为体,但实际上它在这场战争中支持俄罗斯。主张“战略自主”的法国也持相同立场,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高级外交顾问博纳(Emmanuel Bonne)表示,中国不应该向俄罗斯提供能够用于侵略的物资。欧洲国家内部的杂音反而在中国的举措下逐渐整合,甚至原先欧洲的极右政党也感到有义务停止鼓吹退出欧盟,呼吁从欧洲身分的认同应对外来的挑战。 “东升西降”深化文明对立 今日中国选择的外交路径若无调整,未来将面临俄国以外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竞争,而且还包括澳洲和加拿大两大资源丰沛的国家。原先“东升西降”的假设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展现的治理优势,却忽略西方国家据有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文明与地缘优势,逐渐整合的政经能力不只加速当代地缘政治的分化,同时也加深人类文明前现代与后现代文明的分野。 西方国家掌握半导体科技、人工智慧,以及脑机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等尖端领域的国家为求安全,未来将以“去风险化”之名保护其文明成就,并不利于人类文明与意识的再启蒙。今年4月间,秦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反而让中国陷入现代性历程的挑战,一个不善于合纵连横的外长,又缺乏相异文明之间的理解,恐怕让回锅的老将更难收拾。 现下艰难的国际战略难题,如果危害到中共“两岸统一”所需的条件,恐怕已不是一顶乌纱帽可以善了。

连海淀学区房,也开始大幅下跌了?

7月3日,海淀19年1月1日后买房家庭幼升小的录取结果出炉,详情可见后附“延伸阅读”部分。 与往年独领风骚不同,今年海淀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调剂,尤其是超级热门学区,调剂更严重。 中一、中二、中三、人大附小、翠微等热门牛校无一幸免,通通都被调剂,几乎是对海淀所有热门学区的定点爆破。 这几乎击碎了海淀永远涨的学区信仰! 学区爆雷就像是往湖中心投入了深水炸弹,虽然幼升小已经结束了,但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才刚刚开始。 据海鲜平台的数据,在多校派位录取结果出炉的当天,就有近300套房源紧急下调了挂牌价。 我们统计了海淀各大学区幼升小结束后截止到本月21日的房源挂牌数据,发现下调价格的房源多达: 2875套。 其中,降价房源数量最多的区域,基本都集中在今年爆雷的超级热门学区片区。 北太平庄学区降价306套,八里庄学区降价276套,中关村学区降价266套,羊坊店学区降价247套,海淀学区降价229套。 数据来源:搜哥数据说房 这期间也有部分涨价的房源,但占比很小,一共只有161套房源上调了价格,跟2875套降价房源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各大学区降价房源中,海淀学区的平均降幅最大,达到了3.2%,其次是紫竹院3.06%,清河3.05%,中关村3.03%。 平均降幅是什么意思呢? 以海淀学区3.2%的平均降幅为例,一套价值1000万的房子,挂牌价平均下调了32万。 而这只是平均降幅,在统计中我们发现,样本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房源的降幅高达5%以上。 由于网签数据具有滞后性,建委的成交数据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应市场真实现状,暂没有统计。 但从绿中介的实时签约和业内同行反馈的情况来看,这段时间市场整体的体感偏冷,相比五月份之前: 很多房源都跌了5-10%,议价空间也在加大。 比如中关村、苏州桥等区域,就出现了不少“老破小”降价几十万甚至百万的案例。 改善小区集中地的世纪城片区,在近期成交的房源中,报价和成交价之间的价差: 少则百万,多则两三百万。 海淀公认最顶级的板块-万柳,最近降价几十万的房源也比比皆是,部分高总价房源,一夜之间降价了两三百万。 而万柳商圈近期在成交量方面的表现: 更是惨淡至极。 每月二手房的总成交量维持在个位数,截止本月22日,万柳商圈一共只成交了8套房源,且以低总价的占坑房为主。 万柳人气小区榜第一名的万泉新新家园,本月成交了两套58平的一居室,朝东向,中高楼层。 两套房源的挂牌价分别为810万和750万,最终的成交价只有698万和700万,单价跌至12万。 要知道,此前万泉新新家园的成交均价长期维持在15万/平左右,近半年来,最低的成交均价也要13万/平。 而在6月13日,该小区成交了一套同样是59平的一居,还是朝西向,成交总价为770万,仅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成交价暴跌了70万,降幅近10%。 大部分区域类似的成交案例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从挂牌量、降价房源、平均降幅、成交量/价等数据中,就能清晰的看出,这次海淀学区爆雷,对顶级学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特别是中关村一带1985年以前的占坑老破小,只有学区属性,缺少居住属性,房龄太老又失去了金融属性,很容易受学区政策影响,下调的幅度较为猛烈。 学区属性+居住属性的次新改善产品,价格都比较坚挺,虽然也是动辄几十上百万的跌幅,但本身总价高,按比例计算并不夸张。 这与我们在“米宅线下学区私享会”分享的几个学区选筹策略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今年是北京史上学区需求最多的一年,东西海三个教育强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入学高峰。 而2017年出生的17.1万京籍新生儿,并不是在今年都全部入学了,还有很大一部分9月份后出生的婴儿,需要晚一年才能上学。 2018年京籍新生儿的数量也不少,足足有14.1万,两相叠加,明年仍然会是北京的入学高峰,这也意味着明年海淀的幼升小: 大概率还会爆雷!…

加密货币富翁惨遭分尸,遗言毛骨悚然

BREAKING: Missing millionaire crypto influencer Fernando Pérez Algaba found dismembered in suitcase. 加密货币百万富翁在阿根廷惨遭杀害分尸,一群小孩玩耍时发现藏尸行李箱!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41岁的费尔南多·佩雷斯·阿尔加巴(Fernando Perez Algaba)是于7月18日疑似失踪,不到一周后的7月23日,其尸体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条小溪旁被发现。 据报道,尸体被装在一个红色行李箱内,警方在行李箱内发现受害者的双腿和前臂,随后又在溪里发现一条手臂。警方通过尸块上的纹身和指纹确认死者就是阿尔加巴。 验尸报告显示,阿尔加巴是被人枪杀的,验尸官在尸块中发现了枪孔。 报道指出,阿尔加巴来自阿根廷,生前在西班牙定居,到访阿根廷时遇害,相信是因为欠下债务而惹来杀身之祸。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警方随后展开搜查,找到了他的头部和身体部位。 阿尔加巴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坐拥90万名追随者,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他的奢华生活,包括乘坐摩托艇和驾驶豪华轿车。 报道指出,阿尔加巴14岁时在家乡卖三明治和送披萨,之后买下二手轿车,进行修理后转售。 24岁时,阿尔加巴拥有摩托车、摩托艇和豪华轿车,并在近几年内热衷于加密货币投资。 据报道,在阿尔加巴被杀害之前,他的社交媒体上出现“令人不安且令人毛骨悚然”的帖文。 其中一条语音的内容提到“邪恶的人想消灭你”,另一则语音则提到“我们无法逃避问题,问题会跟著我们”。 近几年币圈不少富翁都遭遇了神秘死亡。由于加密货币其特殊的金钱意义,因此总伴随着不少争议。 2022年2月,俄罗斯亿万富翁 维亚切斯拉夫·塔兰 当他乘坐的直升机在摩纳哥附近坠毁时遇难。事故发生在天气好的时候,另一名据称匿名的乘客在最后一刻取消了行程。 2022年1月,数字资产公司创始人 琥珀集团, 总部设于香港, 天天库兰德,在睡梦中突然死去。 这位 30 岁的年轻人将公司变成了价值 3 亿美元的科技天堂。 2021年12月,加密货币百万富翁有关 尼古拉·穆什吉安(Nikolai…

自缢公园的母子和公款住4年ICU的范书记

近日吉林白山市发生了一起人间惨剧:一对母子在某公园内上吊自杀。 下面这张自杀的图片在网上流传甚广,看得我心情沉重。 自杀现场震惊世人。 从自杀图片看,母子俩穿着整齐,像是精心打扮过,儿子是对着母亲,跪着上吊的,像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歉意。 相关新闻:大悲!母患癌子失业,一同上吊时,儿竭力摆跪姿 有网民在评论区称,凌晨3点多有人去公园就看到亭子里有人,没敢过去看。据网传,母亲71岁,得了肺癌,男子刚失业,两个人半夜带着东西上山吃完后,一起共赴黄泉。 他们在上吊前的这一晚一定聊了很多聊了母亲小时候到现在,聊到儿子小时候到现在,也许是笑着聊着聊着就哭了,但应该都是一些美好的回忆,母亲的不舍,儿子的决绝。 哪怕有一点办法人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图片可以看出,他们双脚离地都不高却能上吊成功,可见母子俩赴死的决心和意志之坚决。特别是画面中的儿子,好像只需稍稍探探脚,便能逃出生天,但他竟然做到了坚持不伸脚。可见他对这人世间没有半分的留恋。 大概因为失业,妈妈又得了重病没钱治,儿子觉得对不起妈妈,所以才以一个跪的姿态对着妈妈。 网友那句“跟着妈妈来跟着妈妈走”,让人泪奔。 “愿你继续牵着妈妈的手,走向天堂,无病无灾,往后皆是幸福。” 母子公园自杀,凸显民生之多艰。这种情况不是孤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今年4月4日,四个来自底层的年轻人相约天门山景区的悬崖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详见:四个苦命人,相约悬崖边。) 四名死者的一些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农家子弟,有人父亲患癌,有人父亲中风,家境都很不好。 6月19日,广东番禺一间出租屋内,摆放着一个有木炭灰烬的铁桶,屋内三位年轻男子已经全部死去。 他们分别是38岁的许某,36岁的陈某和29岁的戚某。 警方调查结论:符合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特征,排除他杀。 和吉林这对母子一样,上述自杀的这些年轻人都是苦命人。他们自杀的原因,是因为贫穷和对生活的无望。 作家叶三说:“有些自杀是纯然理性的选择。即,精神状态无异常,在全盘考量后认为未来的生活根本不值得经历。也即俗称的彻底绝望。” 民生维艰,却有人视而不见。失业群体不断扩大,只有一些媒体上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灵活就业、慢就业、盖个章就算就业,一周干一小时工作也算就业……一些人把心思没有放在解决问题上,却想出来很多掩盖问题的办法。 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看病贵。在中国的底层,一个重病不仅仅要了病人的命,而是要了一家人的命。因病致贫,倾家荡产别说底层,哪怕是中产家庭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今天看到那对因无力治病的自杀母子,我想起了上海那位在瑞金医院ICU病房住了4年的76岁老人。 瑞金医院的医生在《在人间》节目中说,这位老人基本是康复无望的,花费重金唯一的作用就是“续命”。为了让他能够多与家人见面,医院特地每天给他家1个小时的见面时间,但此外的23个小时,老人都是在疾病和治疗的痛苦中度过。 据网络资料显示,在大医院的ICU病房里,住一天的平均费用在6千至1万元之间。按这个平均数计算,这位老人4年间已经花费了1000-1500万元。 视频中透露,老人赖以维持呼吸的仪器,每天就需要5000元。照此看来,他的费用还会高于前面推测的数字,总金额至少接近2000万元。 我们无法得知、也不想知道这位老人更多的信息,但大概可以推断出,这笔巨款不太可能由他的家人自掏腰包。 老人的女儿也出镜了,她深情地说,一定要给老人创造最好的医疗条件。说着说着,她还感动得掉下泪来。 可无论她说得有多么动情,我却丝毫也感动不起来。 我不知道,4年1000多万的医疗条件,是她创造的,还是无数普通人共同创造的,或者她承担了多少,无数普通人承担了多少。 如果稍微把用在“特权”上没必要的医疗投入,匀出一点点给普通人,那对母子可能就不会走上绝路。 延伸阅读: 上海76岁老人4年ICU花费730万,去世3年后上热搜引争议 来源:凤凰观百态 今天文章里写的主人公范祖祥其实已经去世三年了,医疗纪录片《人世间》第二季第五集《暴风雪》中的主角就是他。 据悉范祖祥是上海人,曾经担任上海高院书记,级别应该是正厅级,他在2016年73岁生日那天,因脑梗塞被送到了上海瑞金医院,当时医生为他做了开颅手术。 由于脑部损伤比较严重,范祖祥醒来后便不能说话和行动,一下子就陷入生活无法自理的状态,跟家人交流也只能通过眼神和简单的手势,他需要呆在ICU那小小的空间,24小时不间断地依靠机械,才能勉强维持生命的持续。 人一旦到了这种情况下就丧失了作为人活在世上应有的尊严,也毫无生活的意义和乐趣可言,只是一具要承受精神煎熬和身体痛苦的行尸走肉,说句不好听的话,死了反而是种解脱。 但范祖祥的家人不这么想,为了让他更好地延长生命,将他放在ICU一放就是四年,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730万。 当然,如果所有费用都是家属支付他们可能早就放弃了,但80%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老人每个月再有高昂的退休金,局面就不一样了。 即便家属在这4年时间里,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探视时间,跟范祖祥老人也无法深度交流,他们还是乐此不疲,直到2020年范祖祥老人因为多器官衰竭去世。…

游客乘快艇游玩,到海中间被要求加钱

“与世界干杯”的青岛,又出幺蛾子。 刚刚,有网友爆料称,7月28日,他们全家乘快艇游玩时,被停在海中间要求加钱。当问需要加多少钱时,老板说:一个航线你不得有吗,要玩两线的,两个海湾的960元,三个海湾的1100多,小湾的我给你打个折,一个人100块钱。“ 当游客提出太贵了时,快艇驾驶员说:“我也不逼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对此,许多网友认为,如此明目张胆,这已经不是宰客,而是敲诈了。 青岛网友“逆海流”说,这是抢劫,被劫的网友为了家人和自身的安全,也是没办法才不得不给钱。这位青岛网友建议上岸就报警。 一位当地朋友说出了宰客套路:比如在岸上讲好的一个人200,说是能跑到另一个海湾,然后开出去十几秒,就停了,说结束了。要不加钱要不回去……就是他既不犯法,也不亏,就考验游客的心理,然后游客觉得200都花了还差那100,回去报警也没啥实际意义,他就指着海里就说200就是到那里的钱。 “游客在青岛旅游时遭到新型宰客,将船停在大海中间要求加钱”在多家媒体视频号发布后,网友纷纷吐槽自己的遭遇。 江苏网友“蜗牛”说, 我上周去的青岛,那边的人坑的一塌糊涂不说,而且还彪,我150一人的餐标,他带我们50多个人去快餐店吃,而且这么热的天,大厅还没空调我说不满意,他说你今天不给钱看能不能走出这个门口,我怕影响客户,所以我把钱给了,但是没下次了,青岛886。 “你今天不给钱看能不能走出这个门口”,好家伙,这也太吓人了。 “游客在青岛旅游时遭到新型宰客,将船停在大海中间要求加钱”,让公众纷纷追问,之前发生的德国妹子吐槽青岛啤酒节“又贵又假”是不是真的。 近日,一位名叫海雯娜的德国妹子吐槽青岛啤酒节,称喝酒和吃羊肉串的体验不好,又贵又假,虽然啤酒节还有其它的很好看的活动,但声称是德国原装的品牌啤酒有点酸,她问周围喝酒的人,他们都觉得这个啤酒里的水太多了,因此不敢说这个Hofbräu München品牌是不是真的。 海雯娜认为,羊肉串也有问题,觉得不是羊肉,可能是鸡肉或者鸭肉。第二天,海雯娜一整天都在拉肚子。 海雯娜的视频发布后,一个叫“崂山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花园参节团队”的站出来,用几个微信公号充满怒气地发布《关于澄清网络不实言论的声明》,回应海雯娜在青岛啤酒节不愉快的体验经历。 “声明”在直接定性游客“对崂山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花园相关产品”的体验属于“虚假不实言论”后,认为海雯娜所说的都是她利用其特殊身份,用没有事实依据的臆断言论误导网络舆论。“崂山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花园参节团队”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留追究虚假不实言论法律责任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诉讼和刑事告诫。 对此,天津网友管涛认为,也许就是海雯娜那天肚子不舒服,上火嘴里不是味儿,但是人家有说不好吃的权利。别动不动就急,这不更显着又鸟不让人说自己是鸡嘛……有话好好说,拿出啤酒真,羊肉好的证据来! 陕西网友LikW_说的直接明了:是否是进口啤酒,把进口报关单、进口检疫证明拿出来,不就一目了然了。 蹊跷的是,“崂山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花园参节团队”的声明看似气势汹汹,强调他们“具有良好声誉和正直经营理念”,“一直以来坚守诚信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自觉接受相关部门调查取证,按要求配合对经营的所有啤酒、相关肉类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却回避了啤酒是不是德国原装的,羊肉串用的是不是真羊肉,有没有进口报关单、检疫证明等这些网友最关心的疑问。 网友samjane2222:他们只说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根本就没提慕尼黑啤酒是不是嘛慕尼黑产的,羊肉串到底是不是用的羊肉~ 网友塔雅韵0A9:我想知道调查取证的意义在哪里,难道商家不会把有问题的东西换掉吗? 有媒体指出,“消费时发现不对劲的地方,现场就应该保存证据,提出疑问,如果商家给不出满意答复,投诉举报即可”。这一招在青岛行不通!我在《“一桌收取三次费用”,多省游客在青岛聚餐被宰满月祭》文中,我列举了网友投诉的涉事酒店发生的多起宰客行为,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高善武们都置若罔闻。 6月9日,登上热搜的《恶过大虾事件,狂砸“好客山东”牌子!青岛“良友味道”一桌多收6000多元!》在宾曰语云发布后,护犊子的青岛市场监管部门,在承认多收了消费者餐费这一客观事实后,故意把“多收”说成“错收”,压根儿不承认有多收钱这回事。 并且,直到现在,青岛良友味道多收5扎啤酒的钱还没有退给消费者。 山西和安徽网友的话一语点破。 山西网友“^东&东~”:青岛这做事从来不是有事解决问题,而是护短捂盖子。从大虾事件到良友饭店再到现在这个啤酒节,一如既往的傲娇。 安徽网友“蕉窗夜雨”: 青岛相关部门遇到舆情就是一味的反驳澄清,对涉事商家一味的护犊子,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啤酒节食品问题,良友收费问题,大虾问题都是同样的味道,同样的配方。 知名网友“策马入林”作诗曰: 罗刹国里马户跳,苟苟营里又鸟急。 酒不好喝肉难吃,外国人也不让提。 恶人擅长先告状,百种办法刑事你。 一丘河口何所在,某些国际大都市。 让我们共同见证,看德国妹子吐槽青岛啤酒节“又贵又假”和“游客在青岛旅游时遭到新型宰客,将船停在大海中间要求加钱”这两起事件,青岛相关方面如何反驳澄清,又是如何护犊子、捂盖子的。

世界工厂对中国意味什么?需知这三件事

最近,在几个场合我都在讲一句话:世界工厂是中国国运之所系,是中国国运的命门。 为什么这么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一个人口红利或说劳动力红利释放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致经历三个生育高峰。第一个生育高峰是 1950—1957年,第二个生育高峰是1962-1973年,第三个生育高峰是1981-1990年。在这三个生育高峰中,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20‰以上, 其中,1963年出生率高达43.3720‰,当年出生人口2919万。 大量出生的人口,在70年代开始陆续进入劳动年龄,并在90年代末达到高峰。这么多的劳动年龄人口,如果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就是庞大的创造财富的主体;如果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就是巨大的社会负担。所幸的是,大量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的过程,恰恰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遇,于是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劳动力红利。可以说,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历史奇观。 结果,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产能的形成。这个产能不但巨大无比,而且在经历80年代的消费补课和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家用电器消费推动之后,很快进入过剩状态。到了1997年,国内95%的工业品供大于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行业,开工率不足30%。大量企业关停并转,大量工人处于下岗失业状态或面临失业下岗的威胁。 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三件事情: 第一件,在90年代末期,推行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三化的实质是人为制造需求,原来不需要自己买的房子需要自己买了,原来上学不怎么花钱现在需要自己花钱了,而看病也需要自己承担越来越多的部分。这当中的一些内容,当然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但在当时,更直接的考虑则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 第二件,本世纪初,加入WTO。上面的三化虽然使得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了,但在家电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形成的巨大过剩产能问题,并没有解决。于是,就有了中国加入WTO的艰难努力。加入WTO对中国的直接意义是,把中国这样一个大量过剩的产能,转化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世界工厂。由此,中国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甚至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都极为有限。 第三件,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有没有别的考虑,暂且不管,从经济的角度说,解决过剩产能,无疑是其中重要的考虑之一。我们只要想一想当时的流行词,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等,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这三件事情,都是与中国的世界工厂密切相关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此重要的世界工厂地位被削弱,会意味着什么?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不要老是三驾马车三驾马车,一定要知道,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国运之所系。所以,前些天我曾经说过,拉动内需拉动内需,实际是没有多大拉动空间的。要说需求的空间,真正有潜力的只能是外需,现在不是内需不足,是外需不足。不是消费疲软,是出口疲软。保住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至关重要。

注意!美国禁售这东西影响几乎所有家庭

注意! 这一改变将影响几乎所有家庭! 从下周开始,美国人将只能从全国各地的零售商那里购买LED灯,因为对白炽灯泡的官方禁令将全面生效。 自19世纪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灯泡以来,白炽灯就一直为美国家庭提供照明。但现在,这个国家寻求更加节能,LED灯已经成为新的标准。 从下周二(8月1日)起,虽然拥有白炽灯泡并不违法,但商店销售白炽灯泡、公司生产白炽灯泡都将成为违法行为。 美国能源部于2022年4月宣布,从2023年8月1日开始实施这项禁令,并于今年1月就这一变化向制造商和零售商发出了警告。届时违反禁令的制造商可能会面临每个非法灯泡最高542美元的罚款。 拜登政府称,禁止生产和销售白炽灯泡将帮助美国人省钱并保护环境。 今后,每个人都将不得不购买节能的LED或紧凑型萤光灯(CFL)。 能源部表示,LED灯可以比白炽灯泡节能75%,寿命长出25倍,还能提供更多光线。此外,据估计,LED灯每年可为每个家庭节省约100美元。 根据关于生活黑客和软件的博客Lifehacker的一份报告,LED灯泡的平均成本从每个5美元到7美元不等,而白炽灯泡通常为每个2美元到3美元。不过,从长远来看,还是LED灯泡省钱,因为它们运行时耗能更少,寿命更长。 能源部还称,停用低效的白炽灯将每年总共为美国人节省近30亿美元,并在30年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预计在未来30年内,更换灯泡的举措将导致减少2.22亿公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2800万个家庭一年的排放量。 尽管有长期的好处,但该禁令的反对者表示,换灯的决定应该由他们自己做出,而不是政府。 一些批评者称,这是政府越权行为,并呼吁国会立法,让美国人自己来决定家中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