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据报道,在出国潮持续之际,36名华侨放下海外生意,回家乡浙江青田县当上了“村官”,20余人通过竞选担任了村委会主任等职。游子归来,那些沉寂多年的田野乡间,复见“侨”的身影,折射出深刻的侨情变化。
海归者,不同时代有诸多类型。早期华侨无论是被“卖猪仔”的、做劳工的,总惦记着叶落归根,不少人衣锦还乡,以养老居多,创业者少,更鲜见带领乡邻致富者。近年大量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几乎都栖身城市,广袤乡村,哪有“王者归来”?这些年,华人社会讨论较多的话题也是落地生根,谈怎样在海外奋斗立足,如何入乡随俗,融入当地社会,在保留自己的民族性和乡情的同时为住在国多作贡献。这正是多数海外同胞所思所想所求,无可厚非,国内的人也都理解,毕竟,出去了总要在他乡生存、扎根、繁衍的。
然而生活总是那样色彩斑斓,移民是一条双向的交流道。36位华侨从海外翩然而归,红红火火干起了“村官”,这既是乡情的呼唤,更是新农村建设号角的吸引。他们视野广、理念新、人脉丰,自然成为家乡建设的领头羊。西班牙华侨吴贵权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不停地奔波操劳,20多个建设项目一一落实。柬埔寨华侨洪树林,捐资100万元建起文化中心,还要办东南亚风格的休闲农庄……
“华侨村官”大多年轻时在青田度过,乡土感情深厚,出国奋斗有成,儿女已成年独立发展,自己正值盛年,所以选择回归,实现后半辈子的人生价值。“大家富才是真的好。我要像出国做生意一样,一家带一家让村民富起来。”他们的话语,充满赤子情怀。当然,华侨“村官”也需要政府关心、扶持、培训,尤其为了涵养侨务资源,总不能不断地由他们掏钱搞建设。
华侨人才回乡带头致富,挺起了侨乡的脊梁,他们是新时代的侨界之光!时下在一些地方,多少人正在想方设法出洋,甚至一窝蜂出去。我曾在纽约遇到为出国欠债几十万的华侨,出去前在村里也是个人物,如今像一叶飘萍,干的是送外卖,不知何时熬出头。我在南方侨乡采访时看到,有些昔日热闹的村里剩下“993861部队”(老人妇女儿童),大片良田荒芜。有些村集体经济薄弱,成了“空壳村 ”。华侨回来盖的大房子很多,楼高6层,常年无人居住。有两位老人独住一楼,小偷溜到六楼住了几个月,主人竟不知晓!闽东一位当年的生产队长,现在美国开餐馆,回乡盖了大别墅,非常气派,但很少回来居住,他带我参观时说:“房子是好,就是没人气啊!”
振兴侨乡,亟需能人。出国的同胞,干得顺当然是好事,如果不如意,或虽有积累却难以融入住在国,不妨考虑一下双向流动,回乡创业也是一种选择。青田“华侨村官”的活跃,给了我们新的思考,侨乡人并非只有出国一条路。当前,新农村建设笛鼓频催,如果一门心思出国或留在海外苦撑,很可能家乡建设少了一个有用人才,而国外街头却多了一个为生计彷徨的人!甚至弄到“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当侨心归来,门前镜湖水,不改旧时波,变化的将是家乡崭新的创业环境和创业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