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伍素文丨广东报道
9月中旬,广东某知名三甲医院被曝部分医生对到手工资不满、吐槽,引发网友对医生待遇问题的关注。
在网上流传的截图中,一位外科医生在群名为“2020年中山一院临床博士后群”的微信群里公开吐槽工资问题:“一个医学博士,国际一流三甲医院临床通勤,周末值班,值8000块钱……我看到还有发5000元的。”群里其他医生随后附议:“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上个月工资只发了1块钱”“上个月没发钱,这个月我五千都不到”……
多位医务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证实了上述截图的真实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被认为是广东最好的公立医院之一。从截图内容来看,此次引发的薪酬争议,是临床医学博士后群体的诉求表达,这背后更多是对当前公立医院考核体系、年轻医生境遇状况的追问。
广东最好医院医生薪酬之争
根据网传截图,上述外科医生在微信群中提到了工资低和编制紧俏的问题。他说:“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和床位配套编制,就不要随便忽悠博士进来,浪费的不是钱,是知识分子的青春,一个临床医生,如果连日常开支都吃紧,如何专心管理病人,如何保证医疗诊治的质量?”
该院在职医生徐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跟其他工作了较长年限的医生不同,这个群里的医生大部分属于临床医学博士后,最近几年才招进来。“刚开始给他们的薪资很高,一个月有两万多,比很多副教授都高。”
据中山一院一则2020年临床博士后招聘启事,其中提到,临床博士后2-3年后出站,符合中山大学和该院事业编制招聘条件的可报名应聘,优先考虑择优选拔进入事业编制。多则该院课题组的招聘启事显示,给博士后的薪资为税前28万以上。
如今,很多大医院热衷于招收博士后。曾就职于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医生默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部分医院存在招收博士后数量过多的情况。这些人可能会被鼓励申请各种项目和发表论文,科研成果优秀的有机会留院转编。“现在的一些医院比较追求科研,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放榜的时候,总是最热闹的,都在看哪个医院拿得最多。”
受访医生均表示,这些博士后前两年待遇优厚,但第三年之后就如网上流传的聊天截图所说,博士后出站或者退站,工资就按普通的、非正式编制的工资给,扣除社保公积金等后,实发应发就少了。
默默也吐露了一些年轻医生的不易:“既要完成国家规培,做好临床工作,又要完成科研任务,成家了还会有小孩,其实也很不容易。”
曾经在广东三甲医院实习的医学博士李铭也深有同感。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医生的常规收入对比其工作强度和要求,真的偏低。”
如果说临床医学博士后跟正式员工在薪资上有所区别,那后者的待遇如何?徐京透露:“七八年前我们刚博士毕业到医院工作,实发工资也就5000块左右,现在我一个主治医师,到手也就1万出头而已。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博士毕业,刚开始工作也就是普通医师,都是从住院医生慢慢升到主治、副教授、教授,一个个级别来的。”
行政后勤的工资比临床医生高合理吗?
该事件另一个争议点在于医院行政后勤绩效是否合理。网传中山一院的截图内容还包括,“行政队伍很庞大,蔚为壮观,堪比政府机关”“后勤部门的基准绩效是全院前三科室绩效的均数,系数1.0,领导更高,外科医生拿的是全院绩效的中位数……”
这里的发言直指行政后勤部门与医生在绩效分配上的矛盾。
有的观点认为,有了后勤和行政的保障,医生的很多科研工作、医疗工作才可以正常开展。更多的网友则吐槽后勤拿的工资比医生还多:“医院的行政人员真的多,都靠医生养着,(医生)每天加班到抑郁,行政人员按时下班”“为什么后勤要拿临床的平均奖,那可是我们没日没夜干活干出来的”。
今年8月,学术期刊《现代医院管理》刊发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相关人员撰写的文章。该文提到,医院行政后勤科室是医院的管理和保障机构,定位是作为“成本中心”的存在。在划分上,包括以行政业务为主的人事科、院办等,业务管理为主的医务科、医保办等,还有后勤保障的总务科、基建科等。
同时文章也指出,行政后勤科室由于工作任务的难以度量和异质性,一直是医院绩效考核的难点。当前,临床医技科室的绩效考核已趋于完善,相比较而言,行政后勤科室的绩效考核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精细化管理。
一位三甲医院行政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其所在的医院,有些行政后勤人员有职称、工龄很长、职位很高,他们拿的工资确实比一些临床医生要高。
在绩效考核上,上述行政人员所在的医院临床各科室是自己分配绩效,行政的绩效按院平均(所有科室平均下来的钱),根据工龄、职级、职称来确定每个人的系数,无职称职务的非编行政人员系数一年涨0.1,最高到1.0,正编的则不会低于1.0 一般都是1点几。
“后勤忙起来比临床还恼火,迎接检查、督查,准备各类资料,有各种会议的时候,不比临床闲,临床还能几班倒,后勤就一批人。”上述行政人员解释,尤其是医生,绝大部分的工资不会低于行政,不能一概而论。
近半数公立医院存在亏损
据国家卫健委今年7月发布的通报, 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0.6%,较2019年下降3.6个百分点;二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平均为-0.66%,较2019年下降2.73个百分点。2020年参评的两千多家三级公立医院中,有43.5%存在亏损,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参评的三千多家二级公立医院中,也有约四成出现亏损,较2019年增加16.75%。
公立医院负债问题也引起了多方关注。今年3月,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警惕大医保背景下公立医院负债运营隐患的提案》。9月14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答复该提案时提到,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开始逐年降低,公立医院整体负债情况有所好转。同时也指出当前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
据业界人士分析,近年来医院的亏损与负债主要与疫情期间运营成本增加、医疗收入减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原因有关。
中山一院曾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国第4。当前其财务状况如何?
根据其今年8月在官网公布的2021年度部门决算表,2021年度中山一院收入合计约为77.32亿元。年收入构成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28亿元,占总收入的4.24%,事业收入63.93亿元,占总收入的82.68%,其他收入10.11亿元。2021年度支出合计为78.92亿元,年度支出高于收入。
算上结转结余,中山一院2021年度收支总计为843015.1万元,与2020年度相比,收支总计各增加132030.73万元,增长18.6%,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医院业务逐步恢复,收支规模同步增长。
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在路上
“这是想指引我们去收红包和靠药械提成创收吗?”
此次网上流传的微信聊天截图中,中山一院有医生如此诉苦。据其描述,后勤部门的基准绩效是全院前三科室绩效的均数,而外科医生拿的只是中位数。内部人士透露,背后理由是外科医生不靠工资养活自己。
医生待遇如若得不到改善,可能会导致医务人员流失、转行。
“我们科的新医生都不断辞职,说交了房租就没钱吃饭了。一家三甲医院副高的工资还达不到交税的标准。”广西某市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
她是这家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平均月薪大约4500元,因为医院亏损,拖欠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她上个月的工资就只发了2358元。“我们的工资不仅比医院行政人员低,甚至比医院保洁阿姨还要低。”
国家推动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已在路上。
2017年以来,有关部门启动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在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资金来源、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
2021年8月,国家卫健委、人社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此后至今,重庆、青海、宁夏、山东、云南、湖北等地陆续出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加速该指导意见细化与落地。
在内部分配上,各地明确充分落实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辽宁等地提出,可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宁夏要求,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原则上不得超过本单位职工平均水平的3倍等;重庆提到,内部分配要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价值,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既避免平均主义,又防止差距过大,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具体水平控制在本单位在编人员人均薪酬水平3倍以内。
多地提出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统筹考虑编内外人员薪酬待遇、加大高层次医疗人才薪酬奖励等措施。
广东的实施方案尚未出台,但在8月印发的《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任务》,也有提及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举措包括:指导地方结合实际用足用好编制资源,对符合条件的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可探索按程序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进一步优化医院支出结构,年底前力争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42%;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相关政策落实落地,保障住院医师合理待遇等。
(应采访对象要求,徐京、默默、李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