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约克大学的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了一个新的天体,他们相信这是一个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黑洞或是中子星,这项发现为在恒星衰亡和超新星形成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依据传统的大爆炸理论,质量巨大的恒星发展到最后阶段而爆炸后,形成了超新星,继而逐渐形成新的恒星和类似地球的行星,和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
这些研究人员在一个名为 NGC891 的银河系中找到的一个天体──超新星 1986J,看上去像是验证了目前在天文学家中最为流行的理论,即质量至少是太阳八倍的巨型恒星爆炸后,将会构成新的太阳系。
科学家们早就相信,在恒星老化和演变成超新星的过程中形成了黑洞和中子星,但这是人类首度直接观察到这种天文现象。
该研究组成员、约克大学天文学教授和超新星研究专家巴特尔说:“我对这项发现非常激动,因为我感到这是我们首次目睹教科书里面才有的天文现象。
”
这位教授接著称:“一时难以了解的是,在那个天体的中心是什么东西?理论说如果一个质量是我们的太阳十倍到三十倍大的恒星爆炸,那我们将可以在其中心看到中子星或者是黑洞。
”
依据大爆炸理论,在恒星燃料燃尽而导致其核心塌陷并引发爆炸后,便形成了超新星。
在爆炸过程中恒星的外层物质被猛烈抛出,气体因而以每秒一万到二万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
这造成爆炸的恒星周围充满氧、铁和氮等构成行星和生命的物质。
已爆炸的恒星核心部份据信急剧收缩成密度非常高的黑洞或者中子星。
该研究的另一位成员、约克大学天文学教授比滕赫兹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的究竟是黑洞还是中子星。
他形象地说:“这好像是亲眼目睹一个婴儿诞生,但一时无法知道是男婴还是女婴。
”
中子星是密度非常大的天体,巴特尔描绘说,一汤匙体积的中子星,其重量与一艘航空母舰相当。
黑洞的密度就更大了,因密度大得无以复加,使其引力也大得难以想像,不仅吸收了其周围的所有物质,甚至连光线都无法逃逸,遂被称为“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