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儿子中文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自从儿子六岁多从新加坡来到美国起,我就下定决心要亲自做儿子的中文老师。
如今,这老师已做了六年有余。
要亲自教儿子中文,一方面是基於对自己学生时代中文程度的自信,相信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中文成绩当算是优秀;另一方面也是想加强与儿子之间的纽带,参与儿子的成长过程,分享他成长进步的快乐。
现在抚今追昔,倍感做儿子的中文老师这条路走得是如此艰辛,喜与忧,急与忍,甘苦共融。
首先是做儿子的中文老师得练就出耐磨功。
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说听读写样样精通,尤其是在一个并不完善的语言环境中。
每天学一点,坚持每天学,就会不断进步,并避免间断性学习造成的易忘性,是我至始而终的信念。
这六年来,儿子放学回家后,学中文是我盯着他的“头等大事”。
对一个正在成长中
的孩子来说,长期坚持学一项非学校课目,尤其是在家中,难免出现很多情绪上的波动。
其间,多少次我要苦口婆心地阐述学中文的意义,要口吻坚定地劝降意欲罢课的儿子,高度警觉地洞察儿子念书或做练习时有意无意的疏漏。
这样天天和儿子“磨”在一起,“耗”在一起,一方面督促了儿子的中文学习,另一方面,我也可
从他的情绪波动中捎带地发现他学校学习的心态变化,适时地或给予鼓励,或给予警告。
其次,做儿子的老师还得为他建立激励机制。
初学中文时,儿子的英文程度还远低于中文。
因此,他学中文时心理乐于接受和亲近,进步也很快。
随着儿子在纯英文环境中的英文程度大幅度提高,中文渐渐对他失去了魅力。
除了和我们用中文交流听说外,他还做不到自如地念中文报刊与书籍,但英文却可以帮助他获得所有的外
部资讯,看电视、社会交往、读书乃至写作。
他学中文的积极性一落千丈,抵触情绪不断滋生。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他的血缘文化背景,学中文对他未来发展的好处,但是孩子的理性并不如成年人,理解三分钟后,就又回到了现实的需求中。
为此,我们采取了奖励措施: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给予零花钱奖励,让他可以用此
钱计划购买他所需要或喜欢的东西,如玩具、宠物、宠物生活用品食物等。
这样他学习就有了较明确的短期目标,学中文相对变得会主动积极一些。
最后,做儿子的中文老师,还不得拘泥于正规的学校教学模式,得不断地依据儿子能力与兴趣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开始教儿子中文入门时,我没有用正规教材,而是用儿子幼时熟悉的儿歌,以及编写常用的语句让儿子体验中文读写的好处。
后来采用了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制教材,用了四册后,改用本地流行的暨南
大学编写的中文课本。
学完八册后,又嫌该书程度太浅,换回到人教社课本。
去年因考虑到该书课文内容与这里的文化需求差距太大,生硬地学课文又不易营造一种语言文化气氛,便改为让儿子读中外名著。
现在,儿子已读完了10多本中文小说、散文集,网上中文新闻也能基本流畅地诵读了。
在进度上,我也根据儿子的能力与当天功课的多少不断调整他的进步步伐。
学课本最快时,他两天可学四课,慢时一周一课。
读书最快时一天可读二三十页,慢时三四页。
几年努力下来,我发现,帮助孩子学好中文,其实家长中文程度高低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考验我们自己有没有毅力。
(原创:白云乐隐 于文学城子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