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文章发布时间:September 7, 2023

本文转载自知否大叔,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哪来的回哪去。”

“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这两天,全网被一部名叫《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小短剧刷屏了。

该短剧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讲故事:

女孩“夏天妹妹”饰演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男孩“煎饼果仔”饰演中国记者张永安。

小玉壶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伦敦街头偶遇中国记者张永安。

当听到熟悉的中国话那一刻,她激动不已: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

“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

这部短剧虽然只有三集,总时长也不超过20分钟,但还是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

因为它细节上的刻画以及每一句台词的含义,可能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

小玉壶纠正男主自己是一“盏”,而不是一只玉壶,这是因为量词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英语无法翻译;

还有回到张永安家里后,小玉壶抹了抹脏兮兮的脸,惊叹道:

“这么大的柜子(屋子),可以只住两个人吗?”

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惊叹,是因为英国从未善待瑰宝,摆放十分拥挤。

视频结尾,被张永安成功救回祖国的小玉壶说:“我得回去。”

张永安问:“你想清楚了吗,你花了这么大力气才回到家。”

小玉壶说:

“我们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现实中,被困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何止一个小玉壶,还有数以万计的文物静静躺在里面。

它们都等待着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01

有一个关于大英博物馆的笑话,还是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说的:

“如果大英博物馆把不属于英国的文物都还给它原本的国家,那么大英博物馆将变成一间空房子。”

大英博物馆,是一个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其他东西都不属于英国的博物馆。

它拥有超800万件藏品,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2.3万件属于中国文物,这个数字远超过英国本土文物的数量。

而且,这还只是官方数据。

有研究学者称,实际上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很可能超过二十万件。

由于藏品数量实在太多,能够展示出来的不到十分之一。

即便如此,展出文物也填满了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

这是专门以国家命名的中国馆。

从商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再到明清的金玉制品…

这里的藏品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横跨整部中国史。

入口写着这样一段话:

“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广泛最持久的文明。

他们的语言在近4000年的时间里,以同样的方式说和写,把他们辽阔的国家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统一文化。”

不少中国游客看到这里,内心都会产生一些民族自豪,但随着参观的深入,这份自豪就会被悲愤击中,情绪万般复杂。

因为数量巨大,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里没有足够空间展示,只能以颜色分类拥挤的排列着。

它们甚至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有网友评论:文物仿佛不要钱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宜家。

在这里,听到最多的就是中国游客的叹息声。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02

我曾听过这样的论调:

“我们不该指责大英博物馆,他们也不过是为了研究和艺术,文物在这里保存得比国内更好。”

这话说得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仿佛他们当年抢劫是为了帮我们保护文物似的。

如果照这么说的话,他们国家的博物馆我们也全部想要研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去抢夺过来,然后自己保护起来?

再者,他们真的有好好保护我们的文物吗?

17.2平方米的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壁画,连个与观众隔离的栏杆都没有,当年的割痕仍然清晰可见;

而且,国外不少博物馆的很多藏品都是裸展。游客掰掉雕塑的手指,打碎瓷器等事情时有发生。

不仅如此,对于一些流传千年的文物,英国博物馆也不知道该如何保护。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也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深受各朝帝王珍爱,画上留下了许多印章。

夸张的是,仅乾隆自己就在画上敲了37个章,并题字“彤管芳”,寓意此画将流芳百世。

很少画画的他,还在上面画了一朵兰花。

八国联军入侵后,一位英军上尉趁乱将《女史箴图》盗走,对外声称是被救过贵妇的赠品。

他不懂此画的价值,只觉得画轴上的玉扣值钱,最后以 25 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知道此画的价值,但不懂如何保存。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谈道:

“英国人按照西方形式(日式折屏手法)来改造《女史箴图》,认为它该像油画一样挂墙上,所以一段一段截了下来。”

明清后人在画上的题注,也被当作边角料裁掉。

这种粗暴的做法,导致我们的国宝不停地开裂掉粉。

最后,不得不请了中国修复专家邱锦仙,《女史箴图》才得以修复。

“自家孩子了解自家孩子。”

只有在华夏大地上生长的人,才懂得如何真正保护和欣赏它们。

03

前不久,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的新闻大家注意到了吗?

据了解,大英博物馆被曝出有约2000件馆藏珍品“不翼而飞”。

更离谱的是,其中一部分文物甚至被挂到网上低价出售。

有人用调侃的语气说:

“大英博物馆这么安全文物还能被偷?有监守自盗的嫌疑。”

有没有这个嫌疑我们不清楚,总之,大英博物馆馆长与副馆长是为这个事情辞职了。

事实上,这次并不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被盗。

1993年该馆收藏的罗马硬币被盗;

1997年几本波斯书籍被盗;

2002年一尊有2500年历史的希腊雕像被盗;

2004年15件中国铜镜、盔甲和宝石被盗;

2017年一颗价值75万英镑的卡地亚戒指钻石被曝出在2011年就已经失窃…

《泰晤士报》认为,藏品屡屡被盗和馆方“管理混乱”有很大关系。

该报记者艾雷代尔在报道中写道: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陶罐和玻璃制品被不小心打碎,工作人员悄悄将碎片重新粘在一起,以免被馆方发现。”

更需要被人知道的是,大英博物馆馆藏的800万件藏品当中,仅有450万件在电子数据库中做了数据编目,约占藏品总数的一半。

也就是说,一些没有编目的小件文物在失窃后,可能大英博物馆自己都不知道丢了。

管理如此混乱,如此对待我们的文物,还好意思说文物在这里保护得更好?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过:

“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

大英博物馆中每一件完整的文物背后,是数不尽的文物损坏和文物残骸。

若思念有声,大英博物馆中必定震耳欲聋。

04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

“博物馆中你最震惊的一件文物是什么?”

下面有个高赞答案:

大英博物馆一个角落里的一个石枕,上面写着“家国永安”。

看到“家国永安”这四个字的那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眶。

石枕上的含义,也许只有中国人才懂。

迷路的“文物”流着的是中华血脉,承载着的是中国人的思念,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西方列强的侵占掠夺史。

当他们被低劣者盗窃,放在大英博物馆里,使价值和文化影响力都大打折扣。

正同维克多·雨果在谴责火烧圆明园的信件中所说:

“胜利者满载口袋,手牵手回到欧洲…

今天,他们以一种所有者的天真,炫耀着圆明园里的灿烂古董…而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窃行为,和两个小偷。”

同样的,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正在为文物回家而做出努力。

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不久后,中国记者在联合国上犀利提问:

“如果大英博物馆无法保护文物的安全,它们是否应该被送回自己的国家呢?”

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各种方式追索流失文物。

截至目前,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

如果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会说话,它们一定会说:

我想回家!

本文转载自知否大叔,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