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林杰(右)亲手将厚厚一叠现金交到前来取款的农民手上。
该名农民表示,金山超市共欠他们4万元,此次收到2万1000元是7月份的欠款,而5月份和6月份的欠款还没有收到。
(世界日报记者摄)
2005年8月8日下午3点30分,“金山”集团负责人林杰正式宣布:作为一所经营了17年的大型华人超市,“金山”超市因经营陷入困境,全线三间分店正式关闭,这是“金山”超市正式退出多市超市经营舞台的时刻。
“金山”关门了。
自 8月5日《多伦多都市报》发表了《金山超市岀局背后有故事》一文后,连日来,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的来电,他们一方面对“金山”结业表示了惋惜,另方面对林氏家族在经营“金山”17后走到今日这个结局感到痛心。
一位黄姓读者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对“金山”有着很深的感情。
四年前我刚到多伦多,买的第一只锅,就是在“金山”买的。
而另一位张姓读者告诉本报编辑,无论是作为顾客,还是作为旁观者,都不希望“金山”以这样的结局告别多伦多,因为当年移民加拿大,“金山”货了她思乡梦,是“金山”,让她安下心来融入生活。
8月8日上午,“金山”8兄弟中的大哥林明,亲自给《多伦多都市报》打来电话,他希望记者能在下午3点半到“金山”总部去面谈。
当记者于下午如约到达“金山”总部,见到林家大哥林明,以及“金山”集团“话事人”五哥林杰(Kent lam)正在接受其他媒体的访问,而“金山”的150多位员工,也在门外安静等候会计部发人工。
五哥见到记者后说:“今天主要是结算员工薪酬,包括4%的有薪假期,一分钱都不会少,这点我们是承诺在前的。
”
期间记者也曾见到有个别农夫抵达总部结算,五哥吩咐会计将钱一一给他们结算。
等一切忙完后,林家大哥与五哥分别坐下来,接受本报记者的访问。
钱先付给最需要的人
大哥林明说:“今日我们会结算所有员工薪酬,我们答应过的,所有的钱,一分钱都不会欠。
”
记者先是在“金山”总部后门见到数十位员工在聚集,之后看见他们被领到总部会计部,他们神情相当安静,估计事前已得到了承诺。
记者向一位何姓员工询问,什么时候知道“金山”关闭的消息,这位员工说早就有所闻,不过,知道归知道,倒不怕老板会欠款,因为老板早就对大家作过承诺:再困难,都不会欠员工的钱。
据五哥介绍:“今天来公司“岀粮”(领取薪金)的人估计有150人,所有员工基本都会来,我们不会欠员工的钱。
我自己曾打过工,知道他们靠薪金来养家,我再“不掂”(没有办法),都不会欠他们的钱的。
还有就是农夫的钱,你看见我刚才与农夫结算了吧,那位是菜农,前几个月,我对他们说,你种了菜,一定要找人要,现在是我最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帮我,同时也是帮助了自己。
我承诺,我再困难,都不会欠你的钱。
既然我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我的概念是,我一定要撑下去,直到最后一刻。
人工要给,农夫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也是应该优先支付的。
他们是最需要钱,最困难的人,我们再困难,都要保证他们的利益。
”
“在公司岀了问题的时候,我要保住几间铺可以完成清货套现,目的就是要尽最大的能力,先保住员工的利益。
这样做可以帮很多人。
当然,我的能力有限,员工、农夫的利益得到保证后,一切可交由律师去负责。
”
大哥:我是败家仔
“金山”全线关闭了,这是五哥亲自向记者宣布的。
从“买二送一”到“买一送一”,“金山”将所有库存货品清理套现后,终于宣布关门了。
此举意味着在多伦多经营了17年的林氏家族,最终退出了华人超市经营这个大舞台。
昔日华人超市的“大哥大”,今日以欠债累累而全线关门。
目前有传闻说,“金山”集团全线关闭,共欠下货主达150万元的货钱,货主们已开始寻求法律行动。
“金山”关闭究竟欠下多少债务,林家大哥与五哥都不愿作正面的回答。
究竟是多少,最后让律师来说,不是我们说多少就是多少,也不是外面的人说多少就是多少。
”
关于造成“金山”关闭的原因,大哥林明说:“超市经营,主要是靠供货商支持,有些货主,不明白相互相承的道理。
举个例子,几个月前,有位货主来拿货钱,我们给他开了张12万元的支票,结了他的货钱,希望他能继续做好供货,岂知他随后就要求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就等于没有得做,人家不支持你,就有问题。
“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密市开分店。
当时有股东并不赞成这样做,但是还是开了。
超市经营就是这样,要铺开来做,要发展,会很快。
但真的岀了问题,打击也来得很快。
“密市店的问题,是装修时间过长。
加上我们内部也确实有问题。
本来有句话,叫团结就是力量,但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
“如果说,起步于唐人街的第一间‘金山’店相当于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话,那么从密市店开始,就是(后)太平天国时期,一切是从那时开始的。
”
林明没有对“密市店之争”作过多的解释,记者查了一下去年与五哥长谈的采访笔记,知道“密市店”是在2003年6月12日开张的。
换言之,按照大哥林明的说法,林家兄弟矛盾爆发时间是在2003年初,由此可作推论,“金山”超市管理内部的矛盾,已积聚了多年,且在两年前开始尖锐爆发。
2004年5月记者采访五哥时,那时据五哥说股东刚刚调整完,他说那是他最艰难的时候,权力与责任与艰难集一身。
如此梳理,我们不难感觉到“金山”自“密市店”筹办后一路走来的艰难。
有一种说法,“金山”后期主要是五哥在支撑,他付出了许多,包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以及资金。
记者请大哥林明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下五哥,林明说:“后期老五确实付出比较多,他比较像董存瑞,还像黄继光,还有欧阳海,像邱少云,这么比喻,你应该知道是什么了。
”
其实,关于林家兄弟内部不和说,已不是什么秘密。
就此记者向大哥询问:“去年秋天你从温哥华回多伦多接手‘金山’集团业务,原以为你可以带领集团走过难关……”
“我回来多伦多后只是帮助老五,真正的话事人还是他。
” 林明没等记者问完就很快速地回答。
不过,那段时间,公司经营确实有过起色,只是,得不到别人的支持,没有办法。
我是个败家仔,做了十多年,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
”
林明还说:“既然‘金山’的大窿早就出现,迟早是要关门的。
迟关门,早关门,结果都是一样。
现在早点结束,对大家都是好事情。
经历过这些风风雨雨,我的看法是,既然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有,兄弟还是越穷越好。
“兄弟之情,只有在‘大乱’之后,才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
今后,兄弟间的情谊,只要你叫我一声‘大哥’,就足矣了。
五哥:我尽力了
五哥看见记者,有些内疚地说:“不好意思,这些天真的很忙。
其实我不是不想见你,任何时间都行,只是我真的很忙。
去年我们才长谈过,你跟‘金山’这件事很长时间了,你应该清楚的。
”
对“金山”有很深感情的五哥,尽管他一再强调他是个很坦然,不怕被打倒的人。
但言语间有时总免不了叹息:“我真的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局面,没有经历过(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员工与货主的事情。
一切全凭良心去做。
对得天,对得地,对得任何人。
”
谈到最近这一年的经历,五哥说:“我在每一间‘金山’,每个部门亲力亲为。
我一直坐在发展部,每天我都在这里处理问题,我希望能找到一条路,带领‘金山’走下去,吃没有吃好,‘金山’(食堂)给我什么我就吃什么,天天如此,吃同一样的饭,全付心血都扑在上面,直到精疲力竭,我尽力了。
“从1989年开始,‘金山’走过17年的道路,做生意就是这样,有开业那天,就要作好有结业那天。
有成功,就有失败,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怕失败,就选择打工好了,不要选择做生意。
“既然‘金山’有开张那天,就一定有关门那日,现在就选择了今天。
怎么说‘金山’都做了17、8年了,是非功过?谁走完17、8年,自然就知道。
”
对于未来的选择,五哥说,他在超市这行滚打了17、8年,是‘金山’培育了他,如今他坚守到最后,该尽的力都尽了,走到最后,一切结束了,再不会重操旧业。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其一,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的性格是,我走岀了这行,我就不会再回头。
另外,我重新开始,在这行里,太多的恩怨顾忌,我不会再走这条路。
”
回顾17年来的道路,五哥说:“我在‘金山’,开岀最大面额的一张支票是500万元,我们一直有很好的业绩。
‘金山’共有8个部门,要求个个都要盈利,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有一两个部门不盈利就是负担,整体就会岀问题。
超市经营就是这样。
我们只有这么告诉大家:我已经尽力了,批发商也好,股东也好,我想说的,是我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今天就是收手的时间。
”
经历过这样一段人生,五哥说:“我不会因此而气馁,更不会倒下。
我不是这样容易被打倒的,我曾经靠吃田鼠吃木虫这样熬过来,这些困难我怕什么?”
五哥说到这里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经常对自己说,你去厕所照照镜子,看看你会不会反感镜中那个人?如果你连自己都反感,那么你就对不起生你养你的父母。
我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我会很‘硬正’(坚强),会走下去,不须耽心我会有什么事情。
”
五哥对于今日的结果,他说:“我失败了,但这并不可怕。
这好似一把剑飞出来,大家都不知道会刺中谁,结果我是那个被刺中的人。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
出生在柬埔寨,1983年移民加国的五哥告诉记者,“金山”关闭那天,就是我开始新生活那天,5年10年后,或者我们还有机会来回首。
关于“兄弟不和说”,五哥说:“别的兄弟怎么说,大哥怎么说,那是他们说。
我不作任何的评论。
如果真要我说一句话,那就是:兄弟就是兄弟。
记者问五哥:关于兄弟之间的矛盾,大哥谈了一些,你也可以把你真实的想法讲出来吧?
五哥笑了笑说:“我身后当然有很多故事,但我不会轻易讲出来。
我举个例子,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
“建造一架飞机,花了很多很多的钱,就算要卖飞机,也不是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
飞机在空中飞的时候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更不允许砍翅膀。
要卖飞机,也要等飞机落地的时候找好买家。
还有,飞机在空中飞的时候,需要高贵的油,而不是乱加油,柴油拉杂油乱加一通。
”
五哥说完这个例子后有些无可奈何地说:“我不知道你听明白了没有?有一点你可以相信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我会面对到最后,企(站立)到最后,无论再艰难都好。
”
“大统华”曾给过“金山”机会
日前,“加拿大大统华超市”董事长李罗昌钰透露,当年“大统华”超市由温哥华进军多伦多时,曾有意并购金山连锁超市作为进入本地市场的途径,但双方倾谈未果,“大统华”遂打消与金山合作的念头。
如果李罗昌钰所说事实的话,那么,假若时光倒流至2002年8月前,此时离“金山”密市店开业(2003年6月12日)足有一年的时间,此时的“金山”仍未出现如引起“太平天国”分裂的“天京之变”,这应该是个机会。
对于“大统华”当初这个行动,大哥林明说他从未听说过,就此记者再向五哥询问,五哥承认,确实当初是有接触过,也交谈过,但条件谈不妥。
现在回到前面所推测的,我们假设大哥林明所说的,林家兄弟在管理上的分歧起步于“金山”密市店筹备初期(即2002年底),于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信息,将一些关联的时间大致作个排列:
――2001年,“大统华”超市拟进军多伦多;
――2002年8月前,“大统华”提出并购“金山”遭拒绝;
――2002年8月,第一间“大统华”店进驻多市;
――2003年6月前,林家兄弟为建“金山”密市店产生意见分歧;
――2003年6月,“金山”抢占密市建立起豪华店抗衡“大统华”进入多市;
――2004年5月,“金山”内部争歧加大,股东作了调整;
――2004年10月,出现资金周转问题,部分货主收不到货款;
――2004年冬,大哥林明高调从温哥华回流多市重掌帅印;
――2005年3月,供应商开始抵制赊货予“金山”;
――2005年8月,“金山”宣布关闭;
假如这个时间表是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很明显看出,“金山”从2001年开始,就面临着被收购或者被淘汰的选择。
作为家族式的管理企业,以及多市超市经营的龙头大哥,面对财力雄厚的“大统华”集团的进入,如何“变”,是决定“金山”命运的关键。
我们假设,其时摆在“金山”面前的路有三条:
1. 被收购;
2. 保留一间店,量力而行;
3. 与“大统华”抗力;
第一条路,双方谈不拢。
第二条路,“金山”会丢失面子,堂堂龙头大哥企业,要关门求卸重,这样的委屈路确实不好走。
如此,只有选择第三条路。
“金山”的第三条路,是投入更多的资金,避开多市三间“大统华”店,在密市建立一间在设备和装潢上都不亚于“大统华”的“金山店”,这个思路,本应不能说不对,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问题是,此时的“金山”,在经营上面临着种种夹击,首先是资金不够雄厚,难以同“大统华”抗衡;其次是“大统华”的亚洲超市经营,无论货源到包装,以及店面设计和服务方式,都比较适合北美超市的经营需求,“金山”眼睁睁看着市场被一一抢占而去,失去部分市场的“金山”,等于被废去半边武功。
而假若五哥所说的股东在此时出现了更换,这种“换”如果是带来了新资金,或许还可以给贫血的“金山”补液。
假如不是,而是撤走资金,那么,其时有如雪上添霜。
在大哥、五哥刻意回避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当然无法判断岀,2004年5月前股东的变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对“金山”后来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不过,如今有了这些时间作参照,我们再看一次五哥所说“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就想拆飞机翅膀卖”的例子会好理解些吧。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分析基本符合现实发展,那么,我们不难得出“金山”关闭的原因,这同样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兄弟数人数年前合做了一艘船,多年来在大海打鱼,收入相当不错;某天来了一艘更大的船,船长说你们那条船快顶不住了,你们弟兄不如把船卖给我,到我船上来吧,兄弟们接受不了“外来的和尚要当家”这个事实,结果拒绝了大船的邀请,他们为了抗衡那只大船,就把自己的船扩大,殊不知,这种把小船改大船的作法加重了船的负重,船最终在一次风浪中沉没了……
悲哉!我们的“金山”。
结束语:不倒的精神
“金山”倒了,无论你用“退出”“淡岀”“关闭”等词语来概括都好,“金山”确实是倒了,这是回避不了的事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
无论如何,“金山”曾代表着一个辉煌的时代。
是它带领着多伦多华人超市,冲出唐人街,冲向北面。
而今,17年过去了,英雄终于倒下。
对于许多华裔移民来说,“金山”在他们的移民生活中,曾占有很重要的一席地位。
如今历史翻过一页,许多年以后,或许再没有人会记得多伦多曾有过几所大型超市叫“金山”,这当然是很悲伤的事情,不过,从积极的意义来看,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停止。
五哥在与记者握别时说:“5年,10年之后,我重新站起来,那时你再来采访我,我一定会将我所有的故事,都告诉你。
”
壮哉,这不倒的精神! (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