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第一次买房子都不知道信用报告是怎么一回事。
当申请了大额信贷的时候才认真地研究了一下。
从中领悟了一些规则,并且从此对家庭理财更小心谨慎。
第一次申请信用卡时还是学生。
当时自己的账号是皇家的,心想归在一起可能使用还款方便一点。
于是递上了申请。
不久被据了!没有足够的收入和信用历史。
非常之泣丧。
后来,偶然发现校园里有BMO的小册子,就是给学生准备的。
再试,成功了。
给了500。
非常满足了。
毕竟是有卡阶级了。
不管额度多少,在外面一亮卡也象那么一回事儿。
从此以后就恨皇家银行,发誓永远不要皇家的信用卡。
这么多年了,皇家不知给过我多少机会,一概看都不看,投入垃圾桶。
那是后话。
后来毕业了,有了工作,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见一个申请一个,所向披靡。
什么Future Shop, Shopper’s Drugmart, Zellers, Sears, The Bay, Canadian Tire。
哇,爽!可是几次管理疏忽造成逾期付款,被痛宰利息。
就象召蜂子蜇了,疼啊。
于是不用那些土八路的卡了,只用BMO。
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信用报告是在买房子的时候。
那个详细啊,我有几个银行账号,上面存款有多少;我有哪些信用卡,现在还欠多少钱,我有多少Lines of Credit, Loans, Mortgage(当然这些还都没有),我的Credit Scores, Debt Service Ratio,Bankrubcy record, Collection record,等等。
那些个长期不用的信用卡到后来连卡都不知道哪去了,可记录还在。
直到这个时候才认真地审视自己的理财关。
等房子交易完成后,开始逐一地联系注销那些个卡,有些还不怎么痛快。
直至现在,还有一些阑尾工程。
现在只留了两张最通行的信用卡,一个Line of Credit,两个银行帐户,别的都Consolidated了。
我总结一下:
1.信用记录中最恶劣的莫过于破产记录了,说是保留7年,说不定就是个无期徒刑。
这个我想我们移民是绝对少见的。
2.Collection records and payment in default。
对于债务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妥善处理,不要搞僵,更不能置之不理。
解决的方法还是以理服人,重证据。
有合同的以合同为准,没有合同的依据Common Sense。
有些说不清道不白的只能怪自己不小心。
小小不然的宁可自己吃亏就算了,不能因小失大。
life moves on。
3.不要胡乱申请信用卡,不要见便宜就上。
很多商店在给信用卡的同时给你一定的折扣。
如果不是必需的就拒绝。
如果卡太多了管不过来了(就象我当初的)轻者可能没按期还款,严重的可能丢了都不知道,长期被人家盗用那才叫惨。
4.如果有很多的银行账号,loans, mortgages,等等,当时可能是应一时的需要设立了。
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全面的审视一下财务管理的现状,必要的就合并和取消。
5.花钱留点余地。
我见过这里的帖子信用卡花得都还不上。
有那个必要吗?在你的Credit Report中就有一项叫Debt Service Ratio。
比如根据你的资产,收入等评估你值20万,可是你已经借了18万了(包括尚未偿还的信用卡消费)。
就好像你已经走在齐脖深的水里,再也无法往前走了。
所以尽管你一象信用记录清白,金融机构也不敢再借给你钱了。
如果这个时候有的应急的事你就under water了。
最后的第5点是一个理财心态。
比如,在收入低的时候买了个大耗司。
借债还惦记着早点还完。
本来如果25年还清的话月付款就会轻松得多,可是为了早日还清你选了个15年比方说。
每日生活在沉重的债务中很难想象一个人还会愉快地生活。
所以,我的体会,悠着点,日子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