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木然博客:为“长城平台”落地鼓掌

文章发布时间:December 30, 2006

上星期我在总结“2006年影响加国华社10件大事”时,将“长城平台落地加国”排在第3位,那时我还不知道“长城平台”已获得加拿大电台电视广播局(CRTC)的批准,所以该段回顾的结束语是:“支持与反对‘长城平台’落地,令本地华社产生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至今,加拿大电台电视广播局仍未能拍板”,岂知文章见报当天,也就是12月23日,传来了“长城平台”已批准落地的消息,内心真的是振奋了一把,觉得这是2006年里,我们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正如我之前所说过的,喜欢看电视的我,实际上没有多少时间看电视。

长城平台”就算能落地,我想我暂时还不会为看这几个台“埋单”。

过去有人质疑我们联络发起16家媒体支持“长城平台”落地的签名活动,不是图出名就是受“中领馆”指使,怎么说呢?说实话,搏“出名”不是我所好。

名”于我来说, “出”与“不出”都无所谓。

因为“出了”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坏处就不罗列了),不出也不见得给我带来坏处(好处就不罗列了)。

我读这么多年书,多少算是有自知之明,知道“木秀于林”的道理;至于受“中领馆”指使,这个说法在21世纪,算是很弱智无知的笑话,一点也不好笑,更无必要上心在意。

所以,这半年多来,别人怎么拿这件事来说我,我都是眯眯嘴笑着说:我喜欢支持啊──这个答案是加拿大给我的底线。

至于作为媒体人,应不应该出面支持,或者应该怎样去处理更“媒体”些,我自信我还不至于不懂。

我知道,作为记者,我的报道应该中立;作为评论员,我的文字应该有个性,观点鲜明;作为总编,我知道我的上帝是读者。

本来,有相当大部分的读者,不反对“长城平台”落地,不惧怕来自中国的声音。

但2006年4月,却出现这么个现象,声音大的人硬被声音小的人盖住了,主流听到看到的,是声音小的那群人。

16家媒体支持“长城平台”落地的签名活动,实质只是开通了一个投票站,令意欲表达意见的支持者有个聚合的场所;与此同时,16家媒体鼓励反对者继续表达他们反对的理由。

说透切些,16家媒体在“长城平台”落地上,只起到一个信使的作用,谈不上鼓吹、煽动和颠倒黑白。

今年圣诞前夕,十名来自中国著名高校哲学或教育学的博士,联名呼吁中国民众慎对圣诞。

他们认为:“圣诞狂欢”是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性丧失后,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

西方节日在中国日渐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霸权。

他们一方面担心中国人把人民币放进美国人的口袋里,更担心美国人把他们的思想放进中国人脑袋里,为此建议中国政府出面干预。

十位博士担心“西方文化”在中国盛行,会将美国人的思想放进中国人脑袋,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性丧失,令居住在中国以外的华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中间亦包括加拿大某部分反对“长城平台”落地者。

有意思的是,那些反对“长城平台”落地者,昨天还担心“长城平台”的落地“是中国共产意识形态在加拿大社会的渗透,它们带来的不是它们所宣称的文化交流,而是共产主义的那种宣扬暴力独裁的那种理论。

它们将会在娱乐观众的掩护下,控制华人社区的意识形态”,但今天,当中国有博士提出立论基本相同的观点时,他们却竭尽嘲笑,大有“我可放火,你不能点灯”般霸道。

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在中国参与“圣诞节”狂欢,以及在加拿大收看“长城平台”,大部分都只是找“乐”,是享受生活的节目之一,远不必赋予如此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与政治谋略。

2007年,居住在中国的老百姓可以在圣诞节到来时,或火锅或红酒地狂欢,与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或电视或电台或互联网沈迷,这都是我们的福气。

进入信息爆炸的今日,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轮不到那些“高智商者”指手划脚地这般担心那般说教,道理就这么简单。

(木然)

源自木然博客“茶余饭后”:
http://blog.51.ca/u-6185/2006/12/29…bc%93%e6%8e%8c/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