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调查报告为中国的人才流失现象拉响警报。
报告说,过去近三十年里跨出国门的中国留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学成后选择回国。
回国比例小于三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说,从1978年中国放开留学政策到2006年期间,总共有一百零六万名中国人出国留学。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只有二十七万五千人学成回国。
也就是说,在过去将近三十年时间里,每十名出国留学的中国人中,只有不到三个人选择学成回国。
报告说,大批中国学子选择居留海外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在个人收入、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科研设施、以及总体生活质量上的巨大差距。
此外,报告也指出,中国相对落后的管理方式,以及腐败和裙带关系等因素,也是让中国留学生选择定居国外的主要原因。
事关安危?
这份报告的作者对中国媒体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材的过度流失必将会威胁中国的人力资源安全,并由此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安全。
留学不归=人材流失?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系教授赵永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份报告把留学不归和人材流失等同起来的立论方式代表了教育研究领域里面一种较为传统的观点。
这种看法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值得重新审视。
“也就是说,人材不归国,不一定就等于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没有服务。
实际上很多国家,比如印度、中国、爱尔兰等等,这些国家出来的人材,因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由于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实际上,很多在海外的留学生对于他本国的服务比他在国内还要方便一些。
” 赵永教授进一步指出,随着国与国之间信息、技术和资本流动的加快,人材所处的位置和其服务的对象已经不再有必然联系。
这种趋势不仅仅体现在留学生群体,而是适用于所有工作人员。
“比如说,日本在美国设立了很多的研究所。
这些机构雇用了很多美国人在美国本土工作。
但是这些人是为日本的利益工作。
在中国也一样,IBM、谷歌、微软这些公司在中国都有研究所,那么回到中国的留学人材也可以为这些公司工作。
所以说,人材的地理位置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
中国举措和改善环境
中国社科院的报告也指出,近年来,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
报告说,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时间,回国留学生总数为十六万人。
但是,仅仅在过去四年时间里,就有超过十一万名中国学子回国。
为了进一步吸引留学生回国,中国政府最近也推出一系列措施。
比如,中国一些大中城市先后设立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基金;中国教育部近年来多次组织留学生回国招聘团远赴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国纳贤;中国人事部最近制定一项计划,希望通过高薪、福利、住房和子女教育等优厚条件在2010年前吸引十五万到二十万名海外学子回国。
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系教授赵永认为,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材回国。
但是,中国的管理者致力提供的很多优厚物质条件未必是留学人员最看中的。
如果要增加对海外学子的吸引力,中国需要作出大环境的改变,创造有利于人材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
“比如说学术界,学术气氛的宽松、职称评定的灵活性、对学术严肃性的追求、反对学术腐败,也就是说,整个大的环境要作出改变。
而不是这些我称之为小恩小惠的东西。
” 此外,赵永教授还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在提供优厚条件吸引留学生回国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把海归派和本土人材不必要地对立起来。
同时,用人单位也要充份注意到留学生队伍中存在的良莠不齐现象。
(原题:中国留学生多不归国 后果和对策)
(记者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