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是否适合做特许经销商?” 一文中谈到在移民后的1-8年内会有三个时期特别想做生意.第一个时期刚着陆后一头雾水,到处碰壁,工作找不着想开店;第二个时期是第一次丢工作时;第三次是工作稳定几年后,眼见就那几个钱,可以爬多高一眼望到边,没劲想做生意.
此次接着往下谈.从第一次想做生意开始,重点谈谈做生意的困难,希望有共鸣,将如何提高华人社区的生意牌品及利润的讨论深入一点.
第一代移民将永远在两个文化间徘徊,始终在留与回之间挣扎.但移民最困难的阶段我认为是着陆后的3-6个月.前3个月伴着新奇,惊恐,两个眼晴忙不停地看另一种活法.心灵受到太多的撞击,尚来不及消化第一天的所见新的刺激又来了,所以3个月很快就过去啦.但是在着陆后3-6个月阶段,原来熟悉的还在思绪中,新的东西尚未成形,而新鲜感又过了期,此期心灵上的熬煎是最难受的.6个月以后呢,认识到哭也无用,骂也没人听,抱怨使心情更糟.无可奈何生活还得过.惭惭的也就适应过来啦.有人就有了做生意的想法.
对于做生意而言,它也有其最困难阶段.长点讲是第一年,短点谈是头三个月.对于大陆移民而言以技术移民为主,所以大多数人习惯了干活拿工资,可开店做生意有所不同,常常是前几个月要不断往里放钱,可一个月下来拿回家的没几个子.这时财政上的压力及更严重的心理上的压力来了.忘了起初的计划,浇灭了当初的热情,放弃了扩展计划.3个月下来如还不见进展,胜利大逃亡就开始了.
应付生意上的困难,首先要对做生意有个适当的了解.上次曾谈到不适合做生意的三种情况.所以开始前一定要对其难辛及长期性有深刻认识.还是那句话:要六思(三思再三思).
对不同生意的特点也要有认识.华人常做的几种生意特点如下:
便利店.这种生意拼的是时间和规模.换不换主人影响较小,所以买时要想好这种规模是否能满足你财政需要.多市的便利店最早由犹太人主导,然后是意大利人接手,随后是南韩人,现在看来中国人正在接管.
咖啡店,酒巴.快餐店;此类是管理型的.因为大多数的此类店单靠夫妻撑不下来,所以常常要请帮手.请人越多管理部分越多,请谁,什么时间请,请多少及请来如何安排都与管理有关.
餐馆.其实这个除了与管理有关外,还有很重要的技术成份,特别是中餐.如何让客人从你的菜里吃出不同,吃出特色是个厨技的问题.如你有此技,可以玩一玩”转机型”操作.发现在低谷的生意,买来靠特色将生意扭转.
上述几种是较传统的生意.另外现在因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很火爆但也很分散的生意就是进出口.此项常是因为在中国时从事某个产品的生意或国内熟人从事某项产品的生意而开始.第一站就是想打进Walmart,往往是屡败屡战.因为他们自己就在中国开厂或真接购货,对于此类的进货渠道已不感兴趣,然后退而求其次,自己开店.所以显得很分散,没有品牌.
当前海外华人经济的基本特点:在行业上高度集中,在资金上高度分散.现在大家最关注的仍是买个生意,赚个小钱养家活口.但是长期的发展必须要把零售的“连锁”起来,把零散的“规模”起来,把零乱的“标准”起来,最后形成华人品牌.
要达此目的至少要有两方面的发展.一方面是要有此地的小商业企业主协会的作用.此协会要想办法将进货渠道搞顺, 比如对一些常用商品的购单整合起来直接从中国进货.将购货的谈判力量加大,反映商会业主的声音争取最大利益.多市许多行业需要整合, 今去年股市一路走高靠的多是这种M&A,可我们却对整合提不起精神,真的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尾.另一方面是中国国内企业或大腕进驻将规模搞上去,带动周边小企业.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