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戴孝一万年,这是何等的承诺?当我重走中国西北角,经过羌族聚居地川西北茂县的时候,听说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山深处羌族的一支部落,至今还为他们祖先几百年前许下的一个承诺而日复一日地戴着重孝。
那里的妇女人人头上戴着“白孝”,被称为“万年孝”,历经数百年而未改,今后也不会改,以至于这支羌人也因此被称为“白头羌”。
对于这支部落,我充满了尊敬,也充满了好奇。
许下承诺的人让人尊敬,他们说到了做到了,他们的后人也追随他们做到了,历经几百年,经历几十代人,他们的坚持让人尊敬。
那么,究竟是谁让他们如此坚持的祭奠,每一天都不放松,要持续万年?这个人是否就是他们坚持万年的精神源泉?这是个怎样了不起的人,做了怎样了不起的事情,才会让人们这样纪念?
头戴“万年孝”的羌族妇女。
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一种让人血脉膨胀的力量,我在一名羌族向导的带领下进山了,去寻找那段往事发生的地方——修在悬崖上的、人迹罕至、原始壮观的黑虎羌寨。
我们从茂县县城出发,沿九环线向南大约27公里就到了黑虎小河与岷江的交汇处,过飞虹桥再向山谷深处前行,沿途都是峡谷峭壁,大约7公里山路之后,就到了黑虎乡政府所在地。
这一是一处河谷较开敞的坝子,海拔大约2000米,周围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地。
黑虎乡现有人口2000多人,其中99%为羌族,包括4个村和12个居民组。
几乎所有居民都散落在周围的山上和悬崖峭壁间,远远望去,碉楼林立,有碉楼的地方就有人居住,据说峡谷两岸共有88座碉楼。
高耸的碉楼,像英勇的战将,像忠诚的卫士,无声地诉说着历史。
黑虎羌寨有三个组成部分,细细数来,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山地上,有31座碉楼, 可以想像当年全寨羌人付出的劳力是多么巨大:鹰嘴河山梁上共有7座好碉,12座残碉,3座还有墙基的破碉;河谷台地上有3座好碉,4座残;黑虎将军寨有2座四方残碉。
现在正是花椒收成季节,黑虎羌寨里的妇女们忙着摘花椒
其中最壮观就是距离山下2公里的鹰嘴河悬崖上的碉楼群。
群碉如苍松般植根于鹰嘴河山梁上,背靠悬崖峭壁,在从河谷上望,直入云天。
据当地老人回忆,过去这里曾有近百座碉楼,大多毁于文化大革命和近年来的建设中,让人唏嘘不已。
这些碉楼都是用石头与泥土建成的多层建筑,下大上小、高大雄伟,睹其外观有四角、八角、十二角等多种结构,各层备有射击孔与了望孔,和平时能为百姓栖息之地,战时则自成军事单元。
这些碉楼最高的12层,高36米;
最低的5层,也有15米高。
最多有12角,有12面墙,各层都有窗口,窗口外小里大,每层用方木向四周交错辐射支撑,每层上下都用独木梯,一直上到碉楼顶部。
住在碉楼里的羌族人家
碉楼的正面对着悬岩万丈的鹰嘴河谷,背面对着羌寨和农家田园,右侧对山岗,左侧对鹰嘴河山梁。
站在鹰嘴河的峭壁上向外望,周围山坡上还散落着多处居民点,如哨兵般守卫着山谷。
在碉楼群中,我遇到了很多羌族妇女,他们的头顶无一例外地都带着白帕,这就是万年孝。
这里是黑虎羌寨,万年孝纪念的就是“黑虎将军”。
在今天的黑虎羌寨,流传着很多有关黑虎将军的故事
事实上,黑虎羌寨最早并不叫这个名字,而叫“黑猫寨”,汉代时这里仅是一支小部落,“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以狩猎为生。
唐代以后,农牧并举。
他们与其它族系少有往来,居占悬崖峭壁,常与来犯之敌强争,并多次击败敌人的攻击。
唐代中期,吐番常扰,以土酋居所为中心筑起了“邛笼”(石砌碉楼)。
到了明朝,族争日益加剧,更多的碉楼林立于河东与河西,起着御敌的作用。
相传明末清初的时候,寨中出了位大英雄。
他就是“黑虎将军”,羌名格鲁丛宝,汉名杨文武。
他是当时唯一能领导“黑猫寨”羌人英勇抗敌的英雄,其事迹被广为传颂,寨名后来也改称“黑虎寨”。
在那黑虎羌寨战事连连、血雨腥风的年代,英勇善战的格鲁丛宝16岁时就组建了一支羌威民防团,制作了滚木、雷石、驽刀、毒箭及杀伤力极强的火器,并在黑虎鹰嘴河台建造了异形多角群碉,共计88座。
格鲁丛宝利用机智的头脑,带领羌民战胜了不断进犯的清兵,保卫着黑虎峡谷乡民们的生命安全。
由于格鲁丛宝以黑色虎头帕为标志,故被当地的父老乡亲尊称为“黑虎将军”,那年他才19岁。
黑虎将军有勇有谋,流传了很多故事。
一次,他在铁油桶内放鞭炮(当地人叫“火炮子”)赶走了兵分四路的一支强大军队。
还有一次,他打造出一双一尺二寸长用椴木皮做的草鞋,将麦麸皮挤压成人粪的形状,虚构出一位巨人,活生生将来犯之敌吓得仓惶出逃。
但是,在黑虎将军22岁那年,四月初八的深夜,他被清兵买通的歹徒的毒箭暗算,倒在了他亲手播种的兰花烟地里。
噩耗传来,黑虎山寨的乡民们异常悲痛。
按照羌人风俗,如果死者属非正常死亡,其尸体不能进屋,且必须进行火葬。
但黑虎将军牺牲后,黑虎寨的儿女怀着敬仰的心情,含泪把他埋葬在了黑虎山寨主碉边那片茂盛的兰花烟地里,让他与青山相伴。
自那之后,黑虎七族在不同的寨子修建了七座庙,庙里塑有格鲁丛宝将军的泥胎金像。
黑虎七族所有女性自生至死,都要头戴一顶用白布做成的留有两端尾翼(形如两片兰花烟叶)的虎头孝帕,成年男子则头裹青纱。
族人议定,这种孝仪万年不改,如有不戴者会受到众人的议论和谴责。
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人违背当年的约定。
万年孝”已经成为风俗。
在山崖上一处林地里,向导带我找到了“黑虎将军之墓”。
据考古专家考证,其实从墓刻上看,这里应该并不是“黑虎将军”之墓。
但是黑虎将军已经成为当地的羌民们的精神信仰,他们依然宁可相信这就是黑虎将军之墓,依然每年来这里祭拜。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执着?如此有信念?终于,我从他们祖先亲手建造的碉楼上找到了答案。
在每个碉楼上,都有“凸起的直线”,从底部一直到顶部,这就是碉楼的“脊梁”。
“做人必须要像黑虎羌寨的碉楼那样,要有脊梁。
” 从小,他们就接受了这种“脊梁”的观念,在他们心目中,黑虎将军其实和碉楼一样,早已是脊梁的象征。
而他们自己,作为有脊梁人的后人,也要同样具有脊梁。
(村口树立的是古老的生殖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