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一篇关于日本的文章,里面提到“中国的GDP为日本的三分之一,人均GDP是日本的二十分之一”。
有朋友看到后表示怀疑:“人均差这么多我相信,GDP总量差这么多吗?我觉得该差不多了吧!”
中日GDP(国内生产总值)到底差多少并不难找。
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2004年年末,中国的GDP仅为日本的1/3,但2005年12月20日“突然” 达到了日本的一半。
日本学者说,2005年的“突然”上升是全国经济普查修正统计方式的结果,也和汇率的变化有关。
当然,我们的增长也是货真价实的。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日本的GDP为5万亿美元,中国约为2.6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日本的一半。
据说中国的GDP年底要超过德国,名列世界第三,还有预测说2012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
看来我弄错了,引用了错误的、过时的数据。
中国GDP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然是可喜可贺之事,作为中国人无疑感到自豪。
然而,高兴之余还是要关注到差距,日本在许多数据方面依然领先我们很多,不可漠视。
首先,GDP背后的能源消耗不同。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6%,其一次能源消费仅占世界的5.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4%~5%,其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的10%强。
钢铁产业是耗能大户,各国生产1吨粗钢需要使用的煤炭量相差很大,中国为1.5吨,美国为1吨,而日本仅为0.6吨;另外,日本每使用1000克油当量的能源,可创造出10.5美元等额价值,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7倍~10倍。
日本的钢铁业在产量方面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但是在高级钢材的产量方面超过中国,居世界第一,在钢材出口方面也居世界第一。
其次,日本的GDP大量投资于科研。
尽管近年日本综合竞争力后退,但日本的科技竞争力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科技研究开发投入的经费也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比德国、英国、法国3国的总和还要多。
1990年以来,日本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的研究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每万人劳动人口的研究人员数为全球之最。
科技大军的背后是对教育的重视,这方面日本也有诸多世界第一。
日本初等教育入学率为 100%,达到这个水平的国家还有韩国、瑞典、英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和意大利;日本中等教育入学率为99.5%,居世界第一,基础教育的扎实发展,造就了平均文化素质高的日本国民,成为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
日本取得这个成绩是多年努力的结果,早在1911年,6年义务教育的就学率便达到 98%;1947年,日本又将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
相比而言,日本的大学教育并非世界领先,但在亚洲名列前茅。
2007年 11月,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有多所高校入围,但内地高校的排名略有下降。
排名亚洲第一的是日本东京大学,全球排名为第17位。
北京大学由去年的第14位跌至今年的第36位,清华大学由第28位降至第40位。
另据统计,在日本,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
在财富方面,日本也有诸多世界第一。
截至2005年年底,日本持有的净海外资产总额为180.70万亿日元,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而且远远超过位居第二的瑞士(48.85万亿日元)以及位居第三的中国香港(44.23万亿日元)。
日本是全球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至2005年6月底,日本持有6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占外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的34%;中国为2432亿美元,占12%。
除了科技、经济,日本还有其他一些世界领先之处。
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日本的软实力—-国家形象也是“世界第一”。
2007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一项调查,27个国家不到3万民众评估12个主要国家,显示中国国家形象第五,中国继续在世界民众的心目中以适度的正面形象出现。
但日本国家形象却位居世界第一,高出中国多达12个百分点。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4%,与1964年的水平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不对国内森林进行商业性采伐,木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与之相对照,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8%,低于22%的全球平均水平,而且仍在进行商业采伐并出口,其中许多出口到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
2003年,日本女子的平均寿命为85.33岁,男子为78.33岁,均创下全球最高纪录。
日本男女平均寿命为82岁,已经连续多年名列世界第一,而女子平均寿命从1985年以来一直名列世界第一。
日本还是世界上较为廉洁的国家之一。
2004年3月,“透明国际”发布的《2004年全球反腐败年度报告》中,日本处于最清廉的前30个国家之列。
另外,日本是全世界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为0.285。
无需再列举更多容易让人头晕脑涨的数据了。
笔者去丰田、松下参观时,这些公司可以随口列举出许多他们占据的世界第一。
著名民间对日索赔人士王选曾就此撰文指出,中国人讲崛起,日本人讲第一。
当日本人瞄准了某个“世界第一”之后,就仔细考虑,制定计划,然后紧盯着那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接近目标,等那个 “世界第一”到手之后,才开始说。
对已成为自己“掌中之物”的“世界第一”,日本人说起来一点不客气,而且底气十足。
在日本人看来,还没有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不能说。
说了,可能招来更大的竞争风险,万一不成,还要被人笑话。
其实,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占据更多的世界第一。
1979年,美国学者傅高义出版了《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此书伴随着日本经济崛起的背景而使傅高义名声大震,但就是在“日本模式”甚嚣尘上的时候,泡沫经济、股市和房地产暴跌,日本陷入“停滞的十年”,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此消彼长,东亚终于出现史无前例的两强并存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外炒作中国崛起之风日盛,日本媒体冲锋在前,不断夸大中国经济的增长,不断夸大日本经济的停滞,而我们自己也常常因为以往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岛国的心理促使他们居安思危,这些耀眼的数据便是明证,证明他们没有落后。
其实,这些数据仅仅是日本强于我们的一部分,笔者记录这些绝非妄自菲薄,而是提醒自己,也提醒各位读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注:本文部分数据出自冯昭奎、林昶合著的《中日关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