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有关楼市的政策压力似乎越来越强,继央行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后,关于二套房的认定从政策上取了一个最严格的标准。
与此同时,有关媒体报道,临近年底,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地不断传来房价下跌的消息,多年来一路上扬的房价的“拐点”似乎就在眼前。
10月份,一度疯狂领涨全国楼市的深圳楼市就开始曝出房价下跌的消息;上海每周销售面积相比高峰时期也有所下降,成交均价下降了2000元左右。
11月份北京新楼盘开盘均价比10月份下降358元,房价半年来首次回落。
然而,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市民和开发商并不认可“拐点”的到来。
他们认为市场还是有着强大的潜在购买力在支撑房价的,而且房源供给有限。
问题是,目前的政策正在通过减少市场需求的方法降低人们对楼市的预期,这样的行政性调控对于已经市场化的房地产和正走向市场化的银行来说,能一直执行下去吗?而且,这样调控的目标并不是楼市价格的下降、而是所谓的“软着陆”,那么中国楼市真在调头了吗?
大众评判台
曹中铭:还有待观察
楼市“拐点”是否出现,不能仅凭一个月的数据来说话。
个人认为,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楼市影响的后续效应还有待观察。
实际上,多数老百姓买不买得起房子,才是衡量“拐点”的主要指标。
郝彬彬:为时尚早
两套房有细则了、成交量下降了、准备金率上调了、货币政策从紧了,直接收缩了地产资金链;严查违法用地,将打击囤地现象;廉租房扩容,缓解供求矛盾。
资金、土地、供求三大要素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同时发力必然使得房价不会再出现肆无忌惮的上涨。
但现在就说拐点出现为时尚早。
郝晋:长期上升趋势不变
无可置疑,有关方面近期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确对楼市降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国家政策背后的“真实面目”。
国家有关方面这么做只是不希望中国楼市的泡沫过大。
房地产行业未来将继续承担着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有关方面肯定不希望楼市冷却,而只是希望它能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
所以,所谓“拐点”恐难实现,只是上升过程中的一波小振荡,国内楼市未来长期上升的趋势是不会变的。
林永泉:拐点只出现在崩盘时
中国的市场向来容易走极端,好时极盛,坏时极弱,我不认为楼市会这么轻易地“软着陆”。
房价必定还会继续上涨,因为地价还在涨。
◆沸点特稿
笼统谈房市拐点没有意义
陈 晟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分院副院长
我觉得不能轻易去说什么“拐点”,相信目前只是整个市场普遍抱持观望态度使得房价增幅趋稳而已。
而拐点是要求持续往下的,我觉得从经济层面、需求层面上,目前还看不到整个房市向下的迹象。
对于目前的政策,包括二套房的认定、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金融政策,更多的是使投资过热的现象能够降温。
即便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来分析,这个举措也只是会对价值跟价格悖离得比较厉害的一些楼盘有影响,存在价格松动下滑的可能性。
但并不代表整体的房价会有明显下落。
舆论动辄提“拐点”的概念,我觉得倒未必是大家都在期待拐点的到来,如果拐点真来了,已经购房的人是会很伤心的。
我觉得是这样的,大家可能期待的是一种自住需求的春天的到来,随着政策的落实,调控效果的体现,自住者需求的春天确实越来越近了。
我觉得只要我们自住的需求更多地被满足,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让房地产的发展轨道在不同的制度下得到和谐共存,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而不是一味要求房价大幅下滑。
而不同的人群对房地产的期望要有不同的政策来解决。
自住者的春天来临,从某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成:他们可以买得到、买得起的房子,总价符合他们的要求;只要跟他们的收入或者是和GDP的发展水平相匹配,我觉得就是合理的。
价格向下的楼市就一定是健康的吗?我觉得不能这么说。
如果价格下调超过30%,系统肯定会受不了的。
所以说,笼统地谈什么房地产价格的拐点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区分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来说这个问题。
轻易提拐点,或者说不分市场地提拐点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