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治变得十分有趣了”——在谈论中国两会的“民主”话题时,与印度、法国、美国等媒体“迈向民主的步子”“民主是为了中国更快、更好发展”等评价不同,德国《时代周报》写下这么俏皮而又意味深长的一句。
“有趣”的现实针对,是“增量民主向社会底层的倾斜”使民主与民生合唱了一回主角——一线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一倍以上,基层农民比上届增加七成以上,农民工代表首次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既体现了执政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切,也体现了民意代表民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当然,多家外媒注意到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印度时报》还就此评价“中国愿意接受基层民主”、“发展社会层面的民主”。
长期以来,“民主”似乎是西方一些人士批评他人的专利,但中欧论坛创始人戴维·高塞特曾提醒国际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化,将有助西方政治学家发现‘民主’这一概念的更丰富内涵。”一年来,连一向抱有成见的外国人士,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正“向这个全球最大的政治组织引进更大的民主”,并进而在整个中国推进民主建设。
现实的佐证很多:全国人大开门立法、政协参政议政实效不断提高、党外人士被任命为部长、公共政策听证会制度广泛推行、尝试基层人民直选等,事事都引人注目。普通百姓政治参与的渠道也更加畅通,本届两会召开之际,一些都市报和网站为两会开辟的专版、讨论区不乏群众尖锐的批评文字,要求改进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新加坡《联合早报》甚至将“活泼的民间舆论”称为“可能是本届两会一大亮点”。
细心的国际观察家们更能够“理清脉搏”:一年前的两会,温家宝的报告就有一大段谈到民主改革;去年六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做了包含民主意义的重要讲话;中共十七大,总书记报告中“民主”一词竟出现60多次;而不久前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发出了“党必须更高地举起民主旗帜”的号召。
一个国际共识是:今年两会继承了十七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表现出的开明和创新”,在形成现代政府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透明机制等方面,政府工作报告都流露出“新意”。
确实,市场经济、文化进步、对外开放、公民社会、惩治腐败、网际网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推动着中国更显着地“提升民主程度”。民生话题往往也是民主话题,“凸显对民生的关切”,往往也就是“凸显对民主的关注”。
“民主之风正刮到中国每一个角落”。正如《欧洲时报》所言:相信本次两会将“如沐春风”般地将民主的文章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