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日本的毒饺子事件真相未明之际,上周一(8日)爆发的河北三鹿集团肾结石奶粉殃及10省婴儿大丑闻,再度重挫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声誉,有中国媒体用“食品安全的九一一事件”来形容丑闻的冲击。
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迅速报道了消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11日表示,消费者应停止购买和食用来自中国的婴儿奶粉。
中国官方前天公布,各地至12日共上报肾结石的婴儿病例432例,中国卫生部表示将免费治疗这些受害婴儿。
奶粉丑闻如何解决,给各界一个满意的交代,严峻考验着中国政府依法治国理念是否仅限于纸上谈兵。《食品安全法》还没有正式立法,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刚公布草案,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如何追究丑闻的刑事责任,目前还不得而知。
三鹿及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于事件说法呈现不一,不但让真相扑朔迷离,也可能削弱公权力的威信。
三鹿集团一开始坚持奶粉没有问题,后来董事长田文华12日表示,她在7月有向上级部门汇报奶粉发现问题;卫生部前天认为,三鹿在瞒报问题上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质检总局则宣称,他们是在9月9日才得知信息,并否认因为奥运而隐匿问题。
然而有网友7月2日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留言,表示三鹿在6月8日接获奶粉导致婴儿肾结石的投诉后,12日派人去医院探望,显示三鹿早在6月、总局在7月便应该知道问题的存在。
另一则7月31日的留言,是一名自称是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的人,医生表示最近一个月发现九起双肾结石的婴儿病例,怀疑是同一品牌的奶粉导致,希望调查。
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的留言答复是简单的:“请你向卫生部门反映此类问题。”
质检总局的这两则已经被删除的问答留言,都被网友摄影存证,并公布到网络上流传了。
与其他社会重大事件不同,奶粉丑闻影响面几乎涵盖各个社会阶层,所引发的民心动荡和反弹力度不言而喻。搜索这几天大陆的网站,就可以明显感受到民间对丑闻的悲愤;而且还出现怒极而笑的现象,用反讽、嘲弄手法表达对丑闻的荒谬及不满的文章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文章已经被屏蔽。
属于免检民族品牌的三鹿,刚在近日被中国几十家媒体联办的活动评为“30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品牌”;1月8日凭“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搜狐财经》12日的网上民调显示,超过93%的民众表示绝对不会再购买三鹿奶粉。民众更担心的恐怕是:还有多少国产产品正继续在利益链的勾结中危害生命?
中国在去年接连爆发食品安全丑闻,当局宣布从该年8月下旬到12月底,于全国范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政府当时说:“这是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
三鹿丑闻不但宣告了特殊战役无效,中国民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也再度受伤,更证明雷厉风行的专项行动无法根治体制性的弊端。
丑闻不但拷问着当局依法治国的决心,也将决定外界对其执政能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