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时报)“春晚”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难以解开的心结。自198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晚”成功,二十几年来“春晚”一直是中国人的年夜大餐。七十年代末生人的我,可以说关于春节的记忆都是和“春晚”密不可分的,春节和春晚已经成为了情感中最温暖的一隅。
移民加拿大后,在这个多元的自由国度里,虽然尽情享受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但是也不得不感慨于这里不再有“年味”的春节:春节已成为日历上一个特别的符号,过年的活动也只是打电话回中国给亲人们拜年,然后,生活依旧宁静。
对多伦多的春晚早有耳闻。一群事业有成的文化工作者,每年奔走于各界筹办春晚,实在令人佩服。而今幸得与高先生一见,少不了就此展开询问。没想到高先生实乃性情中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谈起他钟爱的理想与事业口若悬河。笔者遂发一想,何不从春晚作为开始,对高先生作一专访,让众多读者共同分享高先生的历程?于是有了如下访谈录(一下“鍏”代表记者佳鍏,“飞”代表高飞)。
鍏:高先生,作为春晚的总导演,是什么最初触动您开始筹办春晚的?
飞:(笑笑,很感慨地叹了口气)这要从我移民过来的整个经历说起。15年前我刚到加拿大,看到很多中国大陆新移民来到新地方,被陌生的环境改变。尤其是艺术工作者,无法以自己的专业为生,你知道,当时的移民面对的文化主要是当地的主流文化,中国文化不是没有,但是大多是粤语文化,大陆背景的普通话文化几乎就是空白。很多在中国从事文艺文化领域的移民迫于生计都不得不改行了。
其实我在来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为了养家,我可以做任何工作,刚来的时候很艰苦呀,连labor都打过的,什么衣厂、装修、餐厅、超市……我成立过艺术公司,想重拾本行做主持人,做文艺交流,但是在那时候的文化土壤里,这些根本没办法生根的,更别提成长了。当时只能转行做生意,做中加贸易,也做过旅行社,专门接待中国代表团,但是这些终究不是兴趣所在,也都无疾而终了。(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其实做的时候就已经觉得,这些都不属于自己,真正在我内心深处的是我挥之不去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那个时候华人小区文化生活很匮乏的,演出大多只是“堂会”式的聚会,这样的舞台对于专业艺术工作者是有很大的心理落差。参加演出的朋友们在中国的时候都是只登大舞台的,很坦白的讲,每次去参加演出回来总要有一个星期心里觉得很不舒服,有一种东西淤积在胸口,并且会持续觉得很难过。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想,为什么不在多伦多为众多的华人文艺工作者搭建、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这个舞台应该是高质量的、豪华的、能够与国内的舞台相媲美的,要建立一个属于华人大陆圈自己的文化平台,让普通话文化丰富起来、发展起来。
我们这些海外华人,个个都是带着梦想来到了海外,生活的压力使这些人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更加强烈,这从每次春晚的票总被一抢而空就能看出来。随着海外华人这些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对信息的要求也更高了,对演出的要求也在提高,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口味了,其实搞一台大型的春节晚会,也是海外华人文艺界向乡亲们的一次汇报、向各界支持的一个汇报。
“春节”是华人心中共同的情结,每次春晚演出的时候,台上台下的气氛都很感人,很多观众都是眼含热泪看完演出的。观众的认可对我们也是一个鞭策,让我们更加有激情也更觉得有责任去办好春晚。
鍏:可是我也听有些人说搞“春晚”是在劳民伤财,不如看中央台春晚,为什么您还要坚持每年搞呢?
飞:十几年来我从没间段过看央视春晚,但那感觉不一样,它离我们好远,我们海外华人自已的春晚可能节目和规模与人家有差距,但我们能触摸得到,乐在其中。
鍏:您刚才提到您的专业,那么您能不能谈一谈您的专业历程呢?
飞:说来话长。我从小就热爱艺术,十来岁跟着姜昆学说相声,又由姜老师把我送到了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做了文艺兵。1988年转业回到北京,进入中国铁路文工团,演话剧的同时和傅彪搭档说相声,合作了8年。出国前被中央台借调拍摄了《情系山河》《三国演义》等电视剧。在北京的那段日子里我还给中国十大导演之一的李新做过助手,拍摄过《荒唐阑尾》《省城里的风流韵事》等电影。那时是一边拍电影一边和傅彪到处走穴演出,所以说我对相声其实是情有独锺的,毕竟说了30多年嘛。除了说相声和演戏,我很早就在做影视导演了,我22岁就导过一部电视剧叫《恭喜发财》,由广州军区青年影视部拍摄,广东台播出,那时拍个电视剧可算是个了不起的事哪。来到加拿大以后还演过两部片子《大鱼小鱼》和《落鸟》。
鍏:这么说来您当时来加拿大之前在中国已经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了,如果不移民的话应该在国内的演艺界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吧?
飞:演戏和做导演是否会有造就,那不敢讲,但是在国内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应该说不会差,毕竟当年在一起导戏演戏的同事和朋友们如今大部分都是很有成绩的明星大腕了。更何况我当时有一定优势:出道早、涉足领域广,为人爱交朋友、擅交朋友,所以积累了很多朋友。除了导演、主持、影视表演和曲艺,在中国经纪人领域中可以说也是涉足比较早的,当时很多影视和大型文艺类演出在国内各地的联系策划工作我都经手过。
今年回北京看奥运,看到国内这么大的变化,真的很让我蠢蠢欲动。可是毕竟年纪大了,远离祖国的舞台太久了。看到过去的战友们很有发展,我由衷地替他们开心。假如……我这个人的性格不会说“假如” ,我是那种能够落地生根的人,可能是由于我内心深处的自负和骄傲吧。既然我选择了来到这里,就已经割舍了过去在中国的那一部分,我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现在生活很美满,每天工作之余能够在太阳房里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是我最大的乐趣。这也许算是另一种成功吧。其实只要有一颗平常心,把心态放平,做事、交朋友就都会很有包容力。
我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是个很传统的人,我热爱生活,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好手,你知道吗,我家的装修都是我自己做的,很有趣的哟!
其实在此我想借这个话题和很多新移民说,不要割舍不下自己的过去,大家到这里来开始新生活,只要扎扎实实,肯从头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好。
鍏:在中国也有这种情况,春晚年年办,但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每一届春晚都有各种评价。在这里我看到网上对加华春晚也有着各种议论,比如就有人对您说的“春节时一台晚会就够了”产生过质疑,春节晚会是应该百花齐放的,是什么使您这样说呢?
飞:呵呵,这个可是希望大家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说“春节一台晚会就够了”是想说我们华人的春节应该集中华人的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发出一个声音、打造一台有水平的演出。
海外华人观众毕竟有限,人力资源也有限,既然要做大型的文艺演出,为什么不把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呢?“社团联欢”和“春晚”是两种概念,“春晚”是一场奉献给华人的春节文艺演出,“社团联欢”是以聚会和联欢为主的社团活动,我不仅很支持而且每年参加十几场,这是不冲突的,并且我希望社团活动越办越好。
鍏:也有很多网友提出,春晚的演员都是老面孔,没什么新意,您怎么看待这种言论呢?
飞:老实讲,春晚真的是越办难度越高。我们海外华人毕竟资源有限,想要每期都换新演员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春晚”有没有新意,关键在于策划、编排和设计的创新。从中国请知名的演员来,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但是很快就被推翻了。春节期间也是国内知名演员们最忙碌的时候,从时间上就不大可能协调,其二是我们的经济实力也无法满足这个想法,所以请国内的演员对于我们来讲很不现实,做这种努力无异于浪费时间。索性咱们海外华人的春晚自己办,这个舞台就是我们海外华人自己的舞台,本着让海外同胞过好春节、给海外的华人艺术家一个豪华的舞台这个精神,让“春晚”成为我们海外华人自己的文化生活。今年的“春晚”要这样办,以后的春晚也要这样办。我们海外华人的业务素质其实很高的,绝对有能力打造一台出色的晚会!
鍏:我还看到很多网友倡导不要去看春晚了,并且对您和您的班底以及投资人抱怀疑态度,这个您怎么看?
飞:演出的好与坏,得让别人来评价。我只是想说我们有能力做好,搞演出毕竟众口难调,最好尊重大家的喜好。但是在这里我也想说,作为总导演,从宏观上对于演员和节目一定会有取舍,这样使我这几年得罪了一些人,他们可能会对我本人有看法,有不同声音很正常。我想通过这次机会对大家说,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在这里做事毕竟和中国环境不同,难度也不同,我理解大家的指责,为社区服务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我知道想要做事情就必须担待各种想法和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对于各种声音都要能够包容。
鍏:有人说你们办“春晚”肯定是有所图的,不赚钱谁能年年这么忙活呢?还有今年上半年的地震赈灾义演,主办方账目不清……
飞:对于这种言论我相当愤怒,而且至今耿耿于怀!不管造谣者是出于什么目的,我只想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荣辱是次要的,但是这些造谣者真的已经破坏了海外华人的凝聚力和信任感,让大家产生了信仰危机,如果祖国再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出一份力的时候,就很难再发动大家了。
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真的很让人失望。那次慈善义演中,我们的演职人员是凭着对祖国同胞的血脉亲情在参与这场演出,没有人会想到去发国难财。
鍏:有人说“春晚”和企业家们合作,商业味太浓了。您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飞:艺术寻求赞助和合作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从历史上看,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美第奇家族就是当时艺术家们最大的赞助人,为当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海外华人靠大家凑钱的形式已经很难满足文化发展了,与企业家的合作是我们海外华语文化发展的一条出路,而企业家与艺术合作,往往是出于爱心和对艺术的尊重,在经济上的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有人说他们通过与我们合作扩大了知名度,我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能够与我们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海外华人的文化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任何活动希望大家多给予一些善意的支持和爱护,把推动海外华人的文化发展作为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鍏:关于演员的薪酬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这几天我看到网上刊登了很多图片,其中包括演员演出后的庆功宴,很丰盛。已经有网友怀疑这是大家各自获利之后的庆祝。
飞:(大笑)我想可能这位老兄没吃饭馋了。没问题,只要您对晚会作出贡献,庆功宴就会有您的一份,欢迎加入!目前为止,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参加的演出还没有盈余过,但是作为导演不可能说不盈利就给演员光喝汤呀!这位网友仅凭一张照片就得出大家得到了利益这种结论,实在是太幽默了,有这么好的天赋,应该考虑学相声,我都想收他做徒弟了!
鍏:说了这么多关于晚会的话题,那能不能请您直接谈一谈晚会本身,今年的晚会都有哪些亮点?
飞:按理说,这么大的演出,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所保留,毕竟需要一些神秘感嘛。但是特定的情况要特定的处理,不给大家透露一些,大家怕被忽悠。那咱们就新事新办,来谈谈吧。
这台晚会亮点很多,第一个是舞台。以往办晚会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于春节,大家期望的是一个充满人气的、喜气十足的舞台,我们今年在这些方面都有体现。首先体现在对演员的选择上就区别于去年的精益求精,追求的是“高”、“大”、“全”,演员数量也增加到300多名,气势很大,调动了多伦多所有的大型文艺团体,大家一起连手制作。
第二个亮点就是多元文化,一位老侨领曾经和我讲过,“晚会不要总是自己人吹拉弹唱,一定不能脱离加拿大的本土文化”。这次的晚会我们就定位为文化多元的、融合性强的、具有包容力的“春晚”。我们在节目设计上加大了主流文化艺术的版块,选择了三个本土表演团体加盟,独唱部分请了两位北美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造诣的演员,他们除了演唱自己的保留曲目,还会每人演唱一首中文歌曲,在他们演唱的同时也有我们华人的舞蹈团为他们伴舞,还有一个本土的现代舞蹈团,他们会与我们中国的歌手合作,为中国的歌手伴舞。他们的舞者都很年轻、很现代、很有朝气,相信他们会带着活力和青春气息同我们一起过大年。
除此以外我们还邀请了学院派歌唱家为我们演出一些经久不衰的声乐作品,在这些本土文化节目的设计上,我们考虑了风格的立体搭配,从古典到现代,可以说能够满足观众对各种风格的喜好,对晚会也增色不少。他们的演出真的很不错,态度也相当认真,从与他们的合作中我体会到不但我们华人开始渐渐重视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本土文化也在开始重视我们,这是最令我感到欣喜的。
第三个亮点在于,今年我们加入了语言类的节目。很多观众认为一定要有相声小品“春晚”才够喜气,观众也才能够与演员充分互动,今年我们就照观众的意思把这一部分补上。今年将与大家见面的小品是我们自编自演的,内容主要反映移民生活,相信会让大家产生共鸣和互动。相声由我本人来说一段侯耀文老师的作品,以此表达我们对侯老师的怀念之情。对于他的英年早逝我感到惋惜,今年我回中国特地到八宝山去看望了他。1999年春节期间我曾经邀请过侯老师来多伦多,也是在这个舞台上演出,整整十年后的今天,有幸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的我真的忍不住触景生情。所以我决定选侯老师的作品,一是纪念侯老师十年前的那场演出,二是祭奠这位英年早逝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斯人已去,但是他留下的作品仍然能够带给人们欢乐,也算是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吧。
第四个亮点,那就是我们的华人演员。很多大家很熟悉的演员都加入到我们的演出中来。但是由于平时那些演出的舞台限制,这些演员很难把自己的拿手绝活发挥出来。今年我们把他们全部召集起来,配合灯光舞美、服装造型,大家看到的他们绝对是截然不同与以往的他们。而且我们在节目编排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演出中没有单独出演的演员,全部是采用版块的形式,充分整合大家的力量,本着 “整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的总和”这条规律,使大家的能量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的基调是“乡音乡情”的暖色调,充满了怀旧和思乡的情感。今年的这个尝试相信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整体效果一定很不俗。
第五个亮点是今年的戏曲节目,主要是地方戏,也是以版块出现,参加演出的都是专业演员,曲目也都是些短小精悍的大家熟悉的唱段,通过他们的演唱相信会让大家对家乡的怀恋和回忆有一个寄托,尽管曲目是大家熟悉的,但是已经经过了再创作的过程,还是会令大家耳目一新的。
总的来说,我们在一开始策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不同年龄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品味,在风格上作了精心的搭配,策划上把观众放在首位,在诸如领导讲话、节目衔接等影响观众感觉的细节上都作了巧妙的处理。以往会场最大的风险就是音响,今年我们专门聘请了加拿大本土一流制作公司来负责音响方面的工作。舞美方面比去年要求更高,应该说能够打造出华人小区前所未有的灯光舞美效果。可以毫不谦虚地讲,从节目到舞台,从软件到硬件,我们都实现了完美的组合。
鍏:哇,听得我都迫不及待现在就想看到演出了!这么精彩的演出,售票一定是很火爆吧?
飞:售票是我从来都不担心的问题。今年的广告宣传开始之后,已经接到了大量的订票,比去年踊跃很多。到现在我掌握的情况看,VIP票基本上已经售罄,总体上售票的数量已经过半。相信今年的晚会现场一定会非常热闹。
聊到这里,高先生接到晚会筹划组的电话,有事情需要他马上处理。简短的感谢和道别之后,这位导演就又匆匆出发,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