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中国足球、篮球运动员齐“发威”,“群殴”、打架、酗酒,这两项职业化程度最高的项目,再一次扮演了负面角色,再一次面对公众的指责。
正因为如此,在不少人眼中,中国一些职业运动员几乎就是低素质的代名词,这些本该成为年轻人的偶像,甚至是社会名流的职业运动员,为何被贴上低素质的标签,的确值得深思。
“我真的心寒了,我发誓,以后绝对不看球了。”在谈到申花球员打架事件时,一位上海市民在接受当时媒体采访时失望地说。另一位上海市民更是直言不讳:“太猖狂了,球踢得不怎么样,还都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
中国体育搞职业化时间幷不算长,但无论在场上还是场外,职业选手参与的打架事件却数不胜数。不仅如此,一些职业选手甚至是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甚至参与打假球等丑事,虽然如此,这些职业选手依然能拿高薪、住豪宅、开名车,过着奢华的生活。这种现象也说明,中国体育离真正的职业化还很远。
一些中国职业运动员从小从事竞技体育训练,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得可怜。而我国重成绩轻操守的体育环境,更是造成一些职业选手道德水准低下的外因。所谓无知者无畏,这些教育程度低下的职业选手经常会招灾惹祸,幷且做了错事后不知反思,更不会正确对待。
职业球员被贴上素质低下的标签,除了球员自身的不足、媒体的推波助澜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外,作为职业球员的主管部门以及雇佣球员的俱乐部,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毛剑卿打架事件发生后,我们看到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中国足协。但是谁都明白,中国球员、中国足球现在这个样子,足协和俱乐部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事件都画出了同样的曲线—从出事后护着你,到盖不住抛弃你。
中国篮协在本赛季公布了涉及球员、裁判、技术代表在场内、场外行为的《联赛处罚规定》,幷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进行了严厉处罚。与篮协相比,至少足协幷没有及时地对有关处罚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包括对裁判、教练在场内、场外行为的有效约束。
除此之外,在中国职业球员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俱乐部的职责也同样不可忽视。据记者了解,中国职业俱乐部大多不会对球员进行教育。而在国外,除了职业球员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外,俱乐部也会指导球员如何面对媒体、球迷和公众,所以,即使发生职业球员殴打市民的事件,俱乐部、球员也会有相对正确的处理方式,使极少数事件不至于危及俱乐部甚至整个运动项目。
当然,俱乐部的责任还远不止这些。直到现在,关于俱乐部老总为了胜利,或电话许诺、或干脆提着现金会见对方老总,抑或通过队中的某名球员给对方某名球员做工作之类的传闻仍不绝于耳。俱乐部如果不能起到表率作用,球员跟风也势必成为“正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