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月2日讯 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一些保守派媒体和政客宣称,在金融危机中首先下岗的应是“在美工作的外国人”(H1B签证持有者),全然不顾这些外籍员工同样是纳税人,同样为美国缴纳了大量“救市所需税款”这一事实。毕竟,对政客来说,美国公民的选票才是更重要的。
据悉,美国12家大银行共有2.18万持H1B签证的外国雇员,其职位遍及副总裁、公司律师、普通市场分析员和人力资源专员等岗位。这些外国员工平均年收入为9万美元,几乎相当于美国家庭平均收入的两倍。保守势力因此要求获得共获得1500多亿美元的救市资金的银行“要优先保证美国公民的工作”。
除放话要在裁员中“保护美国人”外,美众议院在总额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同样加入了“保护主义条款”: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新经济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持,其使用的钢铁产品都须“美国造”,除非联邦政府认定买美国货的成本远高于外国货。据悉,上述要求可能扩展到其他相关的领域。
除钢铁外,这个“众议院版”的经济刺激方案还规定,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纺织品必须为百分之百“美国制造”。美国商会指出,全球消费者有95%生活在美国以外地区,一旦其他国家针对这一条款采取报复措施,也只购买本地产品,那么,美国的众多企业可能会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
裁员时“谁先下岗看国籍”?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本来就遭受重创的金融业再度成为政客和媒体病诟的对象,继前些日子因“一边要救济,一边高额分红”而遭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口头批评”后,金融业是否在裁员中“照顾本国人”,也成了重要话题。部分保守派人士撰文要求这些昔日的“弄潮儿”向政府说明,继续雇佣外籍员工的“必要性”。
去年,虽然很多银行倒闭,但幸存金融机构为外籍员工申请签证的数量反而增加了近1000个,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强烈不满。现在,没人明确统计出到底有多少外国人在美国金融机构工作,也不知道在10万下岗金融工作者中有多少外国人。一旦失业,这些外国人很难继续“合法留在美国”。
美国公司雇佣外国人的最重要考虑就是,可以付给他们更少的钱。与此同时,有些岗位是美国人不愿干或者干不了的,这也给了在美国的外国人以机会。据悉,美国一年发放的工作签证数量(H1B)在8.5万左右。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合法身份”更成了让在美外籍员工寝食难安的“紧箍咒”。
除金融业因“玩火”及接受政府大量救市资金而倍受各界关注和抨击外,其他雇佣着大量外籍员工的企业(如信息产业)同样面临着“要不要优先确保美国人工作的问题”。比如,在微软宣布即将裁减数千员工后,一名美国联邦参议员公开表示,微软作为美国“龙头企业”之一,必须成为保证美国人就业的“典范”。
贸易保护主义后患无穷,损人不利己
如果说,先裁“外籍员工”的设想仅威胁到普通公民个人利益的话,那么上述“只用美国货”的要求明显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味道。连日来,加拿大和欧洲各界人士纷纷批评美国新经济刺激方案的上述规定可能引发“贸易大战”,其结果是让受金融危机拖累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华盛顿邮报》指出,目前欧洲和亚洲等地区主要经济体已相继宣布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美国企业正在争取从中“分一杯羹”。如果美国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向外界传递“保护主义信号”,那么美国企业将不可避免受到其他经济体保护主义的严重冲击,美欧间可能再次爆发贸易战。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最新也特别指出,1929年在经济危机中,美国把关税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结果是贸易保护主义者获胜,国际贸易出现灾难性的衰退。为了防止上述局面重演,20国集团去年年底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时曾专门就此进行了磋商,并同意当前不宜增设新的贸易壁垒。
由于上述议案在众议院讨论时,没能从共和党手里取得“一张支持票”,因此可以被看做是美国民主党人的政治主张。此外,美国国会内部还涌动着另一种让人担忧的“暗潮”,即利用经济刺激计划资金开展的采购活动,只能在签署了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国家间进行。如果这种设想变成现实,美政府将无法从一些新兴国家购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