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间谍被捕?央视美女方静的第4次转身

文章发布时间:June 12, 2009

今天,发展论坛的一条“CCTV女主持人方静可能是间谍!”的帖子把俺震住了,说这是“CCTV主持人阿忆在他的博客里披露的”:“不过,方静可惜,成一个新闻主持人不易,却从此没了未来。”“为便于谋取军事情报外泄,申请去主持《防务新观察》,终于5月12日夜晚被铺。”

而跟帖中的东方卫报则说:“据悉,5月份时,方静是间谍的新闻已经在坊间流传,但是立即有新闻辟谣,称这些传闻未经任何渠道证实,属于无来源的虚假新闻。”阿忆的这篇博文无疑又把这个传言推上了风口浪尖。

央视女主持方静到底是不是间谍,把群众们整得一头雾水,谣言满天飞。其实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回答,权威的声音都哪去了,央视女主持方静真的是间谍,也用不着 CCTV主持人阿忆用这种方式放出这个消息。此举不可取。是还是不是,权威部门直接发布消息即可,用得着让群众猜来猜去这么累吗?

曾经,有一篇报道这样描述央视女主持方静:她有可能成为一个歌星,有可能成为一名翻译或外交家,甚至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播音员,但是在三次转身之后,她成了现在的自己—-一名新闻主持人。

“间谍”?难道是央视女主持方静的第四次转身?实在难以理解,央视女主持方静究竟是不是女间谍?若是,她又是怎么成为间谍的?俺强烈要求权威部门早日给个确切说法!

曾拜师郭兰英
在1970年代,方静可是整个北京城家喻户晓的童星。从四岁左右,她就像模像样地捏着兰花指唱《白毛女》、《南泥湾》,她也成为那个年代北京胡同里茶余饭后最津津有味的谈资。

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看了方静的演出,大为惊叹,特意对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说了方静的情况。“民歌要后继有人啊。”李先念说。

时隔不久,郭兰英专程来到方静家,主动要求收她为弟子。“那时候她的嗓音条件特别好,音域也很宽,可以很轻松地唱到高C。”已经70高龄的郭兰英回忆说。在那个年代,郭兰英是中国乐坛独一无二的“老大”,“老大”主动跑到学生家里收徒,方静的名头由此可见一斑。

“她跟我学了近两年吧,如果坚持走下来,我还是很看好她的。”郭兰英这样评价方静。不过6岁的时候,在母亲的坚持下,方静离开了舞台。和很多学龄的孩子一样,她也进入一所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对于方静的选择,郭兰英至今还感觉有些遗憾。“假如让我预测,我觉得如果她一直走下去,未来应该是一条星光灿烂的路。”

放弃北外去北广
方静的学习生涯是从一个“神童班”开始的。在1980年代前后,全国都掀起造神童热,中国科技大学甚至开设了少年班,方静的班级就是一个聚集了各路神童的实验班。虽然是一年级,但有的孩子能流利地读报纸、有的孩子数学呱呱叫、有的孩子熟读唐诗宋词……方静这个“神童”语文数学都不成,只会唱歌。

因为入学前的“显赫名声”,在别的孩子学习、游戏时,方静总是被安排去演出。“虽然有掌声有喝彩,我却觉得不快乐。童年应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但我与其他同龄人几乎是隔离的。在舞台上,别人看到的是风光,而我感觉那只是一个牵线木偶。”

这种生活持续了很久,但却并没有太多影响到方静的学习成绩。1989年,即将高中毕业的方静被保送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不必再经过高考而被保送上名牌大学,这是莫大的荣誉。不过方静却放弃了这一机会,她选择报考北京广播学院。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同桌告诉我北京广播学院正在招生。”想到自己小时候经常去电台录音,于是方静也跑去报名。“那年‘广院’播音系在北京招收四个人,但一共有1000多名考生报考。”毕竟是唱过民歌高C的嗓子,还是保送上“北外”的高才生,方静一路过关斩将,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这丫头有点傻了吧?”很多人对方静的选择感觉纳闷。在那个年代,“北外”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学府,那里甚至是外交部选拔人才的首选。而当时的电视普及率并不是很高,播音员也远不是现在这么风光,在大多数人看来,方静是费了老半天的劲儿干了一件丢西瓜拣芝麻的事儿。

“我当时就是一股热情,就是觉得喜欢。”回忆当年,方静如此说。实际上,在正式进“广院”读书之前,她并不知道主持人究竟有什么意思,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将来很有可能要当主持人。

也许是从小唱民歌的原因,专业课的老师对她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的老师说她有特点,也有的说她气息不够,声音发飘,在播音上发展未必有优势。那时候,老师们更看好的是她的同班同学王雪纯、文清等人,不过方静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热情。1993年,她顺利进入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1994年,开始主持《中国新闻》。

不当播音干主持
刚到中央电视台实习的时候,方静做的是《中国报道》的采访报道,而她最终能进中央电视台,也是因为她出色的采访报道。可是进台之后,领导找到方静,让她做《中国新闻》的播音员。

方静有意推辞,理由是声音偏柔。实际上,她打心眼里不愿意做一个念稿子的播音员,她更愿意做类似于《中国报道》式的访谈。

方静找到领导:“我做不了。”

领导:“我说你行你就行。”

方静有些倔强:那我就去试试,如果不行你还得让我回去。

这一试就是6年,这6年的播音形成了方静冷艳的风格,也让她获得了无数赞誉。这期间,她三次获得国家级政府奖,1995年更是获得国际华语主持人金奖。

“一个播音员的职业水准会在她(他)从业的两三年内达到一个高点,调整到一个很好的状态。但当到达这个高峰之后,就会遇到一个瓶颈,很难突破。”2000年,被瓶颈钳制了两三年的方静终于找到了“逃离”的机会:她主动向领导提出去《东方时空》。

“我很想做一些深度的人物采访,我希望在对话中揭示人物的灵魂。”方静的梦想在《东方时空》得以实现,但她的第一次访谈就“丢了魂儿”。

“那是采访冯小刚。采访前冯小刚显然做了准备,侃起来滔滔不绝,我不知如何下嘴。就听耳机里导播跟我说:你插话,别让他说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打断他的话,那天他说起自己新拍的电影,兴致很高,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阻止他说下去,直到制片人从耳机里愤怒地跟我说:你不能再让他说了!”

“这是我做过的最糟糕的一次采访。”因为很难采访到冯小刚,所以片子几经修改还是播出了,但方静至今仍旧耿耿于怀。“因为我的原因,一个好的题材就在我手上废了,节目组那么多人付出的辛苦都可能付之东流。”

在经过了糟糕的“第一次”之后,方静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成为最好的。那段时间,她天天闷在家里看别人的访谈节目,国内的看完了,看国外的,就是要找到访谈对话的感觉。“我要引导嘉宾,而不能让他牵着我的思路走。”

毕竟做了8年的播音员,进入《东方时空》也让方静面临着从播音员到主持人转型。“播音员主要是完成传达的功能,更注重表达的技巧。而主持人则要提纲挈领,通过对事件的思考,实现完整的报道意图。”

虽然转型期很艰苦,但是在《东方时空》,方静终于回到了她最初想要做的事:当记者,做访谈节目。她一直想补上采访这一课,也终于如愿以偿。那段时间,她也在工作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时至今日,她仍旧保持着在《东方时空》时的工作状态:她每次都是自己写采访提纲和讲词,轻易不用编导代替,她就是要这样执拗地坚持自己的声音。

2003年,北京正值“非典”肆虐,方静主动提前结束了自己在美国福克斯新闻台的交流学习,回国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筹建。当年6月,她开始主持《焦点访谈》,这一时期,她冷静、理性的主持风格开始家喻户晓。

有人给她写信,“漂亮的方静姐姐总是那么忧国忧民,看电视那么久,什么时间能看到你美丽的微笑?”
方静本来也有绽放笑容的机会。1994年,杨澜离开了《正大综艺》,时任《正大综艺》制片人的辛少英找到方静。“你主持的节目很有观众缘,考虑一下接接杨澜的班啊?”

那时候,《正大综艺》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方静仔细想了想,最终还是拒绝了。“上《正大综艺》肯定比在《中国新闻》出名快,可我小时候已经出过名了,对出名没兴趣。”她不否认自己曾经犹豫过,可是在慎重思考之后,她认为自己做出了理智的选择。“文艺节目和新闻节目泾渭分明。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咱不是做综艺的那块料。”

org 放弃综艺节目的方静开始“顽固”地延续其冷峻的主持风格。在主持《焦点访谈》的同时,2003年至2006年,她参与主持《国际观察》,2006年开始主持《防务新观察》,在或者动荡骚乱、或者绑架恐怖的事件背后,她总能以自己严谨、理性的主持风格让观众看清事件的本质。

现在,人们更多地记住了方静在主持《焦点访谈》时的严肃冷静、严谨理性,记住她在主持《防务新观察》里的追问和刁难。“很多问题,你一听就知道是方静问的,她的风格是别人模仿不了的。”一位参加过《防务新观察》的军事专家说。–难道那时就早有预谋?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