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倒计时。
一
7月26日,英国科学家洛夫洛克病故,终年103岁。
他被评为世界第四疯狂科学家,前三位分别是爱因斯坦、达芬奇和特斯拉。
一个世纪如此漫长,他从蒸汽咆哮的帝国,行至数据澎湃的今天,履历上填满传奇。
他拥有多个博士学位,60余项专利,研发过血压计和热辐射,五十年代,他试图复活冰冻仓鼠,意外造出人类第一台微波炉。
他最伟大发明,名叫电子捕捉器,被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分析仪器。人们用它,终于可观察漂浮在我们世界的颗粒。
1971年,洛夫洛克带着电子捕捉器,乘船去南极,发现南大西洋的荒寒之地,空气中仍有氟利昂,一种当时广泛用于冰箱的化工制剂。
归来后,他在讲座上公开这个发现,促成台下两名科学家好奇研究。两人最终获得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
洛夫洛克并不在意,他离群索居,不计名利,不依附任何大学和企业,隐居在英格兰南部偏僻小渔村,世界只剩塞满仪器的谷仓。
晚年他醉心研究环境,《卫报》称他是“改变人类对地球认知的科学家”。
最近十年,老人频频示警:世界正“可持续性后退”,环境将“不可逆变化”,然而警示淹没在喧嚣和调侃中,直至他7月26日离世,直至他离世在一个热得诡异的夏天。
7月,NASA公布了全球热感地图,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燃烧(电视剧),代表高温的红色蔓延大洲,许多国家红到发黑。
在美国,40万亩荒地烤燃大火,堪萨斯州数千头牛高温死亡,多段公路暴晒开裂,视频中有司机在仪表盘上烤熟牛排。
大西洋东岸的欧洲,高温每一天都在刷新记录。7月19日,英国气温40.2℃,成为该国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天。往年7月,该国温度在20℃左右。
伦敦机场跑道融化,南部高铁铁轨扭曲,谷歌和甲骨文的数据中心同时宕机,报纸上,英国记者将高温称为“地狱之火”。
不仅仅是英国,热浪驾起战车,一路摧枯拉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最高气温的新闻让人看到麻木,全欧洲都在流火之中。
阿尔卑斯雪山的冰川崩塌,格陵兰岛的冰峰融化,驻守北极圈的科学家开始穿起短袖,抬头满眼炙热的阳光。
那里的冰峰曾被誉为地球上最冰寒的诗句,而今正成瘫软的烛痕。
野火吞没了波尔多葡萄酒的产区,热风驱散了凯旋门下的人群,跨境电商上充气泳池的销量一骑绝尘,人们浸泡在水中等待夏日将近。
然而,这个夏天注定无比漫长。在地球另一端,印度(专题)西北地表温度飙至60℃,巴基斯坦处处都在浇水降温。
6月,日本(专题)气象厅放置全国的941个气温观察站,已有338个报告了历史极值。这正值日本梅雨季,梅雨消失不见了。
7月,上海迎来最热十日,有人走在路上,皮鞋热到开胶,有人买活虾回家,路上虾烤变了色。报道称,这是1873年以来上海最热的夏天。
7月12日,全国351座城市中,近五分之一出现热夜,夜晚最低温度也超28℃,是2020年同期的2.86倍。
漫长热夜中,有南京网友发现,今年夏天热到蚊子都变少了。一切陷入燥热和沉寂中。
科学家称高温表层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而更深的根源,则指向那头一直追赶人类的巨兽。我们看不清它面目,却已感受到它炙热鼻息。
它一直蹲伏在洛夫洛克最后的时光中,而今终现端倪。7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称:目前的趋势将至少持续至2060年,我们只有适应。
伦敦帝国学院的气候科学家,示警得更为直接,翻译成我们熟悉的句式:
这是几十年来最热的夏天,也是未来几十年最冷的夏天。
二
1965年,美国壳牌公司高管,请教洛夫洛克:2000年世界会是什么样?
他们没等来期待中的科幻描述,洛夫洛克说“届时环境将恶化到严重影响你们业务的程度”。
那一年咨询他的还有NASA。NASA的问题则关于火星:如何判断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
洛夫洛克同样用环境解题,他提出:如果火星有生命,那么环境就会改变,大气成分就会失衡。
他用自家厨房的食品罐,拼装制成了第一代原型机。最终,那台机器被维京探测器送至火星,结论是没发现任何生命迹象。
然而,有关生命和环境的思考在洛夫洛克大脑中盘旋生长,他开始酝酿一个离经叛道的假说。
1974年,洛夫洛克正式提出盖娅理论。他认为,地球类似一个超级生命体,全球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能滋养万物,也能去除对她有害因素。
他站在了达尔文的对立面,达尔文认为生命要不断适应地球,而他认为一切是个整体。
盖娅假说,引发学界震动,《科学》和《自然》都对论文感兴趣,但无法通过同行评审。
最终,那篇论文发表在《新科学人》上,开篇洛夫洛克写道:
“一个东西,拥有如此让人敬畏的力量,需要有一个相称的名字来匹配。”
盖娅的名字,来自邻居小说家的建议,那是神话中的大地之母,温和且强力。
盖娅问世的同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布勒克,发表论文《气候变化:我们正处在显著的全球变暖边缘吗?》。
论文讲述了三十年间冰川融化,温室效应首次进入大众视野,他说,气候系统正变得癫狂,如同“一只被人类拿着棍子挑逗的猛兽”。
盖娅和温室效应,推动了二十世纪的环保进程,联合国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并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全球变暖。
在全球化的黄金年代,在二战后最漫长的和平时光中,各国终于放下纷争,联手安抚巨兽,并设立逃离它的倒计时。
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出台,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人们在争吵、纠结和博弈中,似乎联手跑了更远。
2012年,洛夫洛克一度道歉,“我可能出版了一些杞人忧天的著作,那些可怕的预测或许不会出现,我们的星球不会变成酷热的星球”。
那个燥热的未来,似乎只藏在电影《未来水世界》中。
无尽的烈阳、倒退的文明、被倾覆的世界都是想象。关掉录像机,依旧是平静的夏天。
三
巨兽的脚步声从两年前开始变得清晰。
澳大利亚的灰烬染黄了南美的天空,东非因为酷暑爆发蝗灾,马达加斯加陷入现代史上第一次“气候变化引发的饥荒”,而在西伯利亚,人们经历了荒诞的暖冬。
2021年,加拿大(专题)海岸线上出现大量烤熟的贝类,无人拾捡,散发着腐败的气息。
那年冬天,巴西罕见降雪,有市民兴奋地对着镜头说“我62岁从没见过下雪”。
然而,冷热很快就切换,2022年1月,整个南半球都陷入史无前例的热浪中。
季节变得越来越错乱。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长雪莉在声明中说:这是没有春天的一年。
洛夫洛克的预言书,再次被翻开。2006年,他出版《盖娅的复仇》,“我们如此滥用地球,它可能会调整回到5500万年前的炎热状态”。
他在书中预测:
到2020 年,极端天气将成为常态,造成全球破坏;到 2040 年,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将是撒哈拉;伦敦的部分地区将在水下。
这位百岁老人的最后十年,亲历了人类逃亡路上的混乱低效和分崩离析。
2015年备受赞誉的《巴黎协定》,其实在筹备提交的51页文本中,还有一千多个括号。每个括号都意味着:此处无法达成共识。
历经波折通过协议仅是开始,2017年,特朗普说气候变化是骗局,两年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科学家撰文称,“闻到了家园和梦想燃烧的味道”。
2021年,拜登(专题)宣布美国重回,然而没人知道美国会不会一直留在协议中。
全球变暖引发了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加重了能源危机,能源危机让各国更倚重化石能源,碳排放增多,一切如加速的黑色循环。
那些经过漫长商讨达成的共识,在猜疑、对抗和敌意中,微弱如萤火,并快速熄灭。
这是后全球化时代的最深危机,世界分崩离析,共识更难达成,最后的携手逃亡已难做到,巨兽正被人为加速。
2020年,洛夫洛克101岁生日时接受采访。他说:地球生物圈和我都已经走到生命的最后1%了。
两年后,他的预言完成,他的生命停在这个炙热的夏天。
他去世后,推特上许多人开始重读盖娅,并重看按盖娅理论拍出的电影《后天》。
电影中,温室效应导致的极端天气,让地球冰封,但最终的大冰河纪并未到来。
一切如同片名的隐喻,我们的今天决定着后天。
当今日我们足够谨慎和敬畏,后天或许会避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