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报告说加拿大有数十万儿童生活在贫穷线下。
这是一项混浠视听的报导。
因为在加拿大,没有穷孩子,只有穷家庭。
因为没有那一个孩子是自己住的。
这些报告所以要强调加拿大充满穷孩子,是因为要争取同情心,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标。
如果分析一下,今天的所谓贫穷儿童大多数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而其中亦是多数属於单亲家庭、亦即未婚妇人的儿女。
在十八、十九世纪,如果一个女人没有配偶而领著几个孩子,那是令人同情的。
这些妇人不是孀寡,就是被丈夫抛弃。
今天如果是一个妇人带著几个孩子,她们绝大多数是自己的选择,值不值得同情就是见仁见智的事。
今天的社会学家偏於治标不治本。
既然这些儿童已经存在,就要照顾他们。
同时「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主人翁」一样老套的话就被搬出来。
问题是,用他们的解决方式将使问题更益恶化。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未婚妇人在家中生养孩子?原因是这样的日子很好过。
因为她们不用出去上班讨生活、政府的钱就自动随孩子的数目送上门。
对於一些本身没有生产能力的妇人,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美国,目前的黑人社区中,七成新生儿童属於未婚妈妈。
他们因为家中无父,导致偏高的失学率、犯罪率,成为都市中的罪恶黑点。
现在少数有见解的黑人领袖已经发觉到问题在於政府发放福利金给「孩子的妈」这一个关键。
因为福利金是给母亲的,因此很多男人就在孩子生下后一走了之,反正政府会给钱,於是更多单身妈妈。
加上为了照顾「每一个」儿童,福利金是按孩子人数发放,因此一些女人就以生孩子为营生方式。
在没有这种福利政策之前的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社区的无父家庭不过三、四成,现在是七成。
请问,这样的政策是在帮忙、还是在破坏?而且这样的政策不止在黑人社区做下反面影响,在其他族裔社区中一样有负面后果。
特别是对於一些智商不高的妇女,努力生产似乎是唯一生存方式,对於世界人口素质的提高,更形日益下坡化的后果。
所以说,要解决贫穷儿童的方式,不但不是发钱,而且要杜绝这种鼓励女性以生产做为人生目标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