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记者陈湘编译报导/在中国,除了极少数情况,所有的财产保险的覆盖范围,是明确排除地震造成的损失的。许多四川人是在地震后,拿着保单到保险公司索赔时,才震惊地获悉了这个保险政策。在抗震救灾中,人们还发现,保险业‘捐得多、赔得少’的现象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问题在哪里?
索赔时才知道保险不保地震
洛杉矶时报6月24日刊登记者芭芭拉·戴维森(Barbara Davidson)的一篇报导,讲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国保险业暴露的问题和改进的希望。文章说,在地震灾后,作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一名客户服务经理,38岁的沈杰(Shen Jie,音译)走访了数十名投保人,他们的住宅和汽车在5·12大地震中被毁或受损。每次,他在记录完情况后,都只能摇摇头。
“对这些汽车和房子的索赔,我们不能给与任何的赔偿,这真是一种羞愧,”沈先生如是说。他在太平洋保险公司的绵阳分行工作。
在四川汉旺镇,一名地震幸存者在原来住家倒塌后的废墟前哭泣。在中国,除了极少数情况,所有的财产保险的覆盖范围,是明确排除地震造成的损失的。(资料图片)
为什么,这是因为,在中国,除了极少例外,在几乎所有的那些索赔案中,地震引起的损毁,是明确排除在财产保险覆盖面之外的。就像在加利福尼亚州一样,你要保地震险的话,就必须购买一种特殊的保险并支付额外的费用。按道理,把地震排除在承保范围之外的这种做法,要求保险代理人要向客户做特别和明确的交待。但律师和保险业界专家指出,许多地震幸存者没想到的是,他们费尽力气从他们倒塌房子的瓦砾中挖出来的保单,居然是一文不值的废纸。
重庆市的一名律师陈宇(Chen Yu,音译),主动在灾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他说:“许多地震灾民实际上保了财产险,但此刻却完全用不上。”他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在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不是那么清晰,所以直到他们拿出保单索赔时,才知道保险公司的承包是不包括地震损失的。”
洛杉矶时报的这篇报导说,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资料,截至到6月中旬,中国的保险业共收到24.9万桩索赔要求,他们大多数是因为个人财产受损。财产保险业迄今只支付了约相当2000万美元的赔偿金,其中大部分是付给那些工厂遭到破坏的公司。这只是财产风险管理公司所估计的灾区财产损失总额150 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的一个零头。在灾区,大约有300万栋房屋在地震中倒塌。
这次的规模7.9级的汶川大地震,集中在四川省内的山区,据说已经夺去至少8万人的生命,同时仍有约1万多人被列为失踪。
保险业监理部门说,人寿保险和各类意外死亡以及伤残的范围通常没有地震免责条款,但是也只有一小部分人买了这类保险。迄今为止保险公司对于这类索赔已经付出了2600万美元的赔偿。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说,如此小额的赔偿反映出了中国的西部农村生活水准的低下以及一般民众对保险事项认识的匮乏。在中国,只有不到总人口 12%的1.5亿人参加了某种类型的保险。不过,郝教授指出,如此小比例的保险人口,并不仅仅是因为收入水平低下,还因为中国保险业的推销人员和代理们造成的错误,因为他们常常将保险作为一种投资来推销,造成了民众对保险的错误观念。
“为了吸引顾客,一些销售人员大放厥词,或作出空洞的承诺,”郝教授说,“到了顾客真正要求赔偿时,他们才会发现,情况和当初保险代理告诉他们的不一样,因此,造成许多人不再信任保险。”
对此说法,多维社记者也注意到,中国保险业者也承认保险市场这种“轻保障,重投资”的不合理状况。据中国媒体报导,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副总经理施解荣近日就对记者坦言,近年来,保险业保费规模发展迅速,但是保险产品引导和推进市场的作用不大。特别是保险产品的结构发展不平衡,保障型业务占比降低,投资型业务占比上升。
中国媒体的报导还说,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24.9万件,已付赔款3.12亿元。其中,人身保险已赔付1.76亿元,财产保险已赔付1.36亿元。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保险业‘捐得多、赔得少’的现象明显。”作为我国巨灾保障机制课题小组的负责人,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在出席第三届上海保险论坛时对记者如是说。对此,徐文虎认为,消费者投保意识不强,是造成受灾地区保险理赔不足的主要原因。此外,保险覆盖率不高、保险额度不足、除外责任不清晰等因素都影响着保险业在灾区的理赔。
对于市场提出的“赔得少质疑”,保险公司的老总们显得十分委屈。天安保险董事长陈剖建表示,汶川大地震对于保险业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他向记者提供了受灾地区的保险损失分布模型:受灾地区含地震险的保额是6800亿元,不含地震险的保额是9700亿元,总保额达到了1.66万亿元。按照10%的赔付率计算,保险公司至少要赔出1660亿元。而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为7000亿元。
“保险业‘捐得多、赔得少’的说法并不准确。”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副总经理施解荣进一步解释到,地震理赔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他告诉记者,由于受益人无法确认、保单遗失、除外责任等情况,灾区目前的理赔金额比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业的理赔金额还会不断增加”。
在此次地震理赔中,学生幼儿平安保险(以下简称“学平险”)、校方责任保险成为众矢之的。一位刚从四川回到上海的同行告诉记者,一个遇难学生的父亲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保险公司根据合同条款仅仅支付了5000元身故理赔金。
“保额设置与客户情感无法匹配。”郝演苏指出,保险公司在设计开发产品时,应该充分考虑生命的尊严和底线。对于学平险条款规定的“5000元身故保额”,郝演苏表示不能认同。
天安保险董事长陈剖建则解释说,推出学平险、校方责任险的出发点是“广覆盖、低保额”,这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人均收入比较低,出险比较多。如果提高保额,势必会相应增加投保费用,一些地区的学生和学校未必能够承担。
暴露“保险当投资”弊端
洛杉矶时报的这篇报导说,如今,保险被当成投资来推销,加上保险又不能涵盖地震损失的这一事实,将进一步加深中国民众的一种概念,即认定保险是“宰人” 的、是“敲竹杠”。保险学专家郝教授说,排除地震损失的赔偿,起因于地震学者1996年在南京的一次会议讨论的结果。这些专家当时预测,在今后的10年至 20年内,中国将进入一个地震带的活跃期。这个结论并不是官方的正式结论,但是中国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之一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了解了这个信息后,就取消了承包范围包括地震损失的条款。其他保险公司也仿而效之。
两年后,中国的保险业监理会成立了。保监会要求保险业在他们的合约中要向消费者突出强调这种承包范围被排除的条款,但消费者利益组织说,极少有保险公司这样做。如今,人们希望,经过了这次大地震,事情至少会有所改变。
“我相信,这次地震将是保险业的一个转折点,”位于成都的四川东方土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董旭宫(Dong Xugong,音译)说,“在将来,社会将要求保险公司更好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包括要充分告知购买人的潜在风险。而许多保险的客户会更意识到他们已购买的保险所存在的缺陷。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烈的意识来保护自己。“
保监会没有立即应要求就此问题发表评论。一位四川省保险协会的女发言人也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保险公司特事特办
洛杉矶时报的报导还说,在地震发生之后,一些保险公司加快了对索赔的反应或加快了理赔的付款程序,而不再要求提供所有通常所需要的文件。
据中国媒体的报导也说,尽管不少保险产品都设有地震免责条款,但针对灾情,很多保险公司特事特办,加快了理赔速度,并放宽了地震理赔标准。
中英人寿、民生人寿免除所有产品中的地震免责条款,实行地震责任全部赔付。民生人寿对因受灾导致保单丢失的客户,提供无保单理赔服务。嘉禾人寿承诺及时赔付2000元以下的赔案,后期再进行理赔系统处理。
此前在5月16日,在保监会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保险公司要彻底查清灾区投保人员情况,制定详尽合理的理赔方案,区分理赔顺序和重点,不断完善服务方案,要在资金调集、通讯设施配备、业务人员支持等方面向灾区进一步倾斜,保障灾区保险机构提高理赔的质量和水平。在5月18日召开的抗震救灾专题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则提出,各寿险公司下一阶段是重点抓好保险理赔服务工作,要尽快研究制定周密、详细、科学、切实可行的灾害理赔方案。对于灾区一线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相关建议,分轻重缓急,逐一进行研究,需要明确的政策措施须尽快予以明确。
四川保监局此前曾要求,对于责任明确的要快速理赔,对于责任免除的要研究通融赔付的统一口径特事特办。对于被保险人报案的,无论是否是本公司的,均先接待,再转到相关公司。对于在查勘中遇到其他公司被保险人的,要及时通知相关公司。
据悉,对于受灾严重地区的客户,泰康人寿等公司给予延长保单缴费时限的优惠政策,以避免客户无法及时缴纳保费而导致保单失效。平安人寿实行固定期限内保单贷款免息、免收保单补发手续费的优惠政策。嘉禾人寿则允许异地出险客户就近理赔。
得到了赔偿不禁失声痛哭
洛杉矶时报的报导还说道,不管怎么样,地震依然使得缺乏保险意识的中国民众开始认识到了保险的保障作用。在成都的平安保险公司发言人陈永玲(Chen Yongling,音译)对记者说:“看来,我们在让这里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保险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同时,地震灾害也使得许多受害者认识了保险的重要性。”
42岁的王多云(duoyun,音译)在汉旺的的茶叶店被夷为平地。他说他知道有关地震的免责条款。这也是他拒绝为他的生意购买财产保险的一个主要原因。
王多云在位于绵竹的一个震后安置营地说:“我有一个朋友想向我推销保险,但我觉得保险是毫无意义的,是一种不公平的买卖。”
王多云还说,每年的保费倒是不多,,其中他记得几年前才是12元到13元,总的保费也才是大约相当1200美元。他说,然而问题在于,保险政策里面包括有太多的免责条款,包括地震免责和其他自然力造成的灾害免责。而这次四川地震发生地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地震活跃带,在1933年和1976年就发生过重大地震。
“所以,那种保险有什么用?”王多云断定说。结果,地震后由于没有保险的收益和帮助,王多云也和其他许多企业主一样,没有什么地方和办法来恢复自己的生意。很多人只有等待援助或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
不过,对于那些买了人寿保险的家庭来说,又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
34的何福琼(He Fuqiong,音译)一想到她的丈夫廖云龙(Liao Yunlong,音译)时,就会掉泪。她说,5月12日下午,丈夫沿着山路,从干活的煤矿走回家时,地震发生了,滚落的巨石和石块压死了他。
何福琼的一栋白色外表和红色瓦顶的房子也倒塌了。何福琼说,地震使她突然变成了一个带着一名12岁男孩的单身母亲。震后的“头几天,我只会不停的哭,我已经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了房子,没有钱,没有了丈夫。”
然后,她想起,三年前她和她的丈夫,用他们的全部储蓄,约相当1425美元给她的丈夫买了一个人寿保险。这个为期5年的合同写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支付给他们每年2%至3%的利息,在她的丈夫一旦去世时,就提供一笔相当于他们所存金额三倍的赔偿金。这对夫妇将这份5页纸的合同锁在了他们的衣柜里。
结果,由她的侄子从瓦砾堆中挖出了这份人寿保单。几天后,何福琼带着它到了保险公司的办事处。在6月份,在一名律师的义务协助下。保险公司付给了她相当于4300美元的现金。她把钱在了银行,留给儿子。
她说:“当我拿到了这笔钱时,我忍不住再次失声痛哭。”
巨灾保障机制提上议程
据中国媒体的报导,日前,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在出席第三届上海保险论坛时向记者透露,中国巨灾保障机制的研究方案已经提交给有关部门。”。
徐文虎告诉记者,巨灾风险不能由一家保险公司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国家协调建立巨灾委员会,并设立相应的巨灾基金。
中国保险业应该如何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如何增强保险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呢?国际上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呢?这些问题,随着汶川大地震后,暴露出的一系列新情况,促使中国保险业者更紧迫地检讨现有的保险政策,在国际视野下,在更大的范围内,改进和创新他们的保险制度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