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书,一面世就广受关注,首印销量即达15万册,网络点击数高居前列,国内外媒体也纷纷给以各种评论。尽管也有人认为书中存有一些偏激的、情绪化的表述,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存在分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热销和对它的热议已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一本书的骤然走红,透露了什么信息呢?
首先,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国力日盛,中国民众对自己国家发展道路、制度模式的高度认同,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民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国家逐渐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之路,尤其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综合国力的对比上有了显著的变化。中国民众,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有信心,他们不喜欢看到别人对中国妄加指责、说三道四。
西方一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只看到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而错误地估价了当今中国的主流民意,必然引起中国民众的反感。应该说,西方对中国的发展抱有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仍不见底的严峻形势下,他们希望中国 “拯救世界”;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中国发展和强大,特别是不愿看到两种制度、两种模式的竞争中,中国制度模式的逐渐领先,千方百计曲解、诘难中国,颐指气使打压、遏制中国,抓住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矛盾或者问题大做文章,要么对中国社会偏见误读,要么别有用心地挑拨误导。这种强权心理和霸权行径,理所当然会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懑情绪。
尤其让中国人不高兴的,是国内某些所谓“精英”。一个时期以来,国内一些“知识精英”、“媒体精英”只知鹦鹉学舌,对西方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奉若神明,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精神妄自菲薄,甚至随意调侃、解构。他们对中国的观察和评价,对一些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很少从中国国情和客观实际出发,也很少从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这种“言必称希腊、行必遵美国”的“精英”,既然缺少一种应有的中国主体性,自然也就越来越难以得到国人认同和追捧了。
《中国不高兴》的热销热议,折射出当今中国人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未来前途的关心。经过多年实践,大多数中国人深刻地认识到:看别人脸色行事没有出路,我们必须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主动维护自己的发展权利和利益;盲目跟在西方后面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前途,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在当今中国,这种民心民意普遍存在,而且愈发自信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