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发布“年级第一从牛津毕业”的视频后,朱朱遭到网络恶评甚至“人肉”,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学术媛”“微商”“学历造假”等等声音在她的主页里狂轰乱炸。一年之后,她面对网暴,无论是反击还是逃避,最重要的是达到内心的平衡。
在网暴事件发生之前,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出类拔萃的优秀和赏心悦目的美丽,会成为一个年轻数学博士,被恶意揣测和攻击的“原罪”。但事实就是如此荒谬和污秽。一个女孩高高兴兴地发布了她硕士毕业将要读博的纪念视频,有些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恭喜和祝福她,而是疯狂地去扒她的私生活,试图通过各种蛛丝马迹证明她“不是正经读书的”,看到她社交媒体上发了穿着丝绸睡衣的照片,就认为她画风很“微商”,扒她的简历,试图证明她“学历造假”,甚至有人直接发来本科的数学题,让她做题“自证”,而这一系列的操作,无非就是为了给她贴上“学术媛”的羞辱标签。
我们无从得知,一些人为什么会对网络上的陌生人,抱有如此强烈的敌意,或许是无法抑制的嫉妒,或许是狭隘带来的怀疑,但其本质都是刻板印象带来的扭曲恶意。他们在自己脑子里塑造了一个数学博士的形象:相貌平平,生活单调,言行拘谨,而一旦发现有人不符合这个形象,就感觉自己的既有认知受到了挑战,应激性地产生各种歧视和偏见。诸如,女博士不可能这么年轻漂亮,喜欢花钱、爱打扮的女性不可能潜心研究学术,她肯定是动用了什么手段,走了什么歪门邪道等等。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有点怀疑精神没有错,但将毫无根据的怀疑当成事实一样散播,并且化为攻击和诋毁他人的“利刃”,甚至形成了线下的骚扰和威胁,这已经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并且威胁到他人人身安全了,是不可容忍的违法行为。
关于如何防范遏制网络暴力,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各方各界也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正如线下的暴力行为无法完全消除一样,想要彻底将所有网暴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是过于理想的状态。活在当下这个网络深度渗透生活的时代,为了降低网络暴力的危害,每个人都需要提高和锻炼自身防范网络暴力的能力,而朱朱对这一事件的回顾和总结,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在网暴发生的当下,她冷静理性地通过可以出示的证据,回应一些诋毁和谣言,之后也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质疑,并且指出一些言论背后的性别歧视、刻板偏见、女性凝视等种种不良现象。她选择以战斗的姿态、严谨的态度去回击网络暴力,同时以强大的心脏去抵抗其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在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之后,她也积极向外求助,并接受心理援助。而她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条件,所接受的教育,无疑也为她更好地处理网络暴力提供了助力,而这些方法,其实所有遭遇网暴的人都可以参考。
同时,她也提出,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不去理会,不去回击,既不掉入“自证”的陷阱,也不陷入“不能自证”的陷阱,选择自己最能接受,对自身生活最好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情绪,维护自己的权益,始终维护好自己内心的秩序,不要因为他人的言论而摧毁自己的生活,增进和家人、朋友的联系,加强社会支持力量,该投诉就投诉,该报警就报警,相信正义的力量。少一个人被网络暴力所打倒,整个社会也能多一分击碎恶意的勇气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