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三鹿董事长:奶粉事件前检出相关问题

文章发布时间:September 13, 2008

9月12日,石家庄和平西路539号注定不会平静——这是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三鹿集团”)所在地。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卫生部9月11日晚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目前被称为“肾结石事件”。

经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调查,奶粉受到一种叫做“三聚氰胺”——在业界被称为“假蛋白”的化学品的污染。

傍晚6点,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终于回到了这里——正处于“肾结石事件”风暴眼的中心。她对本报记者做出了事件爆发后的独家回应。

在记者的追问下,田承认:“我们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前,已在内部检测出了相关的问题,我们也就检测结果跟有关部门进行过汇报。”但是,对于在内部检测之后为什么没有采取紧急的补救召回措施,田不愿意做进一步的解释。

“这次的事情,是原料奶的收购过程中有人在谋取非法利益,我们检测非常严格。”她再三声称,自己与企业是清白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则告诉本报记者,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讲,包装是否导致污染,工厂作业环境是否污染,或者在奶源环节甚至饲料就已添加违禁物,都还需要认真调查。

目前,由卫生部、公安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事件联合调查组,已到三鹿集团和检验机构等相关机构收集资料、采集样本,并到医院查看患儿病情,指导医疗救治。

据石家庄市政府发布的消息,“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至截稿时已传唤78人进行调查。

而事件背后真正凸显出的,是极速发展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在急功近利中,整个产业链利益的畸形分配:跑马圈地的粗放扩张,不计成本的奶源争夺,企业对奶农利益的挤占……

三鹿7月已知情?

9月12日,三鹿集团总部来“讨说法”的受害婴儿家长,前后有上百人。在厂区的另外一侧,工作人员一直在对购买三鹿产品的消费者进行退货登记工作。

董力军是河北保定的一位农民,他的儿子现在已经10个月了,喝三鹿奶粉已经有8个月了,他说:“图的就是个信赖,这是自己家周围的大品牌。”今年7月30日,他的儿子住进了北京儿童医院,医生的诊断是“肾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此,他们家花费了1万多块钱了,在儿童医院住了6天院医药费 5千多,因为奥运期间,其他车辆不能进京,他孩子从保定搭乘120救护车进京也花了两千多块钱。

“其实他们(指三鹿)早就知道这个事情,有一个三鹿的业务员在7月初就到我们村去过,但是问完情况后就走了,再也没有什么回信。”他说。

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对本报记者说:“我刚跟卫生部、省里的、市里的领导汇报了相关的情况。今天领导决定,关于这个事情的最新情况,先不由我向外界通报,在适当的时刻一定会给大家进行解释。”

在记者的追问下,田承认:“我们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前,也在内部检测出了相关的问题,我们也就检测结果跟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但是,对于在内部检测之后为什么采取紧急的补救召回措施,田不愿意做进一步的解释。

祸起奶源?

在今年8月1日,三鹿集团已经查出问题奶粉污染真相: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从而造成婴儿患肾结石。

根据三鹿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苏长生的分析,目前对奶制品中蛋白质的监测,并非直接检测蛋白质,而是根据氮的含量来推测蛋白质的含量。而三聚氰胺里含氮,添加后,可能导致监测指标上蛋白质含量增加。于是,奶农把三聚氰胺加入鲜奶之中。三鹿奶粉又是以鲜牛奶为生产原料,从而导致奶粉中也含有三聚氰胺。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从奶农到中间商到加工厂,其实都存在添加可能。”

据他介绍,奶粉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料乳验收、过滤、高温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冷却、包装、装箱、检验成品等环节。其中,高温杀菌前和包装前都可能添加。

不过,他认为,污染源于奶源的可能性很大。

据他介绍,三鹿的奶源绝大部分由集团下属的奶场供给,这部分奶源有三鹿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质量可以控制;同时,三鹿还有小部分奶源来自奶农。这部分奶源有的直接由奶农交送三鹿,有的经由“奶霸”转交厂家——奶源质量无法控制的正是经由“奶霸”转交的部分。

“‘奶霸’就是奶贩子,他们经常强行收购奶农奶源,再添加各种水、添加剂,造假,我们就给他们取了这个名字。”王丁棉说。据悉,这种奶霸在陕西、甘肃、黑龙江、河北等地较多,在广东、福建等地较少。

据罗云波介绍,三聚氰胺的初端产品价钱很低廉,而其添加又能带来莫大的表面蛋白虚高效果,自然有各种渠道向农民推荐,“有的农民可能知道实情,但有的可能使用过,却并不清楚有害无害”。

“牛奶是最娇嫩的原材料,对奶粉而言,奶源至关重要。”雀巢中国公司发言人何彤说。据悉,奶粉加工工厂与奶源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仅如此,奶源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4度低温。

据了解,三鹿绝大部分奶粉工厂在河北境内或者河北周边省份,只有少数工厂分布在其他地方。至于哪些工厂负责生产了这批受污染的奶粉,三鹿方面拒绝透露。

另一至今无从解释的是,如果是奶源问题,为何三鹿其他奶粉产品没有公告出现类似问题?

为何添加“假蛋白”?

引起这场风波的,本是与奶粉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三聚氰胺”——在业界一度被称为“假蛋白”的化学品。

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几乎无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这也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行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向本报介绍,不法分子的“原始驱动力”在于这种有机化学品添加进蛋白粉或奶粉中,能够造成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假象。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饲料研究专家常碧影以具体数据说明: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的最大特点是含氮量很高,达66%;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三聚氰胺,会使蛋白质测定含量虚涨4个多百分点。而其成本很低,“有人估算过,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1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

“这是全行业的一个‘脓包’,这次很不幸,被我们三鹿给挤破了。”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三鹿集团奶粉事业部的一位员工终于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位员工说,“绝对是奶源出的问题,我们收购奶源的渠道非常广,收上来的奶源的质量也许会参差不齐。”

9月12日,本报记者联系上了三鹿集团位于外地的一家生产工厂的老总,这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三鹿集团到生产厂从收购到生产的“奶户——收奶员——奶站——生产厂”整个链条。

“你可能觉得我说得绝对,但是我告诉你,这就是奶源出的问题。”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奶农在向收奶员卖奶的过程中,可能会添加各种物质,以增加原料奶的重量和色泽,而这两种情况中,主要还是增加重量,但是直接加水会让原料奶变得稀薄,一看就看出来了,但是水和三聚氰胺一混合,就可以调和出奶的色泽和质地,这看上去就像我们搅拌石灰粉是一个感觉。而奶户的奶交到奶站后,奶站向生产厂出售的时候,同样有可能发生此类情况。

“我们现在并不是在这里冤枉和栽赃给奶农和奶站,一个这样的情况我们亲眼看见过,二是现在饲料等各种东西都在涨价,奶农的养牛的成本也很高,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动机。”

奶源背后的利益链

“这次是通过终端反馈回来了,其实之前就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被抓现形的陕西杨凌牛奶掺假事件。”刚从内蒙古回到北京的李兆林说,他经营着一家专门提供奶源的公司——奶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称“奶联社”),伊 利为奥运会提供的专用牛奶奶源就来自于奶联社。

身为奶源供应商,李兆林了解奶源收购环节的诸多弊病。“其实大家误会了奶农,真正的毒瘤是非法的收奶站。”李兆林表示。

据了解,大部分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来源,除了旗下自营的牧场提供的奶源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奶农。这部分往往通过收奶站来实现。而收奶站则身份多样:有的收奶站属于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所有,有的收奶站属于私人投资。

“奶农牵着奶牛来到收奶站,一头牛,多少公斤牛奶,记上账,然后奶农就完事儿了,牵着牛回去。接下来,收奶站上场,加水、蛋白粉、脂肪粉……,最后送往乳制品加工厂。”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描述了一轮奶源掺假流程。

“现在的不法分子很狡猾,他们知道相应的比例,有相关的称量仪器,乳制品加工企业有时很难检验出来。”李兆林说。

据他推测,由于添加了太多水分,稀释了牛奶原有的营养成分,为了检验合格,这些不法收奶站才会添加蛋白粉、脂肪粉等材料。

此前,业内有传言称,收奶站每制造一斤假奶,成本只有0.4元。对此,李兆林表示,不清楚假牛奶制造成本,不过他相信这个成本不会高。他举了一个例子,正常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约在3.0%-3.1%,即使添加等量蛋白质成本也不高。

石家庄华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也从事收奶活动,该公司一位马姓人士告诉记者,三鹿事件的根源在于“奶农已经被厂家压榨到无法生存的地步”。

他举例道,现在一头奶牛一天至少得吃40多块钱的料,一天才能挤30公斤奶,一公斤牛奶也就卖个4块多钱。再加上牛防治病、人工费等开支,农民基本已无利润。

为了使自己的牛奶多卖些钱,当地的奶农就开始普遍往奶里掺水。但是变淡的牛奶很容易会被奶站测出来——当地的奶站通常通过测定氮等元素的含量来给牛奶评级(这些指标的高低和牛奶蛋白质含量高低呈正比)。

后来,当地的农民就开始学会往牛奶中加尿素、甚至氢氧化钠等物质,以提高氮等成分的含量。最后终于发展到掺杂三聚氰胺——一种很难被查出来的物质。具体是谁教会了农民掺加这些物质,则未可知。

扩张带来管理隐忧?

三鹿一位负责牛奶收购的陈姓经理告诉记者,这个行业没有标准化,企业和农民直接打交道,把关难度相当大。在最近奶源涨价很厉害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问题。

这让人迅速联想到2005年,光明乳业在郑州爆出的“回收奶”事件。当时,过度快速扩张的光明因管理跟不上,而爆出“回收奶”丑闻。

无独有偶,三鹿近几年扩张速度也是不俗,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据三鹿集团网站介绍,自1993年起,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在短短几年内,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30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2006年6月15日,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一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

不只是奶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语气肯定,“这绝对是原奶环节的问题。”

胡的笃定,缘于一年多前就开始在食品领域关注“三聚氰胺”。那时“三聚氰胺”曾在“宠物毒粮”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7年上半年,美国发生多起宠物猫、狗中毒死亡事件。当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从江苏和山东两家公司出口美国的部分小麦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检出三聚氰胺成分,并初步认为宠物食品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导致猫、狗中毒死亡的原因。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饲料研究专家常碧影当时接受采访曾指出, “三聚氰胺不是饲料原料,也不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物。” 9月12日,记者从河南一家蛋白粉销售企业总经理处得知,此前行业内确实有往蛋白粉或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情况,特别是饲料,有的厂家已添加十多年。

在“毒粮”事件后,政府批捕了有关企业负责人。从那时起,三聚氰胺在食品、饲料中的添加行为被严查,有关检测标准逐步出台。上述河南企业总经理称,“毒粮”事件后,企业生产的植物蛋白粉,都被要求送到质监局严格检测相关指标。

但罗云波指出,整体看,对于该种物质的检测“比较难”,也很费时间,并不能立即出结果,同时一些地方也缺乏检测这种违禁物的专门仪器。

作为代理三聚氰胺的经销商,广东鑫镁化工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在供应这种化工原料时,都严格标明了只限工业用途,绝对不可能有食品的用途。但作为供货方,他们很无奈,“企业即使买了,但具体做何用途,我们并不清楚”,该人士指出,关键还是要在食品环节加强监测手段。

采访中,一位食品安全专家痛心地说:“‘毒粮’事件后,他就隐约感觉食品要出问题,但没想到这么快!”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