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至今仍然坚持其自先秦以来就信奉的“以戈止武”的原则:中国向不讳言,其出口的武器确实是可以用于战争的,但其最终的目的则是为了维护地区安定、维持地区军事力量平衡、防止战争的发生。中国政府只向主权国家出口军品,不向非国家实体和个人出售武器,而且要求军品接受国提供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的证明,承诺不向第三方转让从中国进口的武器。
军火贸易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之一,是许多国家获取经济利益、保证本国军事工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遭遇罕见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具有武器生产和出口能力的西方国家更是想方设法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今天,全球军火市场已经重新洗牌,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军火市场的新宠。与此同时,一股歪曲抹黑中国武器出口、将之与地区动荡甚至恐怖分子联系起来的报道,就不时出现在西方媒体上。
5月18日,盘踞斯里兰卡多年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被政府军击溃,长达25年、致使10万多人死亡的内战终告结束。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这一重大新闻时,再次将中国武器与这场内战联系起来……其中炒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的歼7战斗机,称正是依靠机动能力强、火力强大的歼7战机,斯政府军才得以从拥有先进海空武器的猛虎组织手中夺回失去多年的制空权。
事实上,西方媒体对中国武器出口的高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与其说是其出于对战争地区的关注,不如说是其对中国武器出口势头上升、甚至将撼动西方军火交易优势的担忧和无奈。
传统上,美、英、法等国一直是世界上主要的军火出口大户,同时也借此加强了对武器进口国的政治控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开始将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武器推向国际市场,西方国家切实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武器的竞争压力。更令西方感到忧虑的是随着中国武器制造水平的提高,中国出口的武器的先进程度也不断提高。
正是在最近一次巴黎航展上,中国首次向外界推出了对发展中国家极具诱惑力的新一代国产战斗机歼十。目前,巴基斯坦、印度、委内瑞拉、印尼等国已明确表达购买意向。此外,中国的HQ-9导弹、先进雷达、以及突击步枪等也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青睐。
事实上,无论在任何阶段,中国出口的武器,基本上都是以防御性常规战术武器为主:自1960年代起,中国就坚持核不扩散的原则,中方婉拒利比亚方面购买“小核弹”的要求还曾一度成为国际上流传的传奇故事。
由于防御性常规武器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因此,中国出口的武器也就拥有了“价廉物美”的鲜明特色:1996年,一架俄罗斯米格29战机的售价为2500万美元,而一架中国产F-7M战斗机的最高售价仅为450万美元。
中国的出口武器很多沿习的是苏式装备的套路,而多数发展中国家也是苏联武器的使用者,因此,用户在购买中国武器后不仅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其后期的维修保养也相对容易。另外,中国的武器出口也有“交易方式”灵活的特色。与西方国家在对外出口武器时,基本都要求现金支付不同,中国愿意在武器交易中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从而大大缓解了发展中国家在军费支出方面的压力,比如:赞比亚希望用铜与中国结算;津巴布韦则在试图说服中国用锌和铝来交换中国军用飞机;肯尼亚甚至是在和北京进行“用其领海内捕鱼份额来交换中国军用装备”的谈判……
中国武器出口不会附加任何额外政治条件这一特点,也是中国在国际军售市场上拥有特定份额的一大主要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武器出口方面有很高的政治门槛,比如会动辄以人权、专制等问题为借口对第三世界国家百般刁难。而且,更让第三世界国家忌惮的则是,如果武器接受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任何问题,所购武器的零配件供应就有随时中断的危险,大笔资金换来的先进武器随时可能变成废铁。
尽管美国一直指责: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了包括导弹、飞机、军舰和坦克在内的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导致武器进一步扩散、增加了南亚的不稳定性。但日前据美国《布雷登顿先驱报》报道,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财力被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大为削弱的奥巴马政府,已主动请求中国向巴基斯坦军队提供培训和军事装备,帮助巴政府军打击日益猖獗的塔利班政权。
显然,即使作为竞争对手,美国也在用实际行动承认,中国以戈止武的对外军技合作,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南风窗》杨晓天/文)
中国造武器在巴军打击塔利班入侵者的战斗中经历了实战考验,也曾有多辆“阿尔扎拉里”主战坦克在战斗中被击毁。
中国武器在斯里兰卡政府平定内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图为使用中国五六式机枪的斯里兰卡政府军,下图为斯里兰卡政府军装备的551装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