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六旬新移民在加拿大学英语的酸甜苦辣

文章发布时间:July 28, 2007

两个女儿出于孝心,为我们老两口办好了移民手续。

可是我们却向她们提出了条件,到加拿大后必须有事做,否则就不来。

女儿说,“妈妈帮我们看孩子,爸爸可以找份工作,这边的工作很好找。

”可能是女儿一心想让我们出来才这么说的。

其实英语不过关,找工作并非易事。

于是,我决定先上LINC学英语。



第一课

我很幸运,通过英语水平测试后,第二天就被安排到位于Highway7 & McCowanLINC二级班。

LINC 2是一位叫Suzanna的年轻女老师,来自中国台湾。

当我把入学通知单交给她时,她轻声把我的名字念了一遍,然后问我,“Do you have an English name?”我没听懂,她把问题重复了一遍。

这时学员们七嘴八舌地告诉说我,问你有英文名字没有。

我回答说,“I don’t…”

“Can you give yourself an English name?”老师又问。

我楞了好一会儿,在头脑中拼凑着英语句子,终于冒出了一句:“May you give me an English name?”

“Ok.”老师说,“I will tell you it tomorrow. Please sit down.

后来我发现,所有新学员,都要经历这样的第一课。

不过,不只是老师自己提问了,常常是让学员们提问和相互自我介绍,从而使大家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那天下午,临上课前,老师用普通话对我说,“你的英文名字叫Alan怎么样?”

Thank you

”我说。

很好,我觉得很好。



No Chinese

在我们这个LINC2,大部分是华人,同时还有其他国家来的移民。

年龄从20多到60多,各段都有。

我当过老师知道,教这样的班级谈何容易。

为使学员尽快学好英语,学校规定在这里不能讲母语。

老师讲课全部用英语,学员听不懂,她就放慢速度反复讲,不厌其烦。

可是,我们这些习惯了用母语思维和表达的人,总是忍不住用汉语进行交流。

其他国家的学员只有一两个,这种情况比较少。

老师不时提醒大家“no Chinese”,但并不能管住大家的嘴。

后来,老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开始上课时,每人发四张卡片,老师手中还留一些。

谁用英语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就收回去一张卡片;谁说了母语或说错了英语,老师就再发给他一张卡片。

放学时,手中还有卡片的,不能回家。

大家虽然知道不会不让回家的,但还是争先恐后地说英语,力争让手中的卡片尽早脱手。

许多人不是回答错了,就是私下里说汉语被老师听到了,结果手中的卡片反而更多了。

有一阵子,我手中的卡片变多了。

但我说,“I believe I will return these cards to the teacher.”老师听了,收回去一张卡片,并鼓励我说:“I believe you can.”可惜自己的水平太低,放学时只保了个本还是四张。



说不完的话题

在国内学习英语,一般情况下都要把课文译成汉语去理解。

在这里,主要是让你知道在什么情景下,该说什么话。

教学内容都是分专题进行的,都是与实际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如交通问路、商场购物、去银行存取钱款、接打电话、买房租房、求职工作、医疗健康等。

老师在教完相关词汇、语法和基本句式之后,大部分时间是进行情景演练。

这往往需要老师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购物的情景演练时,老师事先收集了六七十种带有价格的商品广告。

教室就是商场,学员分成两组,一组是售货员,另一组是顾客。

老师把广告分发给售货员,广告就是商品。

顾客要在不同的商店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并作好记录。

当然购销过程中只能说英语。

顿时,教室里一派繁荣景象。

这轮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开始。

在练习打电话时,学员俩俩一组,背对背坐着,进行对话。

照课本念的时候,还挺流利,“真”打起电话来,却洋象百出了。

说几句“中国英语”还算是不错的,有时连带语法错误的句子都说不上来。

没有捷径,只能继续练,反复练。

我更感兴趣的是每天刚开始上课那半小时左右的老师即兴话题。

比如,大雪天讲暴风雪,下冻雨讲交通安全,土拨鼠日讲春天的来临,情人节讲Valentine;再如,当日的热点新闻,校园枪击案、奥斯卡颁奖仪式、议会选举等。

新学员的到来往往也会引出一个话题,特别是有非华裔学员插班的时候,老师总要联系到该国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

老师的即兴话题,既练习了我们的听力,又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可是,老师要做到这一点,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必需有广泛的知识面。



轻松和谐的氛围

Suzanna
讲课生动活泼,配合着适当的形体语言,使学员们很快就能理解所教的英语的含义。

她还不时地跟学员开开玩笑,教室里经常是笑声一片。

通过这些笑话学到的英语,是我记的最牢固的。

她还主动在放学后为学员进行个别辅导。

这在里,雇员无偿加班加点是很少见的。

她很随和,学员到这个班不久,就自然而然地叫她Suzanna了。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她跟大家无话不谈,甚至讲她自己的恋爱和婚姻。

学员把她当成了朋友,许多离开这个班的学员,有华人,也有其他国家的,经常来看她。

一天早上,一个古巴女孩给老师送上了一束鲜花和一个生日蛋糕。

大家听说今天是老师的生日,齐声唱起了“Happy birthday to you”。

课间,大家又共同为她买了一件礼物。

她严肃地拒绝了礼物,“鲜花退不回去,摆在教室里大家欣赏。

蛋糕退不回去,大家共同品尝。

其它的必须退回去,如果退不掉,我买下来。

”大家无可奈何,只好把礼物退了。

同学之间,学习互相帮助,生活彼此关心。

谁有病了,大家打电话、发e-mail问候;有人回国归来,带一些特产供大家分享;厨艺高的,经常把自己的拿手佳肴带到教室,请大家品评;有车的带没车的上下学、去超市购物… …

华人之间如此,与其他族裔的人之间也是如此。

起初,我们的英语都不好,交流很难。

后来,随着英语水平的共同提高,我们之间还是成为了朋友。

有一个斯里兰卡小姑娘,她收到男朋友的一封信,我问她是否集邮,她说“no”。

我问能否把邮票给我。

由于特别珍惜这封信的完整,她又说了“no”。

她先升三班了,结业party 上,她把邮票送给了我,作为纪念。

一个阿富汗来的小伙子,英语不太好,但俄语很棒。

一个在俄罗斯住过十多年的年轻华人,自然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们之间用俄语交谈就如同用母语一样。

一次老师让他读课文,在他停下时,老师说“continue”,他也说“continue”。

同学们哈哈大笑,他却莫名其妙。

老师又说一遍“continue”,他又重复一遍。

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这时他的那个朋友用俄语告诉他继续往下读,这才了事。

现在我们到LINC3了,新鲜事肯定也不会少,但在LINC2的快乐将永记在心。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