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11月8日前后,中国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更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俗语。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也要给肠胃一个适应过程。
冬季应增加热能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
营养专家表示,冬季人们可以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中医认为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多补钙铁可御寒
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
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
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类、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别忘补充维生素
按中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
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
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
此时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
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
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
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
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
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
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等等。
吃海带助抗寒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
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平时吃的芝麻、葵花子也能为人体提供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
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
因此,冬季应多摄取芝麻、葵花子、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