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学者进行电访时忽然意识到,距离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只剩下不到七个星期了。为了迎接这个可预见的“重大国际新闻期”,早在一两年前世界各地的多家媒体、通讯社都加派了驻北京的人力,扩大记者站规模。如今奥运似转眼即到,北京市的安静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大街上一些楼宇大厦与广告牌上原本已有了奥运标记,有关标记近期没有明显增加。倒是,出行时发现车流少了,堵车不如过去严重,人流也不及过去多。
中国政府4月加大对入境游客签证限制,对于缩减首都的人流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在一家瑞士跨国保险公司任职的朋友告诉我,其公司本月250个全球高管原计划齐聚北京开会,结果因为签证问题——太多高管申请不到签证,整个会议改到香港举行。
“六七月我们准备拍蚊子度日。”王府井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私下里如此自嘲。奥运开幕后,顶级五星级酒店订房率大多为100%,然而在临近奥运的这段时期,大酒店订房率较去年同期锐减,中型酒店更难免浮现门庭冷落的尴尬画面。
上个月的四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在国际上遇到的纷扰,今年初以来全国灾祸不断,以及北京在奥运前夕为安保付出的代价,让很多人不得不冷静面对这个盛会的到来。
学者说的没有错,北京现在没有人们原先所期待的盛大派对气氛和荣誉感。面向奥运,北京还有任务要完成,大家按计划地工作着。
各项与奥运相关的基础设施,正在一一收工。前天,国家主席胡锦涛试坐了将于7月启用的轨道交通机场线,到时从外地来京的旅客,包括大量奥运旅客只需16分钟就能从机场进入市区。
鸟巢、水立方等各个赛事场馆更早前也均完工试行。市内的标志性建筑国家大剧院已经运行好一阵了,无法在奥运前完工的工程,像被戏称为“大裤衩”的央视大楼和翻新过的前门大街,则做成一个完整的外观,使其不像工地般凌乱。
中国兴师动众办奥运,为奥运投入的所有财力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计算,究竟如何?然而在中国人有一种将家国、民族的利益与荣誉放在第一位,把个人荣誉寄托在集体荣誉下的传统思维,又会在这个时候维系普通民众对奥运的拥护心。
我不只一次听到人们说:“怎么说,奥运对于提升中国的形象,还是好事儿。”这背后有一种想法,奥林匹克是知名度最高的国际派对,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主办过,13亿人也有必要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