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春节,对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海外华人移民而言,已成为“故土”和“亲情”的代名词,它凝结着华裔对自己原居住地及那片土地上的亲友难以割舍的怀念。
有幸回祖国过春节”,可以说是所有第一代华人移民心向往之的夙愿。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却并不一定能回乡与亲友团聚。
华人在海外是如何度过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呢?笔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几位移居海外的华裔。
他们在复信中都难掩对中国传统风俗的执著,字里行间渗透了对故乡骨肉同胞的一片眷恋之情。
“我最想带女儿回国过年”
张翊琪,35岁,原籍台湾,1995年移民美国
时间过得真快,又快到2006年了。
今年因为有事,我们一家又不能回国过年了。
还记得去年春节后的第二天,女儿便向我抱怨:“老师要我星期一在学校里给同学们报告中国新年里,我吃了什?、玩了什?特别的东西。
可我们只吃了一只烤鸭,怎?搞的?我在书上看到,应该有舞狮舞龙、年糕、压岁钱什?的呀。
”我心里一阵凄凉。
我不知怎样跟她交代吃年夜饭的事,但我想说:吃什?看什?倒不重要,要有那份人情与热闹才显得特别。
人情?如今,要想三代团聚,筹了路费还得愁假期。
人各一方,恐怕五年也难凑齐一回。
热闹?没有唐人街的地方,只有冷清依然。
丈夫不忍眼见女儿失望,专程开车去买了些鞭炮回来。
女儿高兴地把小鞭炮一个个插在雪上,我点了一枝香,她就在雪里放起鞭炮来。
邻居两个小男孩也被吸引过来了,争著要玩。
小小的爆竹在雪上炸成一个个浅坑,坑沿是淡黄色的火药和碎碎的纸片。
因为被雪闷住了,爆炸声并不大。
偶有邻居探出头来张望,也笑著对我们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
一见了鞭炮便没有理由不想到新年,而且是中国的新年——爆竹声声辞旧岁。
中国的孩子,哪个不在新年里玩鞭炮?邻家美国小孩,一点上了爆竹,便顺手将香一丢,害我们要一次次重新点香。
他们或许以为一支香只点一根爆竹,或许以为那一支香便是中国的火柴——那?神奇,只星星之光便可引来爆炸,像是用不完的火柴。
我从前也不知道香的妙处,今天在洋孩子的笨拙里才看出来。
爆竹放完了,女儿又不高兴了。
海外的中国新年这?短?只几声鞭炮的响声而已?
人在觉得自己渐渐老去的时候,对于除岁恐怕要心存畏惧,而鞭炮之声也特别的惊心,所以益发要欢迎并制造那点过年的热闹了。
我把年过得如此潦草,但愿只是不知老之将至而已。
在国内,不过年或许是一种潇洒;在海外,中国人不过中国年,仔细想想倒是有点可悲。
想到在孩子们童年的记忆里,我们应该有义务为他们写上那属于真正的中国新年的一页,我心里暗暗发誓:“我总会带你们去中国过过真正的中国新年!”
“过年,我最想陪父亲喝杯酒”
聂茂,38岁,原籍中国湖北,2002年移民新西兰
天气愈来愈冷了,空中不时飘洒著几片鹅毛般的雪花。
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到了过年的时候了。
也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回老家,陪陪父亲喝喝酒了。
我特地给父亲买了两瓶洋酒。
父亲爱酒,但一辈子都只喝些自酿的米酒。
那酒寡淡寡淡的,没什?酒味,不过是哄哄自己的嘴巴罢了。
即便如此,母亲怕他年事已高,不胜酒力,遂限定他每餐只准喝一杯。
父亲拗不过母亲,但又贪杯,便每每趁舀酒的机会大抿一口,那满满的一杯酒一抿便下去了,父亲“理所当然”还要加满。
因此,实际上,父亲每餐都要喝一杯半的样子。
有时在酒缸边抿酒被母亲看到,母亲免不了要说上几句,父亲便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似的,羞愧地笑笑。
父亲盼我回去陪他喝酒。
因为只有此时,他可以畅快地喝。
母亲也不会唠叨什?,听凭我们父子俩大吃大喝。
然而,我真正陪父亲喝酒的次数屈指可数。
尤其是出国后,这种机会就更少了。
不过,每年我都会向父亲许诺:今年过年,我一定陪你喝酒!眼看就是大年三十了,今年别的活动我啥也不干,就是想陪父亲喝喝酒。
没什?可犹豫的了,买张机票,一飙就回了。
父亲真老了。
听说我要回来,白发苍苍的他一大早起来,硬是挤上那辆最早的公共车,赶到县城火车站来接我。
远远地我就看到了父亲。
那?冷的天,他棉衣都忘了穿,却伸长脖子在风雪的天空下瞪著浑浊的老眼东张西望。
我快走到他的身边了,他还在焦急而忘情地找我。
我望著像枯老的树桩一样的父亲,鼻子一酸,轻轻地说:“父亲,我回来了。
”
父亲扭头一见我,显得十分生疏地继续四周张望。
我不知道他在找什?。
过了好一阵子,父亲喉咙响了一下,闷闷地说:“就你一个人回来?”
“嗯。
”我突然明白父亲在找什?了:父亲年年期盼我带自己的另一半回去,可是,我又让他失望了。
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下雪了。
过年了。
”
一到家,母亲早已忙开了。
我把两瓶洋酒郑重其事地塞到父亲皲裂粗大的手中。
父亲把酒瓶上的洋文细细地端详了一番,然后走进屋里,把它们藏了起来。
出来时,父亲扛著满满的一缸酒,说,“今天咱们就喝家里的酒。
”
“行,行。
”我连忙说。
送他的洋酒本来就是让他以后慢慢喝的嘛。
雪花三三两两地下,漫不经心的样子。
风虽然冷,却是浅浅的。
屋后的平台上,一张木桌,一缸老酒,几碟下酒菜。
我坐在空旷的天空下,陪父亲慢慢喝著老酒。
邻居的狗在我们脚下晃来晃去。
我说:“年初我就盘算著,过年的时候一定回来陪你喝几盅。
”
“嗯,”父亲应了一声,把满满的一杯酒喝了下去。
我赶紧为他斟满。
记得有回出差,路过家门,我陪父亲好好地喝了一回酒。
那是傍晚时分,薄薄的夕阳淡淡地照在身上,我们俩没有多馀的话,只是你一杯我一杯地喝著酒。
陪父亲喝酒,感觉真好啊。
可是今天,没有阳光,只有雪花,以及不时从远远的地方传来的鞭炮声。
这时,父亲突然?头,怔怔地望著我,说:“你出国也有五六年了吧?”
“没有。
不到三年。
”
“你答应过,过年的时候就回来陪我喝酒。
”
“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你答应过,过年的时候把媳妇也带回来。
”
我一时语塞。
父亲说:“你答应过,无论出国,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你都会想办法回来看我。
”
我喉咙猛地一哽,叫了一声“父亲……”这时,我听到身后有轻微的抽啜,扭头,竟是靠在门坎边的母亲。
母亲见我看她,就乾脆走过来,一边揩眼泪,一边往手里搓围巾,说:“我看你父老子活不了多久了。
天天叨念著你,天天叨著要跟你喝酒。
每天早晨一起来就到堂屋的菩萨下面去许愿,生怕自己一觉睡了过去,再也见不到你似的……”停了一下,母亲又说:“他还天天担心你出事。
说你到了那?远的地方去,莫说朋友,连个亲戚都没有。
这世道又很乱,万一你跟别人打架了,连个帮手都找不到,还不是眼睁睁地让人欺负?”
父亲冲母亲一瞪眼,硬硬地说:“你不是一样?天天守著电视,看又看不懂,瞎著急。
昨天听说崽要回来,一通晚都不睡觉。
还嚷著硬要跟我去县城呢。
”
母亲见我低著头,就说:“行了,老头子。
你们喝酒吧。
雪都飘到酒杯里了。
”
母亲说完,慢慢挪回到?屋去了。
我的酒杯飘进了两朵雪花,父亲没看见,给我酒杯加了酒。
父亲说:“你们那地方,也兴过年??”
我说:“不兴。
洋人只过圣诞节。
”
父亲说:“那是个什?破地方,年都不过。
你还到那里去干什??国内不是好好的吗?”
我无言以对。
父亲忽然轻柔地说:“你看你,头发都白了不少,是不是在那里受委屈了?”
我摇摇头。
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我知道你有事也不会告诉我。
你在那里好坏我不管,可我已是望八的人了,黄土快掩到脖子根上来了。
你告诉我,你什?时候让我看到孙子?”
不知什?时候,我的脸上已有了冰冷的一滴。
我弄不清那是眼泪还是雪花。
父亲老了,真的老了,我不忍再给他一个空洞的许诺。
可是,除了陪他老人家喝酒,我还能说什?、做什?呢?
喝吧,父亲。
我知道你酒量好。
我知道你从来喝不醉。
啊,父亲,今天过年了,我好想陪你喝醉一回啊……
门外突然响起了汽车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我幡然醒来:天啊,窗外阳光灿烂,我仍在新西兰。
一时泪水不知不觉从我粗糙的脸上缓缓滑下……
“每逢佳节倍思亲”
闫晓山,24岁,原籍中国北京,2004年留学新加坡
就要过春节了,这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人,在异国他乡过年。
独立自由的新鲜感还在,但思乡的愁绪却也淡淡地在心中弥漫。
新加坡虽说是个多民族融和的国家,但华人绝对是大多数,因而中国的农历新年,过节的气氛也比其他民族浓了许多。
大街上,灯笼、春联、年画这些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装饰为狮城增添不少祥和喜庆的味道。
商场里,随处可见各种和狗年相关的物品在出售,热情高涨的普通民众则在“美珍香”这类购置年货的食品店前排起了长龙。
新加坡大型购物中心的底楼,每逢节假日往往会邀请一些明星或艺术团体搞一些促销或宣传活动,而在这个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过年自然成为了主题。
台上三个可爱的小女孩,穿著中国民族服装蹦蹦跳跳地唱著给大家拜年的歌曲,甜美的笑容和歌声吸引了不少人群驻足。
我和学校其他十多位中国学生已经商量好了,年三十儿晚上一起去一个PhD.家里包饺子,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
(PhD.和他老婆都是中国来的,不过已经双双领了PR。
)
尽管有了安排,春节不至孤家寡人,但一想到往年在国内过节亲朋好友相聚一起,海阔天空神聊的景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这次,不能陪老爸看球了,也不能品尝老妈的拿手好菜“爆炒腰花”了。
唉!平时还不觉得,现在总算真正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
“我喜欢和小朋友在美国中文学校过年”
邢燕珊,12岁,原籍中国香港,1998年移民美国
我是5岁来美国的,已经在纽约过了6个春节。
去年的中国年过得最有意思。
以前过春节,没有小朋友一起玩,没有老人给红包,也听不到爆竹声,好像不是在过春节,我好想回香港过春节。
去年,我在美国的中文学校开了一个庆祝中国年的联欢会。
同学们用中文读有关中国新年的传说故事,讲过年的风俗习惯,而且还开展了有奖知识竞赛。
一开始,秦老师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些有关“年”的小故事让我们读,使我们了解了有趣的中国年的传说。
传说“年”是一个吃人的怪物,过年的爆竹声可以把它吓跑。
同时,我还知道了过年的时候,人们要挂灯笼、贴对联、吃鱼、吃年糕、还有橘子和苹果。
另一个活动是展示新年吉祥物。
同学们一个个站在教室前面,介绍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新年吉祥物,并说明它的含义。
有的同学带来家里的挂历,上面有财神爷祝大家恭喜发财的画像,有的同学带来中国的剪纸和灯笼,还有的同学带来自己用纸折的小鸟。
秦老师带了二三十样东西,其中有几个小京剧脸谱,很吸引人。
我带了一对“中国结”,一个上面写著“吉祥”,另一个上面写著“如意”。
吉祥”的意思是好运气,“如意”是做事顺心。
这些都给我们的联欢会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接著,秦老师把全班分成3个组,开始了“你对中国年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我们请来了副校长苏老师当我们的裁判。
我们组写的是:“过年时吃鱼,大年三十吃一半,初一吃另一半。
意味著‘年年有馀’。
红纸和爆竹是用来把鬼和不吉利东西吓跑的。
吃饺子是因为饺子代表团圆。
”最后,苏老师说我们组赢了。
因为我们组用中文句子表达了完整的意思。
老师奖励我们每个人两块像鞭炮一样的巧克力,大家心里甜甜的。
最后,大家拿出糖果、点心来,一边吃一边欣赏秦老师画的“竹报平安”大幅国画。
在中文学校和全班同学一起过春节,真的很有意思。
希望今年还能这样。
(宋思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