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版航母杀手目前作用还很有限。
近日,印度军方在奥里萨邦海岸外的博士岛进行了烈火-P型导弹试射并宣布成功,这是该导弹第三次成功试射。印度军方表示,本次是夜间发射测试,旨在测试烈火-P型导弹的夜间应急发射能力和全程导弹飞行姿态。
烈火-P型导弹是一款印度版的反舰弹道导弹(ASBM)。其研发目标是装备一款射程1500公里的陆基反舰导弹,可以从印度本土大部分地区发射,地点覆盖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以此增强印度未来在印度洋地区(IOR)对付航母战斗群的海上拒止能力。
从印度的研发目标可以看出,这似乎是一款印度版的东风-21D反舰导弹,而从目前印度军方公布的情况来分析,烈火-P是一款装填固体燃料且可以通过陆上机动平台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那么烈火-P型导弹到底是否真能如印度所言,成为一款印度洋上的航母杀手呢?
早在2010年左右,当得知中国正在开发DF-21D和DF-26B之类反介入武器对抗美国海军后,印度也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研发计划,专门研究海上区域拒止武器。随着中国海军开始装备航空母舰,印度军方高层认为烈火-P型导弹是印度印太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印度必须有能力应对中国航母战斗群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地区出现后对印度的威胁。尤其是中国在非洲吉布提设置保障基地后,更让印度认为中国海军出现在印度洋的概率极有可能增加,单靠印度的海空军力量已经无法应对,就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技术而言,印度充满了兴趣且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研发计划。由于中国此前的成功,印度已经无需考虑弹道导弹打击移动水面舰艇的可行性问题,只需将烈火系列导弹进行小型化改造,并使其弹头具备机动载入飞行器(MaRV)的能力即可。
公开资料显示,印度在2013年初步具备了MaRV的能力,烈火-P导弹装备的MaRV弹头有4个三角翼可用于飞行末端阶段的机动,并具备避免导弹防御系统拦截的能力。除此之外,烈火-P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推进器均由复合材料制成,因此比原型弹烈火-III系列的重量减少了一半,同时该技术也被用于烈火-V系列导弹。实际上,烈火-P系列导弹并非仅仅用于反舰作战,印度军方有意研发多个型号的同系列导弹,用于攻击海上和地面目标,逐步用新的烈火-P系列导弹取代老旧的烈火-I 、II、III型导弹,以提升印度导弹部队的总体作战能力。
印度宣称烈火—P系列的圆周概率误差为10米,勉强达到了反航母这类大型水面舰艇的精度标准。然而印度公布的情况显示,该导弹制导方式为惯性和卫星导航制导,但攻击大型水面移动舰艇的导弹在末端必须具备雷达和热成像导引头的能力。考虑到印度迄今为止并未进行过任何针对移动目标的打击测试,也没有公布任何有关导弹末端制导方式的情况,因此暂时可以判定烈火-P型导弹并不具备使用常规弹头打击水上大型移动目标的能力。
当然,如果烈火-P配备核战斗部,确实对航母这类大型水上目标构成一定的威胁,然而考虑到印度的核武器数量较少,因此其并不具备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战术优势。
除了末端导引能力的不足之外,在此前马航失踪事件中印度还暴露了对印度洋地区长期监视能力不足的问题,恐怕现阶段其要发现、跟踪、锁定在印度洋地区活动的航母战斗群的技术手段仍旧不足,也缺乏在首轮打击后及时评估打击效果的能力。
综上所述,印度寄予厚望的烈火-P导弹暂时还不具备使用常规战斗部反航母的能力,尽管三次试射成功,其宣称的区域拒止能力仍相当不可靠。但印度通过烈火-P项目也在中远程导弹技术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至少烈火—P导弹是目前印度导弹武器库中少数具备机动部署和全天候战备能力的中程弹道导弹,对周边国家具有一定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