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叛乱也能撤回吗?让你看懂普里戈津为什么不着急

文章发布时间:June 29, 2023

不是时刻转动了历史

而是历史在推动时刻,

时刻是被历史大势推动着“涌现”出来的。

正式开始讲今天的文章之前,我想先说个真实的笑话:

说二战太平洋战争开打之前,日本人制定好了突袭珍珠港的计划,1940年11月末,一切准备就绪,联合舰队马上就要启航,并在航程中为了保密,保持无线电静默。

但在起航前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中,有人突然提了一个特别刁钻的问题:假如在联合舰队奔着珍珠港去的这几天里,华盛顿那边的日美最终谈判突然出现重大转机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问,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是啊,日本冒险和美国撕破脸打这一仗,就是因为双方谈不拢,不得不铤而走险么。

可是万一谈拢了呢?那是不是仗就可以不打了呢?

在一片诡异的沉默当中,据说是联合舰队先任参谋黑岛龟人先开了腔,且一开口说的就是个荤段子:

他说:拉倒吧,尿撒到一半,难道还能再憋回去么?

是啊,当双方脸皮已经撕破,战争已经开打,甚至直升飞机已经击落俄几架之后。难道这个时候,还能真有人有能耐把已经破裂的关系破镜重圆么?

但,经历了昨天,我们发现,似乎真有人能把尿憋回去。

6月24日晚。在突然“起事”并成功占领了俄南方军区司令部所在的罗斯托夫不久,瓦格纳雇佣兵的老板普里戈津,果断挥师北进,去莫斯科“清君侧”去了。而且这一路他打的似乎非常顺利,一日狂飙数百公里,从俄乌边境的罗斯托夫一口气冲到了莫斯科五环外了,距离市中心仅有90公里。沿途的俄罗斯边防军几乎都没做什么有效抵抗,开开心心的就“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了。

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开战初那个中文互联网笑话一般的神标题:“一天22小时灭一国,当代朱可夫绍伊古一战封神。”

我当时和朋友开玩笑说,这话一年多以后没准还真特么应验了,普里戈津老板发现:一天22小时灭个乌克兰确实有点难度,还是打个俄罗斯试试吧。

但就当所有人都觉,未来的一天多俄罗斯即将发生正规军与雇佣兵的终极火并时,这场大戏却突然来了个神转折。

北京时间6月25日凌晨一点多,外媒突然传出消息,说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作为调停人,调停了普里戈金和普京的矛盾。

根据白俄罗斯的官方报道,经过一天的调停,为了避免流血,瓦格纳将停止向莫斯科进军,返回原驻地。而莫斯科方面则会向普里戈金提供一个安全保证。

随后普里戈津本人也推特上发表声明,表示“俄国人不打俄国人”,为了避免俄罗斯人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流血,部队停止开进,返回原基地,证实了白俄罗斯的官方报道。

这个剧情,就让我觉得黑岛参谋那个提问,在多年后得到了回答:

“尿撒到一半,还能憋回去么?”

普里戈津:“可以啊,我演示给你看。”

都已经双方撕破脸,刀出鞘,弓上弦了,“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怎么解释这个让所有人看不懂神转折呢?普里戈津得到的“安全保证”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他不害怕俄官方缓过一口气来之后秋后算账“清洗”他这个“反骨已露”的二五仔呢?

其实也好理解,你再往回翻翻,看看昨天,普京发表的那个电视讲话就知道了,里面暗藏玄机。

中文互联网媒体为图标题火爆,一般将这个讲话简述为“普京指责瓦格纳雇佣兵叛国,誓言镇压叛乱”之类的。但你真去看讲话内文,会发现一个特有趣的现象——他神情严肃、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词儿用的都很狠,但唯独小心绕开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对普里戈津和瓦格纳雇佣兵团直呼其名。

我数了一遍,普京通篇只在一个地方说了一句“瓦格纳”,还是褒扬性质的(“背叛了与我们其他部队和单位一起,瓦格纳的士兵和指挥官们为之战斗和牺牲的事业。”)。

他说有人发动了叛乱,这是对俄罗斯的“背后捅刀”,我们决不允许,我们一定会镇压。

口气很严厉,态度很坚决,但问题是,叛乱者是谁?

这话是明显缺乏主语的,但他宁可让这个主语就那么空在那里,也不把它填上。

为什么?其实从那时候起,普京就在给自己留后路,打是打,但拒绝点普里戈津的名字,免得日后不好相见。

普的这个暧昧态度,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历史典故。

公元1600年,日本战国时代最终战—关原合战爆发。表面上看,此战是日本版司马懿德川家康在太阁丰臣秀吉死后跳反,率领依附自己的大名要夺取天下。而忠于丰臣秀吉留下的孤儿寡母的石田三成为保卫“丰臣家的天下”而奋力一搏。

但关原合战发生前,历史有一个特别诡异的前奏:石田三成去大阪城觐见丰臣秀吉留下的寡妻淀殿,跟她说夫人我们马上要开打了,为了表示义在我方,您能不能让秀吉公的儿子秀赖殿下到战场上出阵露个脸?或者您怕儿子出危险,把丰臣家的家纹或者马印“千成瓢箪”给我们用一下也可以。

但就这么一个看似最简单的要求,淀殿居然一口回绝了——

要俺家秀赖出阵站台不可能,要太阁的家纹、马印,我也不给。我不给你站台,石田三成!你就拿着你自己的家纹去跟德川军去拼命好了!

结果关原合战就打成了一场“义在东军”还是“义在西军”大家自己把握的奇葩仗。

后世很多人在回顾这一段时,往往会感叹淀殿对儿子的宠溺和“有脸无脑”——德川家康都反骨已现,打上门了啊!人家石田三成忠心护主,你怎么连个台都不愿给他站呢?

但细一分析,你会发现淀殿有她自己的考虑——诚然,关原合战如果德川家康的东军胜了,自然没有他们孤儿寡母的好果子吃。但如果石田三成的西军赢了,丰臣家的天下就坐稳了吗?

你要知道石田三成为了拉拢各诸侯,已经提前把“里子”都许出去了——许诺毛利家会成为“天下第二大名”,许诺小早川秀秋在秀赖成年前一直替他当关白。这就导致此战即便西军赢了,丰臣秀赖将得到的也只是一个被各西军大名彻底架空的名分而已。

所以保证丰臣秀赖能够主宰日本的基础是什么?是他爹丰臣秀吉留下的那个“五大老五奉行”让各大名彼此互相掣肘、制衡的权力结构。维持这些诸侯的力量均势和稳定,既不让东风压倒西风,也不让西风压倒东风,丰臣家再在利用自己的积威再其中玩弄权术、居中调和,这才是丰臣秀吉给他的孤儿寡母留下的掌权之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关原合战刀头见血,“丰臣的天下”就肯定破灭了,因为原先的均势被打破了,不管东军西军谁输谁赢,丰臣秀赖都会沦为被实力者架空的傀儡。

所以淀殿此时的选择就是死活不出来站队,她所期望其实就是德川家康能够知难而退,或者在关原被石田军成功阻击之后,丰臣家再以“调停者”、而非参战者的身份出来“弥兵止乱”。

在大名之间和稀泥获得权力,这是当年丰臣秀吉对朝鲜发动“特殊军事行动”的初衷,也是他留给妻儿的定策。

而看懂了当年淀殿的算盘,你就能理解如今的putin是怎么想的了。

我们说,普里戈津从一介当年“普京的厨师”出身的私企老板,一路混上现在敢提兵上洛的军头,靠的是谁的提携?

当然是putin本人了。

但putin为什么要提携普里戈津,让他完成这个在现代国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呢?

是因为putin知道,自己想保证权力的稳固,就需要依赖军事力量,但这支军事力量不能只掌握在国防部、正规军的手中,如果全俄只有这一支地面武装,一旦战事开打,国防部掌握的权力过重,就很容易反过来把他自己给架空了。

所以他需要塑造一支甚至多支瓦格纳这样的“私兵”,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私军到底是否忠于他本人,其实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他要维持这些私兵与正规军之间斗而不破、彼此制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再来充当这个上位调停者,权力就可以稳固了。

这跟古罗马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明知近卫军喜欢叛乱弑主,却依然要养一支只效忠他私人的近卫军是一个原因——有近卫军,只是有叛乱的风险,没近卫军,就百分之百被边防大将架空,是你,你选哪个?

而从这个层面说,如果瓦格纳雇佣军真的“提兵上洛”,与国防军彻底摆开架势一决雌雄。无论谁输谁赢,都意味着大帝的失权——

普里戈津冒险成功,当然俄罗斯就和他昨天喊的一样“日月换新天”了。

可是即便国防部弹压这支私军成功,大帝也将面对一个权力悖论,因为这样一来,国防部正规军的威信和权力就会上升,而私军系统将彻底弱化消失,这与他的初衷也是相违背的。

所以对他来说最好的态势莫过于,这一仗不要打,双方都各退一步,回到之前斗而不破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不到兵戎相见的最后一刻,putin不愿意跟任何一方彻底撕破脸,也不不愿意为其中一方站台。

这跟关原合战中,淀殿拒绝借出丰臣家的家纹的意思是一样的。

而普里戈津那边,肯定也清楚这样一件事:以一个私企老板而成雇佣兵头目,以雇佣兵头目之身而在“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占有如此之重的话语权,他是怎么作成这么大“事业”的?毫无疑问是因为他那位的恩主,有上述需求。

那么紧接着一个问题是,在自己羽翼未丰,天下格局未变的情况下,贸然反噬,把自己成功最大原因给颠覆了。这对他真的是最好选择么?显然不是的。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就说过了,我觉得普里戈津此时跳反,不是他所能获得最好时机,对他来说,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方法是继续等下去,俄罗斯真的出现权力真空之后,他再以私兵为本搞事情。

一方要搞平衡,一方还要等时机,于是双方有了这史无前例的动机“弥兵”的。

那么就只剩下了一件事,双方从撕破脸,退回到之前的“手拉手,好朋友”,需要一个“安全保证”,这个“安全保证”是什么?

我是不相信的,老卢(卢卡申科)有那么大的脸,能够真的在双方之间担当中保,重建信任的。

三张纸糊个驴头,这得多大的面子啊?

而历史传说中那些什么“丹书铁券”,即便真的有效,在这里也不管用,因为丹书铁券会写“谋反不赦”,普里戈津这把“提兵上洛”,已经罪在不赦了,给丹书铁券也没用啊。

正如很多网友问的:等到大帝缓过这口气来,普里戈津就不怕他秋后算账么?

是啊,《说郛》有云:“猜忌,天下之乱源也。主疑臣则诛,臣疑主则反。主疑臣而不诛则臣疑而反,臣疑主而不反则主必诛之。”现在俄这一出都已经不是猜忌,而是直接提兵开打了,怎么不遵循这个猜疑链呢?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这个博弈,并不是一个长期博弈。

再重复一遍,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这个博弈,并不是一个长期博弈。

你说“等人家缓过这口气来,一定会对他秋后算账的。”

但,假如,那口气,一直缓不上来呢?

更或者,普里戈津自己就能控制局势的发展,这口气,他手松松让你缓就能缓,他一掐紧,不让你缓了,你就缓不上来。

对于一个雇佣军头、乱世枭雄来说,他最应该明白,天下所有的“安全保障”其实都是虚的,只有一种安全保障能让人安心,那就是时局已经可以由自己来把控了。他有信心能控制对方不会在未来有限的博弈中重新取得优势。

所以看似“急刹车”的“普里戈津之乱”其实传达了一个对俄罗斯来说更加不利的信号——普里戈津这样的人,已经自信能够把控局势了,他坚信能够治他的人缓不过这口气来。所以才能放心大胆的等更好的时机,待时而动。

表面上看,一切重归过去,但经此一役,瓦格纳与俄政府之间的主动权关系已经变化了。

就像黑泽明的《七武士》中山贼说的那句话一样:“急什么,等秋收后再来(抢),反正田里的庄稼跑不了”。

最后,我借这场风波,说说我对历史的一点观感。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常常觉得历史是因某个时刻转动的:

比如凯撒的渡过卢比孔河,

比如明智光秀的那句“敌在本能寺”,

比如1917年阿芙乐尔号的那一声炮响。

所以我们常常会想,假如历史上的那一刻,某个人没有作出某个选择,那个时刻历史没有转动,又会怎样呢?

但事实上,不是时刻转动了历史,而是历史在推动时刻。

如果你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每个历史时刻发生之前——都出现过无数个相似的节点,历史似乎应该转动了,却没有转动,就那么顺势继续流淌了。而当所有人都觉得好像事情就要这样了的时候,突然某天清晨,转动历史的时刻没打招呼的悄然而至了。

俄总统普京在昨天的演讲中提到了1917年,其实1917年沙俄帝国猝死就是如此。

在沙俄的终章降临前,圣彼得堡已经出过多次乱子。

从前线逃回的士兵讨薪闹事、

社会党人组团抗议、

还有贵族反水、数次密谋刺杀妖僧拉斯普钦。

每一次给人的感觉似乎都是,“那一刻”好像已经来了,但每次却都错过了。

等到所有俄罗斯人都快失去耐心了。列宁也悲叹俄罗斯已经失去了机会了时,突然有一天,圣彼得堡一家面包店没有面粉做面包了,熬夜排队的妇女们闹了起来。

然后,革命就那么轻易地爆发了。

这就是历史,总会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敲门。

而当一种力量已经积累、大势已经形成的时候,没有这一刻,也有那一刻。该来的,迟早会来。

不是时刻转动了历史,而是历史在推动时刻,时刻是被历史大势推动着“涌现”出来的。

这就是历史,看似诡谲、无常、成王败寇、丛林法则,但却终将还所有人一个正义与公道的历史。

所以,让我们等待吧,在上帝为我们揭示未来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里——“等待和希望”。

虔诚的等待,并善良的希望。

历史,终将让该发生的都会发生。

既然普里戈津不急,那咱看戏的也不急,反正大势已明,该来的总会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