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休士顿之夜,濡湿的空气宜人到无言。车子拐上城中心的路易斯安娜大道,不停变幻的红绿灯顿时映得高低错落的大楼波谲难辨起来,正如同我的心境。
一眼看见凯悦皇家酒店的大招牌,水泥森林中毫无“皇家”的气派,但警车闪道,黑影攒动,一股肃然的又有些激烈的火药气味迎面扑来。就是这里了!我把车子交给门卫,一手拉紧小儿,踏进旋转的玻璃门。
跟着人流,到达了四楼。眼前出现各色的面孔,显然女性偏多,不少妙龄的白人女子正端着酒穿梭,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则围着一袭披肩,庄严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人群中还有不少西裔、亚裔,亚裔中又以印度裔的宾客尤为醒目。令我大为吃惊的却是看见不少的非裔,因为与此同时,那位与非裔同血脉的总统候选人正在不远处的丰田中心接受万人呐喊。
头顶的水晶吊灯并不明亮,晕黄的光线里坐着一排排热情等待的人们。时间已经超过了预定的期限,人群里虽有私语,却没有浮躁,那种耐心就如同他们在等待一种可能更好的生活。我目视前方的小小舞台,紧闭的丝绒幕布虽有些古旧,但却足以勾起人往昔的情怀,一方讲坛简朴到连装饰也没有,但却感觉到台上与台下是如此亲近,好像伸手可及。
终于,侧门忽然拉开,几位黑衣保镖先行出场,耳根上通着无线电讯,肃然而立。然后是三位衣装挺括的绅士,在如雷的掌声中依次登上讲台。走在最前面的那位黑色的面容慈祥而温厚,他是休士顿城的前市长李布朗先生,想当年他曾在市府为我颁发“文化亲善大使”的证书,那亲切难忘的笑容已永远地印在了我的书上。但今夜我等待的却不是他,而是一位曾经让全世界关注的男人,他的存在,曾经让数以百万的美国人找到了工作,让无数赤手空拳的东方学子开始了他们在新大陆“五子登科”的梦想。就是在他八年不变的音容笑貌里,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第一辆新车,第一幢绿树环绕的房子,不仅有了环游世界的票子,更还有我们新出世的孩子。我永远都会记得,去阿肯色州的路蜿蜒起伏,在一个叫“希望”的小镇上,我们找到了那个漆成白色的普通房子,告诉我们的孩子:“就是出生在这个房子里的人,给了我们实现‘美国梦’的希望!”此时此刻,这个曾经在电视屏幕上无比熟悉的人就站在我的眼前,他的名字叫比尔克林顿。
从我的眼睛到达前方微型的讲台只有两、三米,我能够清晰地看见克林顿先生那一头霜染的白发,奇怪的是他的白发似乎和他的年龄无关,与年龄有关的是他依旧红润的脸上增添的皱纹。喜欢看见红润的脸,这样的人气血旺盛,虽与心脏无益,但豪气而有真性情。特别注意到克林顿在藏黑色的西装下系了一条桔黄条纹的领带,温暖而不扎眼。身材是比从前略瘦,举止从容而亲切。令人有些伤感的是他的嗓音因为劳累和焦虑竟然完全沙哑了。
多少次在电视上看克林顿演讲,但那时他是总统,有虚拟的光环,如今他回归普通人,准确地说是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正在鏖战民主党候选人希拉蕊的丈夫。作为在野的政治家,他对美国的现状和前途必然洞察如火且敢说敢言;作为一个年过半百依然有勇气冲刺政坛的不寻常女性的丈夫,克林顿的挺身而出,早已超越了家庭利益的需要,与其说他是为希拉蕊站台,不如说他是对美国现行国运的焦虑担忧而期望力挽狂澜于危难。克林顿一手举着话筒,一手撑在讲坛,他告诉大家:“一个总统最重要的职责首先是让人民过好日子,让他们买得起房子,看得起病,而不是打仗!”说到战争,克林顿比喻:“这好比只有美国才能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他国家则不能有,有了我就打你!”他还说:“我们的国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培养出特种兵,但是却把他们送到伊拉克去,为那些自杀炸弹而送命。”他的话掀起一阵阵潮水般的掌声,而我最感动他说:“如果美国出现第一个非裔的总统,出现第一个女总统,我为之而高兴!也许将来还会出现西裔的、穆斯林的或者亚裔的总统,我都会为之而高兴!但是现在的美国正陷在坑里,正面临着很多危机,我们必须选出一个最好的总统!”那一刻我竟忘记鼓掌,感觉有一股热辣辣的苦汁从喉咙直灌心底。
演讲结束,已接近午夜,克林顿并未转身离去,而是走下台来,洪水般的人群立刻将他围得水泄不通,我远远看见他身边的几个保镖个个绷紧了神经。无数的手伸向他,还有不少人头顶着他的书递过去叫他签名。小儿昂头问我:“我也想跟克林顿握手?”我鼓励他上前一试。他个子小,努力了几个回合就到了克林顿面前,我看见克林顿先生弯下了腰,知道是在与他讲话。一会儿,小儿出来,脸上有兴奋的光彩,他说克林顿先生不仅与他握手,还问了他的名字,并称赞他是现场最小的支持者。
与孩子的喜悦相比,我的心却愈发沉重。德州已成希拉蕊和奥巴玛必争之地,希拉蕊若兵败于此,选战将永无回天之力。年轻傲人的奥巴玛此刻正高声地朗诵着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有一个梦想!”他的梦想就是成为第一个美国非裔的总统,但我希望他的梦想里还有歼灭非裔歹徒对中国城亚裔良民的枪杀掠夺,为辛苦的工薪大众谋取更好的健康保险和生活保障。
2008年2月21日于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