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在肯德基广告里的回眸一笑,张雨绮就让周星驰动心了。
然后她在成千上万被面试的美丽女孩中抓住了机遇。
也许目前她还是走在路上你都未能认出的“新人”,但再过两个月,她就将被周星驰的电影推向公众视野,成为真正的“明星”。
在周星驰科幻巨制《长江七号》掀开面纱前,本刊为你独家透析一个立体的“星女郎”——她不是温柔女,不会讨好媒体甚至反唇相讥;她也不是乖乖女,拒绝照单全收和没想法;她承认被周星驰宠爱,“他对我好,我也对他好。
”但她也野心勃勃,迟早要让自己凌驾于“星女郎”的盛名之上。
绮缘之“前生今世”
肯德基广告里走出“星女郎”
2005年,张雨绮意外接拍肯德基的一则健康广告,扮演一个肯德基服务生,三十秒的表演空间简直毫无演技可言,她的角色喜欢跑步,也爱吃蔬菜,是那种很健康的样子。
广告结尾,张雨绮带着一脸温柔鼓励孩子“肉要吃,蔬菜也要多吃哦”,然后露出花样微笑。
当时在香港的周星驰看到这个广告马上叫来助手,指着电视机屏幕说:“去帮我把这个女孩子找出来。
”几天之后张雨绮接到电话,“周先生要见你。
”
”(对白皆为虚构)
”
”
“演段街头小品。
”
“嘿,星女郎就是我啦!”
这种幸运来得如此突然,不仅让媒体猝不及防,连张雨绮自己都无法想象。
因为周星驰在看完一个肯德基广告后就马上动心,整套班底接下去的工作是——“找到她,试镜她,签约她,然后捧红她”。
周星驰的助手至今难忘:“其实当时可以选择的女星很多,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新人来试镜,她来了我们也没有想到,那么快就是她了。
”但是他知道,周星驰的想法,其实没人能揣度。
面试星爷一见如故
张雨绮第一次在上海接受面试时周星驰并不在现场,工作人员与她短暂交流并且拍了各种角度的照片。
与她同时面试的还有众多怀揣梦想的其他女孩并不知道,她们所企及的位置已有人选。
第二次面试张雨绮第一次见到了周星驰,在宁波的酒店,周星驰在那里为《长江七号》看景,除了因为化妆被周星驰小小责问,她并未怯场,而是天南海北地主动和这位明星导演聊起了美食。
张雨绮喜欢吃,一见美食就嘴馋,她跟周星驰像老朋友一样聊起了自己的美食心经,这个话题一击即中,立刻博得同样喜爱美食的周星驰的青睐。
于是两个人忘我地围绕吃展开了讨论,一见如故。
从“长江七号”“跳出去”
(资料图片)
入选“星女郎”后,张雨绮并未让周星驰失望,除了成为新片《长江七号》的女主角,还很快接下“芬达校园”和天时达手机等广告代言业务,又得到机会飞赴日本拍《少林少女》,而冯德伦执导筒的《跳出去》也已经秘密开拍。
这个年仅18岁的山东女孩,此前仅仅是上海戏曲学校的一个普通表演系女生,姿色并不能说到惊人的地步。
在签约之后,周星驰甚至找人给她算了命,准备为她改名,并且承诺她至少三部电影的女主角位置,周星驰相信,她会如命相所说,红在2008年。
张雨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她凭什么能够让眼光毒辣的周星驰不遗余力地力捧?
有人说她世故老成,在《长江七号》开机时的新闻发布会上,从未面对过媒体的张雨绮以惊人的老到周旋于咄咄逼人的全国媒体间;有人说她聪明乖巧,一张甜嘴把周星驰和星辉上下哄得服服帖帖;有人说她个性火爆,是片场唯一敢和周星驰顶嘴的人。
而本报记者的亲身感受是,这是一个心直口快又真我的女生,她会直率跟你抱怨用来拍片的衣服太老气,妆容太成熟,她会把不高兴直接写在脸上,说到好玩的事则欢快地笑个不停。
她年轻到还不太懂得作秀,也尚未把自己当成明星,日子照样过,该干嘛还是干嘛。
但她同样“野心”勃勃,早已作好了成名的准备,“总有一天,我会让张雨绮的名字放在星女郎之前。
”
星梦成真
我的帅气打动了周星驰
(资料图片)
南都周刊:你觉得自己身上的什么气质吸引了周星驰呢?
张雨绮:这你得问他了!我也不知道……后来聊起过一次,他说觉得我戴帽子的样子很帅的,有一个镜头是我在镜子前面正了一下帽子,他觉得我身上有男孩子的气质。
南都周刊:当你接到电话说周星驰要见你的时候,有不可置信吗?
张雨绮:我不太相信,就说了一句“哦”,然后什么也没想就去睡觉了。
我觉得即使真的是周星驰也很正常,回去就抛在脑后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考虑考什么学校的问题,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南都周刊:第一次见周星驰是什么样的状况,心情紧张吗?
张雨绮:为什么你们每个人都想知道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呢?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啊,比普通人还普通的人!只记得第一感觉是,他看上去比之前印象中还要瘦。
第一次见面是哪一天我都忘了。
南都周刊:听说因为当时你化了妆,还让周星驰发了脾气?
张雨绮:我不管见谁,都是不化妆的,这是我的生活状态,我今天想化妆就化一点,一切都是很随意的。
当时经纪人要我化妆,我想化就化呗,没想到周星驰一看大发雷霆,“啊!你干嘛要化妆!”结果我就跑到洗手间把妆给卸了。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原生态嘛。
南都周刊:你平时在片场叫周星驰什么呢?星爷?周先生?
张雨绮:叫“星爷”太土了吧!性格决定大部分,第一次叫他的时候,我声音小到他都没有听见,有一次我叫他“周老师”,把所有人都笑喷了。
拍戏以后我就不叫他名字了,都直接喊他“喂!”“哎!”
南都周刊:周星驰喜欢有舞蹈天分的女孩,这部分是你的特长吗?
张雨绮:我之前只学过民族舞。
和他一起拍广告的时候,也是从当天下午才开始练习弗拉明戈舞的。
现在我每天要去舞蹈房练习两三个小时的HIP HOP,因为要拍《跳出去》,包括LOCKING(锁舞)、POPING(机械舞)、BREAKING(霹雳舞)各种类型的HIP HOP都要学,老师说我还蛮有天分的。
我自己也觉得我的身形和长相比较适合这种男孩子气一点的舞蹈。
《长江七号》 我把周星驰演哭了
南都周刊:第一次触电就是和周星驰合作,拍摄《长江七号》的时候压力大不大?
张雨绮:没有任何人给过我任何压力,可能我遇到的是太厉害的导演吧,他可以掌控一切。
唯一的压力是他(周星驰)老说我胖,我是那种一吃就胖、一减就瘦的体质,跟吹气球似的。
《长江七号》开拍前我有110几斤,后来减到100多斤。
南都周刊:拍戏的时候最难忘的是哪一场戏?
张雨绮:最难忘的……是哭戏吧。
有一场戏是在工地上,周星驰跳楼死了,我和徐娇,就是戏里他的儿子抱头痛哭,那场戏我们拍得很难过,因为没有剧本,反而有发挥的空间。
哭完之后我和徐娇都久久不能平静,我跑到监视器前想看导演的反应,看我们演得合不合格。
周星驰不是喜欢戴口罩嘛,他戴着口罩坐在监视器后面,结果他站起来把口罩拿下来我才看到,原来他也哭了。
南都周刊:对自己第一次在大银幕前的表现还满意吗?
张雨绮:演技得由导演来评价。
不过我觉得周星驰把我拍得特漂亮,比现实生活中好看,我没那么漂亮。
我以前最不爱照镜子了,觉得自己长得挺讨人厌的。
我不喜欢看我自己。
南都周刊:《长江七号》拍摄的时候,传出关于你的不少负面新闻,甚至有周星驰要更换女主角的新闻,你知道么?
张雨绮:拍戏的时候我根本看不到新闻。
我想因为这是周星驰的电影,关注度自然高,各种新闻都会有,我觉得很正常。
对于我来说我只是想演好戏而已,事实证明我并没有被换掉。
南都周刊:现场他管理那么多小孩子有什么方法吗?
张雨绮:这些小孩子都太聪明了,都是小天才。
周星驰对小孩子很耐心也很细心。
有一场哭戏,表演的那个小孩子一直哭得不到位,周星驰要他像大人一样沉默地流下两行眼泪,这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来说蛮难的。
周星驰就把那个小孩子的妈妈叫过来,陪孩子一起聊天,讲伤心的故事。
小孩子还是演不到位,最后拍摄的时候,周星驰只能安排他妈妈在镜头底下掐他的大腿,才完成这场戏。
我们看得都很心疼,周星驰也是,他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南都周刊:《长江七号》后来又回宁波补拍了镜头,是改了结局吗?
张雨绮:是的,导演他不喜欢那个东西,觉得原来的ending废话太多,就全部重拍了一遍。
我也这么觉得,就跟他表达我的看法,他说:“看,连你都觉得不行,一定要改啦!”他还说我有导演的天分呢。
南都周刊:那你现在感激周星驰吗?把你从芸芸众生中挑选出来,然后给你机遇。
张雨绮:我没觉得特别要感激谁,感激也没用,好好地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就可以了。
南都周刊:不拍戏的时候,私下里和星爷会有互动吗?
张雨绮:会啊,会一起吃饭,不过一般都是他请我吃饭,因为他比我有钱,哈哈哈哈。
南都周刊:你觉得周星驰为什么对你那么好呢?
张雨绮:我是新人,总归要照顾一点嘛,他确实很呵护我,不过我对他们(星辉的人)也很好啊。
而且周星驰太了解新人的心态了,他以前也曾经是新人,走过很多艰难的路,他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善于提拔新人的伯乐,所以每当我遇到问题,第一个就会想到去问他,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我非常信任他。
星女郎
我叫张雨绮 不叫星女郎
南都周刊:你对别人称呼你时总是放上“星女郎”的定义反感吗?
张雨绮:没有什么反感的,叫一段时间就可以了,不要取代我的名字就可以了。
我姓张,又不姓星,我的名字是雨绮,又不是女郎。
希望电影上映之后,大家能记住我。
我会把张雨绮的名字放在“星女郎”之前的,我有信心。
南都周刊:为什么很多记者都评价你有超越年龄的老成呢?
张雨绮:我也不知道啊,记者总爱问一些我不知道的问题,或者我知道也不能说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一问三不知一律回答“不知道”。
不过偶尔我也会看看媒体写的报道,我觉得我自身确实也有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方式上需要改进。
南都周刊:15岁的时候就背井离乡到上海学表演,你应该对做演员有很明确的目标吧?
张雨绮:来上海的时候我对做演员这件事一点概念都没有,只是想换个环境而已。
我要感谢我在山东的一位老师,是她说我适合走这条路,并建议我去学表演,所以我才来的上海。
南都周刊:现在不拍戏的时候会干什么呢?
张雨绮:和以前一样,该干嘛干嘛啊。
同学们都说我没有变化。
我想去学设计,因为本身性格太粗犷,想让自己细致一点。
南都周刊:跨进娱乐圈之后有男朋友了吗?
张雨绮:没有。
以前有过,但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