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埃尔朗根大学今年宣布暂停与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合作,不再接收领取CSC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德国教育部长施塔克-瓦青格对此表示赞同,称这种决定“也应激励其他机构重新审视它们与CSC的合作关系”。
德国教育及研究部长施塔克-瓦青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周六(7月29日)向巴伐利亚媒体集团(Mediengruppe Bayern)表示,她对中国学生可能带给德国的潜在风险感到担忧,她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日益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者和系统性竞争对手”。
施塔克-瓦青格认为,德国研究机构和大学有责任保护自身免受领取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所进行的间谍行为。
埃尔朗根大学叫停合作
德国埃尔朗根大学今年5月决定,自6月1日起为了降低学术间谍活动的风险,暂停与中国留学基金委(CSC)的合作,不再接收CSC奖学金获得者。该校是德国第一所决定叫停与中国留学基金委合作的高校,校方称此举是回应德国联邦经济和贸易管理局(BAFA)的审核,该机构负责监督敏感货物、软件和技术,特别是军事应用产品的出口限制遵守情况。
教育部长斯塔克-瓦青格警告道,提供给青年学者的CSC奖学金是中国的一个战略工具,让该国可以借助它从国外获取知识来缩小科技差距。
埃尔朗根大学的管理层表示,已经意识到“这种协议不允许CSC奖学金获得者自由行使德国《基本法》所规定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埃尔朗根大学称,中国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大多是博士生,而目前已注册的学生仍可以继续他们的学业。
施塔克-瓦青格对埃尔朗根大学此作法表示赞同,并且称这种决定“也应激励其他机构重新审视它们与CSC的合作关系”。
德国大学协会不赞成强制禁止
德国之声和CORRECTIV在今年3月份报导了中国政府如何通过奖学金来控制在德学子。留学生们被要求签署限制性协议,无条件效忠国家,与中国大使馆保持联系,并在学成后返回中国。如果违反规定,将受到严厉处罚。此前的调查显示,德国约有30所大学曾经或者正在接收中国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获得者。
与此同时,德国大学协会(Deutscher Hochschulverband)呼吁,解决这个问题不应该一刀切,而是视情况而定。协会执行董事德特莫(Hubert Detmer)表示:“这该由大学自行决定。如果确实有间谍嫌疑,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对绝对禁令的必要性打上问号。”德特莫指出:至少在评估时应该考虑研究主题是否属于敏感领域。
(德新社、每日新闻、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