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意大利女博士拯救嗜赌丈夫命丧情敌手

文章发布时间:April 23, 2008

随着党委换届完成及此次全国两会对干部人事的调整,各级、各地党政领导班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恢复高考后的前两届大学生,于1977、1978年考入大学的。由于这一群体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数较多,又都受过高等教育,并且有相同的经历与背景,因而被称为“77、78级”现象。

人民日报今日发表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的文章称,上世纪80年代初,恰逢国家人才短缺,1977、1978年考入大学的学生一毕业便被国家各大机关、研究院校和大企业所吸收。加之改革开放提供的广阔舞台,他们具备了比后来者更好的契机。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他们集各种优势于一身,并成就了其今日的政治地位。

经过20多年的历练,这一群体不少人已经步入中央领导层、省部级高官行列,成为中国政坛一支具有影响力的生力军。如果将“77、78级”作为一个群体 来看,他们所展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与上世纪50、60年代“工农干部”、“革命干部”一代比较起来,他们的行政理念、工作作风、理论水准、个性特点有怎 样的区别?他们亲历改革开放过程,在思想解放大潮和改革开放中得到锻炼成长,他们将如何适应与影响这个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77、78级”现象终会成为历史的名词,新一代各级领导者将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

中国“77、78级”官员:年轻化 知识化 有实践经验

“77、78级”学生来源复杂,大多经历了“文革”红卫兵运动、上山下乡、进厂进部队的社会生涯,高考时年龄跨度极大,父子同考大学并非极端例证。这 一代人,既是“文革”早期的积极参与者,又是被“文革”耽误了青春、丧失了最佳学习时间的人,还是在“文革”期间世界观人生观逐渐成熟的一代人。

在校期间,这一代人经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大讨论,目睹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1982年,离校后的 他们亲身体验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全部历程。他们虽然不是改革开放的发端者,却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长期的社会实践,使得这批人 对中国国情有较深理解,对“文革”的反思以及后来在高校所接触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又使他们对政治有着独特的认知。比如,坚持改革开放,在坚持基本社会制 度的基础上借鉴人类一切政治文明成果的政治理念,对这些人来说并不需要“解放思想”就能够达成共识。再如,坚持大政方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坚持个人独立思 考的统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了这批人“务实”的品格,等等。这也是“77、78级”能够承担承上启下的职责、能够被老一代人及 后来的60、70年代出生的人所共同接受的原因之一。

“77、78级”现象的出现是干部成长规律的反映

每一个时代所产生的干部,都会形成具有适应特定时代特点的群体,而当社会变迁时,干部队伍之间也会发生较大的代际间的群体转换。干部群体代际转换的原 因:一是年龄的自然更迭,二是时代的需要,即思想行为方式符合时代的节拍就能够生存下去,而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则往往被淘汰。因此,干部的成长既受个体因素 的制约,又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来看,共和国的各级领导干部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代人:一是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干部,这些人都已离退休了,其中相当一部 分人已经过世;二是“文革”前参加工作的人,包括“文革”前的大学生,但这批人大多数也退休了;三是以“77、78级”大学生为代表的一代,现在是干部队 伍的中坚;四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干部,这批干部现在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较多,少数人因干部政策规定要配备45或40岁以下干部而在地厅、省部任领导 职务。因此,“77、78级”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自然更迭,也是特定时代的需要、特定时代的产物。

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77、78级”出身的干部的成长是与时代的成长同步的。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与现代化建设相顺应,全党推行干部队伍“四化” 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其时“77、78级”的人在年龄、文凭方面均占优势,符合“硬指标”(当时“四化”方针在社会上被称为硬指 标),其能力和阅历也足以使其担当起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因此,“77、78级”刚离校不久,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规模机构改革中进入了县 (处)级领导班子。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时代为“77、78级”的人提供了机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老一辈各级领导者逐渐淡出领导岗位后,于77、 78年入学的这批人的岗位也逐步发生变化,逐渐承担起党和国家各级重要职务。这既是代际间自然更迭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对领导者的社会需求变化的结果。

在今天,惟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人才能够承担领导职责,这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而既有相当的知识背景、又能够在经济、文化、社会建 设方面有实践经验,掌握时代特点,则是最起码的个人素质要求。由此,那些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皎皎者,就成为时代的选择。

“77、78级”现象的出现是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77、78级”现象的出现从宏观上来说是必然的,是与社会需求、时代机遇紧密相连的。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现代化建设,就需要这样一批人。从另一 方面来看,不可否认,“77、78级”现象的出现也有个人的因素、甚至可以称之为偶然的因素。这些人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展现出突出的个人因素:因在社会底 层磨炼多年,凭着个人努力考上大学,有着较强的奋斗精神,所以能够较快地成长起来;由于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在工作岗位上易于较快地与他人形成适当的人际关 系,等等。但是,一个人能否得到提升,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机会的出现,而机会并不是同时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再如,所在单位的内部环境、内部风气, 上级领导的赏识;又如,个性的差异可以导致不同结局,等等,都对人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样是这两年入学的学生,也有身居高位而最后因腐败而落马的。

如果将“77、78级”作为一个群体来看,绝大多数人成为当今社会的骨干是历史的必然现象。但是,能否成为领导者、特别是能否成为高级领导者,则有一 定的个体因素起作用,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从总体上讲,“77、78级”所展示的共同特点,足以使人们从共性上分析历史的必然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77、78级”现象终会成为历史的名词,新一代各级领导者将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成为中坚,这在基层乡镇乃至县级领导班子中已经显露出来,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77、78级”现象会在历史记录中留下独具色彩的一笔。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