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何冰在演讲《后浪》时曾语重心长地感叹: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回头再看,这个”媚青”经典作品虽有争议,但这句话却没啥毛病。
比如以我有限的想象力,即便是累到脑细胞抽筋,也绝对想不到,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手负责的小学教材,竟会被骂上热搜,甚至被部分网友纳入浩浩荡荡的”辱华”名单之中。
What’s happening?
打开微博,一看相关话题的标签,#如何看待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争议# #被指插画丑的人教版教材已使用多年#,就知这套教材大概率是翻车了,给众多国人百无聊赖的隔离生活带来了一个情绪出口。
浏览一番后,班长觉得这套教材被大众骂丑,一点都不冤。
您看,这奔放的眼间距,诡异的小眼神,以及把八九岁的小学生画成几十岁老头老太太的超现实表现主义手法,着实冒犯了大众的常规审美,我也想不到会对未成年人带来多正向的审美熏陶。
而且个别插图更是令人诧异,说句”少儿不宜”并不为过。
不过有一说一,对插画作者乃至相关单位的”辱华”指控,对”境外势力渗透”的揣测,确实有些冲动了。
这个吐槽着实给我看破防了
咱不说别的,这些指控,是不是没有把负责审查的相关人士放在眼里?
这些年来,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看的动画、玩的游戏,对成年人浏览的短视频、电影电视剧进行的审视,可谓细致到了毛孔,构筑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出现彩色头发的动画片要下架整改,游戏人物的血液颜色都成了绿色,”一支烟”的歌词要替换成”一只眼”,吴磊的乳头要打马赛克,刘畊宏的腋毛都能被警告不雅,生怕孩子们看了会遭受精神污染——
怎么到了更应该严格对待的义务教育教材,尺度却如此宽松,这么容易被敌人”渗透”呢?
要知道,在被骂上热搜之前,这套教材已经用了九年了。
更有网友发现,不只是这套数学教材,部分小学教材、科普童书同样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甚至无视家暴,令人倍感猥琐的内容。
审查这么严肃的事情,却存在双重标准,或者说是任性标准,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明明已经把多个文化领域的信息堡垒都建设得密不透风滴水不进了,到了关键时刻还装聋作哑,任网友甩锅其它势力,却不出来走两步说说为啥,确实不像话。
不过,对于“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小学教材”,”美育不应被忽视”的这些讨论,无疑都属于十分合理,且值得深入研究讨论的衍生话题。
人和人的审美口味确实千差万别,但小学教材理应有着相对稳定,尊重儿童心理的审美标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也可以在对比中得以直观展现。
比如辱骂之中,有人翻出国外的小学课本,让人感叹教材居然可以这么美。
有人翻出不同时代的国内语文教材进行对比,让人感叹我们的教材也曾美丽过。
相比数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承担的任务要多不少。除了肩负识字的基本目标,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人文社科启蒙、民族情感塑造乃至政治认知也起着重要作用。
也正因如此,翻看不同年代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时代审美的变迁,更可以得见时代主旋律的剧烈变化。从这些变化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教材为何会在美丑之间左摇右摆,是插画作者的问题,也是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问题。
它们虽是小学教材,连起来看,却堪称一部史诗。
1.斗争
成长于90年代的少年们,拥有一个”其乐无穷”,那便是小霸王其乐无穷。
而成长于60、70年代的少年,拥有的”其乐无穷”更是多了两个: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彼时,奋斗二字,是中国民众日常主题之一。而这个主题当然也贯穿小学教育之中——70年代的眼保健操开场白都是”为革命保护视力”,提醒孩子们,你们的身体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革命事业的。
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当时的语文课本尽管面对的是小孩子,但字里行间依然奔涌着革命热血。
比如这套70年代的北京市小学语文课本,如今读来可谓惊心动魄。
内容上,为了激发接班人们的战斗意志,谈及过去,需苦大仇深,集中展现旧社会地主老财、黑心资本家的罪恶,穷人连糠窝窝都吃不上。说起现在,则展现翻身工农把歌唱,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的满腔热血。
即便课文主题是日常生活,也被劳动、战斗、运动这三大主题占据。在这样的指导之下,”爱”这个世界上最为动听的词汇,和儿童的个人情感生活无关,而是和他们的身体一起,都奉献给了国家、伟人、工人、农民、军人、生产劳动、革命事业。
插画,有着鲜明的苏式宣传画风格。不论男性女性,均身姿挺拔,说起话来充满战斗精神,劳动起来不知何为疲倦,战斗起来无惧枪林弹雨。
这样的插画风格在当年发展得相当成熟,观感阳光向上,质朴刚健,至今依然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但整套教材下来都是这一个风格,未免有些单调。而且儿童的形象,也在按照成年革命斗士的标准去塑造,忽视了儿童本身渴望关爱、渴望童趣的内心需求。
而课文中涌动的战斗指数,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长。
由于篇幅所限,对于这套教材就不做过多叙述了。
而在几十年后,人教版数学教材被骂上热搜后,部分网友动辄骂出的”辱华””汉奸””50W”等词,不禁让人感叹斗争主题的回归。
对此,依然由于篇幅所限,班长就不做过多叙述了。
2.春风
70年代末,改革春风吹进神州大地后,斗争不再是民众的生活主题。
到了80年代,帮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成为新时期语文教材的教育目标。仿佛只在一夜之间,小学语文课本便褪去了一切硝烟,回归平常。
但这种平常,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
人性的回归,是80年代思想界的一大主题。在兴盛一时的人文主义思潮中,知识青年们发现”人该如何对抗异化、追求自由”是马克思原著最吸引人的地方,他们将直面人类欲望的弗洛伊德买到脱销,他们见证了中国摇滚的诞生,跟着崔健第一次歌唱”我”而不是”我们”。
80年代由三联出版的”新知文库”
在对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炮轰中,被网友赞誉为”最美语文教材”的语文教材,正是诞生自思想最为活跃的80年代。
史航回忆当年看大陆引进的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时曾感慨:
我们之前在自己的国家里斗来斗去,突然发现别的国家的人不用斗来斗去,于是会关心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不光人类,还关心天上的鸟怎们活着,海里的鱼怎么活着。知道了大自然更多的东西后,内耗的心思会弱些,起码不至于更想把自己的领导打成右派,或者检举自己的隔壁是美国特务。
而80年代末的这套语文教材,同样可以让一代少年们获得这种熏陶。
昔日被边缘化的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重新获得尊重。他们也可以为语文教材的编撰发光发热。比如80年代的多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封面、插画,便出自艺术家武奎英之手。
由武奎英担任全套封面设计的80年代语文教材
这套80年代末语文教材,武奎英担任前4册封面设计
尽管诸多插画依然有着苏式风格,但却可以看出,日常的、自然的美得以回归。特别是1-4册的封面,至今看来依然觉得清新脱俗。
这种给人留有想象空间的美感,在日后的语文教材封面上几乎绝迹,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而教材插画的主题,也在宏大叙事外丰富许多。表现爱的对象时,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不再那么敌我分明。
爱的对象有了亲人:
有了同学老师:
有了小动物:
有了大自然,有了日月星辰:
爱的来源和亲身经历息息相关,不再是一种超越年龄的历史包袱、重大责任。
而学生们的身体,也不再被定义成被事业需要的工具,做晨间操只是为了自己:
必不可少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少了许多口号式的灌输,而是通过展现祖国山河的美,来熏陶这一代少年的内心。
这些新的变化,都与80年代的社会思潮有着直接关系:以人为本成了教育工作者们要考虑的课题,艺术家的地位也回归正常。
这或许也是多年以后,依然有人赞誉80年代教材最美的原因。
语文教材出现的新气象,在90年代继续涌现。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993年3月7日,《春天的故事》歌词在《深圳特区报》发表。
此时,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经历短暂摇摆后,在92南巡后得以继续。85后的童年,也深受这个历史进程的全方位影响。
而这一年4月,人教版语文课本再次改版。以时间推算,《我爱我家》贾圆圆的学弟学妹们,用的便是这套教材。
六年制版
五年制版
这套教材一直用到90年代末,甚至世纪初也有部分地区在使用,可以说是85后以及部分90初的集体回忆,班长用的也正是这一版语文教材。
而这般教材在插画上最显著的变化,便是告别了苏式宣传画的写实画风,风格变得多元。
有色彩绚烂的水彩画:
有略带日系风格的漫画:
还有大量观感有如童书,富有童趣的插画,都可以激发少年们的想象力,熏陶他们的审美。
而七个小矮人这种西方童话形象的出现,也可以说是文化日趋多元的缩影。对比如今诸多小学发起的”抵制洋节”,不得不感叹,时代转向之剧烈。
拥抱世界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美感的展现同样没有被这套教材忽视。中国风的插画,在这套教材中占比不低。
而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想象,从80年代就开始成为教材插画的一大主题。林立的高压电塔,奔驰的列车,壮阔的大桥,先进的海上油田,都是波澜壮阔历史进程在小学课本中的缩影。
到了90年代,市场经济建设更是成为最大的时代主题。在那个很多县城连10层以上建筑都不多见的年代,高楼大厦林立,交通网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城市,成了国人对于美好未来的集体想象。而这种社会心理,在这一套小学课本上同样有着投射:
以至于在这套90年代初的教材中,你能看到巨大飞船和悬挂式地铁在城市上空穿梭,造型前卫的汽车在公路奔驰,极具科幻感的社会主义赛博城市。
小学五年级课本,还对电脑进行了科普。主人公用的还是一台DOS操作系统的电脑。而从文字描述上看,这不像是学电脑,倒像是一场人和人工智能的恋爱,充满对现代科技生活的憧憬。
回头再看这套带着一代人奔向新千年语文教材,就像朴树唱得那样:
新世纪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
3.美,是人的刚需
2000年以后,人教版语文课本历经多次改版。
但就像是世纪初的国产动画由于刚开始采用电脑制作,又过于追求产量和速度,经历了明显的审美滑坡一样。
从《黑猫警长》到《蓝猫淘气3000问》,国产动画在世纪初出现肉眼可辨的审美滑坡
这一时期的语文教材的插画,特别是在封面的水准上,同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电脑处理的痕迹过重,失去了质感;颜色过于饱和浓艳,质感山寨。
可以说,小学教材美术水准的下滑,是早就发生了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