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男孩8个月了,想改家,有条件好的,想要的话,请拨打电话155××××7043。”昨日,有读者报料称,武昌区楚材社区张贴着这样一则不起眼却令人生疑的广告。究竟是人贩子拐卖人口,还是真的走投无路想转养孩子?社区居民议论纷纷。昨日下午,记者拨通广告上的手机号码,对方是一名男子,听声音50多岁,河南口音。记者表示想跟他见面详谈,双方约定了时间、地点,暗访就此展开。
“咱们找个茶馆慢慢聊”
“我先把孩子抱来给你们瞧瞧,瞧完了我把孩子放家里,回头再把我的身份证拿过来,咱们找个茶馆慢慢聊。”
记者在武汉中学对面的小巷内与男子接触,并见到了孩子
昨日下午5点40分,天色已经变暗。本报两名记者假扮一对年轻夫妻,来到约定的武昌粮道街武汉中学正门口。记者环顾四周,并未发现有50岁上下的男人驻足。等了5分钟后,记者再次拨通对方手机,仍旧是那个50多岁男子的声音:“你们记错了,不是正门口,是西大门口。”记者来到武汉中学的另一个大门口,远远看见一个50多岁的男子抱着一个1岁上下的婴儿。男子头发凌乱、胡须黑白斑驳,怀里的孩子身穿白底粉红色碎花的袄子,头戴粉红色毛线小帽,脚上穿着白袜,看起来很安静。见记者走近,男子热情地过来跟“年轻夫妻”一一握手,嘴里自言自语着“穿得光鲜,是好人家”,河南口音非常明显。
没等记者问话,男子满脸笑容说:“我先把孩子抱来给你们瞧瞧,瞧完了我把孩子放家里,回头再把我的身份证拿过来,咱们找个茶馆慢慢聊。”记者提出可以先一起吃个饭,男子说孩子怕冷,要赶紧抱回去。记者接着说,这里光线太差了,看不清楚孩子长什么模样。男人听了,连说“好的好的”,于是抱着孩子,跟记者来到一个小胡同里。
“哪儿啊,这是我小儿子!”
“当时她得了病,我看她可怜,给钱帮她治好了;她感激我,就嫁给我,还生了这个儿子。”
男子先把婴儿抱到路灯下面,摸摸小脸,捏捏小手,还脱下孩子的帽子、袜子,露出孩子长着稀疏头发的头顶和光光的脚丫。“看看这伢多结实、多漂亮、多灵光!”借着街边的路灯,记者发现这个男婴五官端正,眼睛大大的蛮有神,很安静地看着大人,但孩子的手脚冰凉,而且手背、脚背都呈紫色,像被冻过一样。
“这孩子是谁的,你孙子?”记者问道。
那男子抱着婴儿,整整他的小棉袄。
接着,男子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身世:大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早已成家,媳妇是上海的,家里父母都在机关工作;自己以前在部队当兵,转业到武汉,先给部队首长当厨师,后来靠打临时工维持生计;户口在河南舞阳市,要再过五六年才能领到退休金。
“我这辈子就是让两个人拖垮了。先是供大儿子上大学,大学毕业后3年才把助学贷款还清;他妈妈早就跟我离了婚,我单身20多年,前几年在武汉遇到现在的老婆。她考上大学后,父亲突然去世,根本没钱上学,就一个人来武汉打工。当时她得了病,我看她可怜,给钱帮她治好了;她感激我,就嫁给我,还生了这个儿子。”男子很流利地讲述着。随后,男子掏出了一叠单据。记者从湖北武警医院的病例和《武汉市儿童健康手册》上看到,孩子父亲叫辛庆×,54岁,母亲叫史明×,35岁,男婴名为辛×,剖腹产于2007年12月28日。
没钱治病,更没钱养孩子
“能借的都借了,必须要给孩子找个好人家,我养活不了他了,家里有个生病的老婆还要我养。”
既是老来得子,又为何会做出“转养”孩子的决定?面对记者的提问,男子表情凝重起来:“他妈妈生完他着凉了,三个月后就中了风,口齿不清,流口水,走路不稳,筷子都拿不起来。为了给她治病,前后花了4万多。我每月收入几百块钱,能借的都借了,到现在连给孩子买奶粉的钱都没有了。必须要给孩子找个好人家,我养活不了他了,家里有个生病的老婆还要我养。”
“母亲体质不是很好,不知道孩子受不受影响?”记者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提出“质疑”。男子马上说:“这伢身体好得很!自打生下来就从没感冒过,平常不哭不闹,生人抱也不哭。”说完,他又把孩子出生近一年的体检报告和各种免疫注射的单据拿出来,上面显示“正常”。
“给我四五万块钱就行”
“逢年过节让我过去坐坐,能看上他一眼就行了。另外,能给我四五万块钱,把他妈妈的病看好。”
“转养这个孩子,你开什么条件?”记者直截了当地问道。男子笑笑说:“也没啥条件,就是逢年过节让我过去坐坐,能看上他一眼就行了。另外,能给我四五万块钱,把他妈妈的病看好就行。”
“她妈妈知道这件事情吗?同意吗?”记者追问。
“我们商量过了,他妈妈说,永远都不去看这个孩子。”男子肯定地回答。当记者提出想见见孩子的母亲,男子一口回绝。他说,老婆中风,怕见生人。
“我们想用手机给孩子拍张照片,给家里人看看。”记者提出要求,男子爽快答应了。接着记者又提出想复印病例、单据,他也没反对。晚上6点30分,记者跟男子告别。临走前,男子看着记者说:“你们是好心人。”
◇疑点
男子多次难圆其说
疑点1
拒绝记者看望妻子
辛庆×表示,自己的妻子中风在家,因为要给妻子看病,才为小孩找新家。当记者提出希望看望他妻子时,辛庆×坚决反对,称“妻子生病,见不得生人”。
疑点2
不太关心孩子冷暖
记者与辛庆×交谈过程中,小孩的帽子前后三次掉到地上,但辛庆×仍继续和记者说话,丝毫没有去捡的意思。每次掉在地上后,都是记者帮他捡起来,然后戴在小孩头上。
疑点3
男子名字、年龄不一致
孩子的健康手册上显示,辛庆×在2007年的年龄为53岁(生于1954年),而辛庆×的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1959年9月15日。另外,健康手册上登记名为“辛庆×”,而其身份证上登记名为“辛民×”。对此,男子称手册上使用的是他的小名。
疑点4
小孩出生时间模糊
辛庆×多次强调,孩子有9个月大,可按他提供的住院证明,孩子母亲剖腹产时间为2007年12月28日,这样推算,孩子应该有11个月大。
疑点5
公务员家不去,经商的不去?
辛庆×告诉记者,之前曾有两家人打听过孩子,第一家是上海人,男的在机关工作,女的在教书,辛庆×称“不想让孩子进机关人家”;第二家是厦门做生意的,辛庆ד怕他带孩子到外国去做生意”。据辛庆×说,两家人都提出付20多万领养费,但都被他拒绝。
疑点6
不关心领养者身份
记者与辛庆×交谈过程中,他对“领养者”的身份并未多问,也未问起“领养者”能为小孩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只是说一直称自己为媳妇治病欠了很多钱,只是到最后才问了句:“你们是不是武汉人?”
◇记者手记
难忘那无辜的眼神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被父母贴广告要“改家”?赴约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谈论着、想象着。
冷冷的黄昏中,我们在嘈杂的江城街头见到了这个不满周岁的孩子。眼睛很圆很大,五官端端正正,白底粉红碎花的小袄子,头戴一顶粉色毛线小帽,脚上穿着白色的小袜,很安静地趴在大人怀里张望着。只是,当抱着他的男人,把他的帽子和袜子脱下来,露出毛发稀疏的小脑袋和光光的小脚丫时,我们才注意到,孩子的小手、小脚已经被冻得发紫。交谈中,小家伙有点不老实,来回转着身体,帽子屡屡滑落到地上。而抱着他的男人甚至毫无察觉,每次都是我们帮他捡起,给孩子重新戴好。这个男人,究竟是不是他的亲生父亲,我们暂时无从知晓。但我们关心,这个可爱的孩子接下来将会遭遇怎样的命运?他那双又大又圆的眼睛,能不能永远天真明澈下去?
临别时,那一个无辜的眼神,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