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中国有3900万个中小型私营企业,它们大多集中在造船、集装箱制造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领域。
这些私营企业把中国费用低廉的优势与高质量结合在一起,正在快速扩大自己在国外市场的份额。
经济周刊的以上这段话打开了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张的话题:
“目前在国外经营的中国私营中小企业虽然只占很小比例。
但在以取得国际成就的公司集团为一方,以玩具、运动鞋和塑料花等廉价产品生产厂家为另一方留下的空隙地段,一批极其灵活、面向革新的企业正在崛起,并在国际同行中引起了不安。
悉尼经济管理学院的中国事务专家霍尔说:‘中国企业面临压力,必须向国际市场扩张,因为国内市场的竞争太残酷了。
’
“2006年,中国的企业为了扩张,在国外已投资160多亿美元,发展形势继续向上。
尤其中国的公司集团用这笔钱在欧美并购竞争对手的企业,在波兰、俄罗斯和捷克盖工厂,或像华为电信设备公司那样,在德国建立漂亮的代理机构。
它们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政府向它们提供条件优惠的贷款。
北京希望,今后几年内,全球五百强企业中,中国至少占有五十家。
”
时代周报介绍了三家进军欧洲的中国私营企业。
文章引用经济专家的话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真是“后生可畏”:
“中国每年向欧洲提供价值1820亿欧元的商品,欧盟现已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依照古老的经济规律,贸易之后通常就会投资。
对此,罗兰贝格企业咨询公司的最新调查报告也予以了证实。
调查报告的标题是:中国走向西方,指的是中国企业正在占领欧洲市场。
“调查报告的撰写人之一格莱斯贝格说,过去投资是单行线,只从欧洲流向中国。
但近来,投资成了双向交通。
格莱斯贝格认为,在世界经济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现在这一发展还处于开始阶段。
调查报告表明,过去十年内中国用于并购或入股外国企业的投资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而欧盟为3.4%。
在向国外直接投资方面,中国还很落后:2006年中国在国外的直接投资为160亿美元,而同期欧盟与美国投资了6500亿美元。
中国的直接投资加起来不足欧盟在国外投资的百分之一。
“所以,根本谈不上中国对欧盟发起了攻势,但是中国在国外的投入从低水平开始,发展速度现已超过欧洲。
格莱斯贝格认为,这一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