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麦凯恩排斥中国:我是总统就不出席奥运

文章发布时间:June 11, 2008

(加中时报)做善事难吗?捐钱,各尽所能,并非难事,但要组织大规模的慈善公益活动,使善举达到最佳成效,这不仅有难度,而且对许多不谙加国慈善文化及法规的移民群体而言,可以称之为挑战。正因为有热情及勇气去奉献爱心,

华人社区今次终於通过四川赈灾活动更融入加国慈善事业之中,即使边学边走,也取得了超越性的成果,但始终移民社区的慈善活动只是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尚很多,未来需要有更成熟化的发展。

在这几个星期中,走入华人社区,看不尽的四川大地震赈灾筹款箱,听不完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呼声,善心的人将泪水化成善行,努力为四川的灾民尽一份心意,并带动整个华人社区的公益善举达到最高峰。这绝非仅仅是筹款数目的飙升,更显现出华人社区的慈善观念在加强,尤其大量中国新移民投身其中,甚至很多人是第一次参与本地慈善公益活动,同时也使社区的慈善事业有了向成熟化、制度化发展的基础,这将对未来华人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热情激昂、振臂呼吁赈灾,爱心澎湃,激动人心,但这与组织慈善活动、管理善款并非一回事,好心未必能做成好事。在加拿大对於慈善筹款活动有着严格的法规及流程规,严厉打击以慈善之名骗取善款或逃税的犯罪行为。

从善款的筹集、财务的审计、捐款税务的减免到款项的具体流向,政府都有严格的章程规,并不是靠一腔爱心就能任意所为,需要很强的透明监察性,此次加之有政府一对一等额配捐的情况,使慈善捐款活动的管理更为复杂,恰恰此次参与四川赈灾活动的大陆移民,都缺乏这方面慈善事业管理的经验及人才,更易遇到困难,同时也容易造成外界的质疑。

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後,本地大陆移民迅速成立了四川赈灾委员会,其中成员之一的邵青山对於筹款活动中的艰辛就非常有感触,他称,大家普遍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只能白天连黑夜的工作,边学边走,其中很大的挑战在於大量义工的管理安排、善款的合法管理、捐款的方式及流向等,一般社区较多关注筹款的数目,但实际上筹款後面的工作量更大,需要大量义工的辛劳工作,从公众呼吁、设立网站、印制T恤,到安排筹款活动、财务审计等,耗用很多大力资源,很多义工都工作至凌晨二、三点。通过这次赈灾活动除了学习到慈善事业的经验外,也发掘出在大陆移民群体中有一批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才,为未来社区公益慈善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华人社区更为团结,达成共识以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世界突发灾难事件,相信未来有更多新移民为慈善活动做出奉献。

这次四川赈灾活动是大规模的社区公益活动,参与的机构、捐款点众多,较为人熟悉的捐款账号就不下十个,不少华人感到很散乱,不知向何处捐款;另外对於筹款机构而言,如何管理善款且与政府捐助政策相吻合也是一项挑战。

例如,筹款活动开始时,社区对於政府的等额配捐就存在认知上的不少偏差。并不是任何机构组织筹集了捐款,就能得到政府(CIDA)的一对一捐款,其不仅要求筹款机构属於正规合法的慈善机构,而且要求有具体的赈灾项目说明,并对慈善机构赈灾的经验、人力资源等都有严格的程序及要求。在这种规化制度下,造成筹款机构如何运用善款 , 成为後续的问题,包括四川赈灾委员会筹集到的逾四十万元善款,拨予那个慈善机构及投向何种赈灾项目也陷於「长考」,不过经历了此次的挑战,将为未来华人社区如何与政府慈善政策更紧密合作带来新契机。

这次四川赈灾活动的意义如果仅仅是所获巨额善款还远远不足,更重要的是给社区进行了一次慈善公益震撼教育,可能在很多慈善管理方面有错失,但最终使很多新移民更融合於主流慈善文化之中,适应主流价值观。

很多大陆移民并不熟悉加拿大的慈善筹款体系,缺乏经验且有认知上的偏差,而且往往会出现如同目前中国大陆出现捐款「排行榜」的印象,以捐钱的多少论英雄,但实际上在北美社会爱心奉献各有方法,做义工同样是爱心的极大表现,捐多钱并非为个人名望而出风头,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慈善体系中有极大保护捐款者隐私的责任,很多捐出巨款者并不为世人所知。

据了解,此次赈灾活动刚开始时,红十字会收到个人最高捐款是30万加币,但捐款者并未将姓名公诸於世,这与华人社区手捧捐款支票照片满天飞的情景恰成对比。前安省红十字会主席陶佳才就表示,慈善捐款是不应附带有任何个人利益及条件的,红十字会不会透露捐款者的隐私,除非当事人自己公开,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博取社会名利,而是一份爱心的真诚表达。

一旦捐款「排行榜」或是捐款者个人形象过度渲染,常常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有钱才是善人的不良风气,使真正爱心奉献者受到心理挫折,同时也会引发社区对高调捐款者的异议。

比如,在今次赈灾活动过後,社区就有传言对某些曝光较多人士产生的置疑,或认为有人抢功博取在国内的侨领形象,或怀疑为与四川商业合作项目铺路等等,这可能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形成这种疑虑的起因,恰是目前社区慈善文化环境所造就的问题,过度的慈善个人化渲染并不适於社区整体慈善文化的成长。

通过这次四川赈灾活动,还反映出华人社区多元化的慈善机构需要更大成长的需求,华人社区需要有更多渠道融合於慈善事业之中。近年来,华人社区机构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申请慈善账号,设立慈善机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也逐渐开始结出成果。

近年来有: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教育基金会1999年成立,2004年取得慈善退税资格号码;

因一位四川青年付不起学费自杀,2004年关保卫会计师创办了加拿大福慧基金会,呼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很快拿到慈善号码,全力投入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

多伦多台商会经过多年善行,在孙家骅律师事务所的帮助下,於今年2月获得慈善账号,第一个正式展开的活动就是四川赈灾。

以大陆移民背景构成的爱心教育基金会,今年4月获得慈善捐款账号,并与联合国儿童教育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四川大地震发生後基金会马上联络四川省,准备筹款建立灾後「多伦多爱心学校」。

这些慈善机构的发展都为社区长期的慈善事业打下基础,有了这种实体的基础,还需要扩大慈善影响力,在主流社会获取更多的慈善资源。陶佳才就表示,华人社区的筹款影响力一定要向主流发展,因为主流社会的慈善资源非常强大,比如在南亚海啸赈灾活动中,本地华人社会共同筹集了140万善款,但通过华人社会参与的全国电视筹款活动,马上筹集了6千万元,这说明只有利用主流社会的慈善资源,才能使公益慈善活动达到更大的成效。

四川赈灾活动,为本地华人社会慈善事业写下新的篇章,也为未来打开明窗,但未来提升本地华人公益慈善形象一定需要更规?化,只有成熟於主流观念及制度之下,才能使慈善事业达到更高的成效,为全球受难者做出更多的奉献。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